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真实实力(三国演义里此人生擒关羽)

谈到三国里的马忠,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在临沮擒捉关公的东吴将领。然而,有人可能会忽略,就是在汉末三国这个时段内,不仅仅只有一个马忠。除了东吴的马忠,在蜀汉也有一个马忠。对于两个马忠,二者虽然同名同姓,但在历史记载和后世演绎中,二人的形象似乎有很大不同。在笔者看来,东吴马忠代表了小说中血战搏杀的阵前斗将形象,而蜀汉马忠则作为正史记录下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典型。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真实实力(三国演义里此人生擒关羽)(1)

图片来源网络。《三国》剧照

对东吴马忠和蜀汉马忠的相关记载和演绎

东吴的马忠在历史上并未十分显名,甚至在《三国志》中都没有独立的传。其隶属于东吴将领潘璋的帐下,故而在《三国志潘璋传》中涉及到了关于其的一项记载——“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而正是这一句话四两拨千斤,点明了东吴马忠的战功。

图片来源网络。《三国》剧照

与东吴马忠不同,蜀汉马忠在历史上可谓是名震一方,最后官拜蜀汉镇南大将军,在《三国志》中其也有自己独立的传记。

蜀汉的马忠,字德信,是西川本土人。小时候被外家收养,所以改名为狐笃,长大后又改为本家的马姓,并更名为忠。

夷陵之战战后,蜀汉损失较为严重,尤其是人才青黄不接,故而蜀中开始征调人员以补缺,蜀汉的马忠就是这时进入蜀汉高层的视线的,刘备曾经在永安和刚被征调的马忠交谈,最后得出了“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的高度评价。

此后,蜀汉的马忠就得到了刘备、诸葛亮的重用。

蜀汉马忠最大的功绩在于对蜀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

他多次参与蜀汉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区的大型行动,曾经出任牂牁太守,随同诸葛亮南征,平定朱褒叛乱。

又曾经率领人马平定汶山郡少数民族叛乱。

作为蜀汉第四任庲降都督,他改变上一任都督张翼严苛的刑罚,和部下将领张嶷配合,在平定南夷豪帅刘胄叛乱的同时,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并一改往日派任南中地方官员因惧怕叛乱而远离西南少数民族的做法,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汉民和少数民族杂居处,修缮城池、道路,恢复通信,使得西南少数民族区域内的秩序得到重新恢复。

而对蜀汉马忠,后世的演绎不充分,《三国演义》中,蜀汉的马忠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角色虽然模糊,但是亦属诸多正面形象之一。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真实实力(三国演义里此人生擒关羽)(2)

图片来源网络。《三国》剧照

斗将马忠和智将马忠

从现有的资料看,东吴马忠和蜀汉马忠各有特点,东吴马忠是不折不扣的阵前斗将,无论是历史中记载的擒捉关羽,还是小说中演绎的射伤黄忠,东吴马忠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始终活跃在战场上。

作为潘璋的部下,东吴马忠可谓是一个又勇又狠的角色。

而蜀汉马忠跟东吴马忠完全相反,蜀汉马忠并没有类似东吴马忠擒关羽、伤黄忠的骄人战果,且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和张嶷联手却败于祝融夫人的事件,虽然小说演绎中的情节在历史上并不可考,但是可以说,蜀汉马忠的长处并不是在战场上搏杀。

那么,蜀汉的马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在笔者看来,第一,蜀汉的马忠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统一战线工作的人物,蜀汉马忠在西南期间,熟悉少数民族的习性,因地制宜、恩威并施,使得南中少数民族纷纷敬服。他在西南地区的努力,换来的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对自己的爱戴,更赢得了少数民族对蜀汉政权的信任。由于他的积极治理,蜀汉的西南地区趋于稳定,为蜀汉北伐的粮草军需和兵源供应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史评价“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说明蜀汉的马忠是一位出色的边镇大员。

第二,蜀汉马忠是一个统帅型的人物,多次对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的平定,都是由其挂帅、部将张嶷负责具体实行。且蜀汉的特种部队无当飞军,其多数成员都是西南少数民族,而蜀汉马忠虽然不直接统辖这支部队,但应当也对该支部队的建立做出很大贡献。由此,蜀汉马忠可谓是边镇之才,更倾向是一员智将,这与东吴马忠是迥然不同的。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真实实力(三国演义里此人生擒关羽)(3)

图片来源网络。《三国》剧照

东吴马忠和蜀汉马忠形象的不同

从历史记载和小说演绎的情况来看,东吴马忠虽然于史记载甚少,但后世演绎甚多;蜀汉马忠历史的记载丰富,而后世的演绎却模糊。

不过,从功绩上看,蜀汉马忠似乎并不逊色于东吴马忠,甚至远超东吴马忠。

但是,有一个让人好奇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东吴马忠的关注甚于对蜀汉马忠的关注。这就使得东吴马忠的知名度节节攀升,以至于人们在谈起三国马忠时,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大将终结者”马忠而非“边镇大员”马忠。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真实实力(三国演义里此人生擒关羽)(4)

图片来源网络。《三国》剧照

从整体上看,小说中描写的力斗拼杀,虽然十分精彩,但是这些情节基本只是出现在小说和其他演绎方式之中。

真实的历史上,基本少有类似面对面搏杀的描写渲染,多是对于事件的记录。

这就产生了不同的反响,因为临阵拼杀让人感到刺激,因此东吴马忠容易被人记住,而治理一方很难有博人眼球之处,故而蜀汉马忠不太为人所识。

此外,在笔者看来,东吴马忠受到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反差大。

东吴的马忠是一位小小的司马,这位位卑的小将,最终执行了擒捉百战名将的任务并取得成功。

无论是从身份还是从个人的能力,东吴的马忠和关羽都存在巨大的差别。

而东吴马忠这种因为反差而取得的成功,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对关羽的终结似乎并不是东吴马忠这样的小小人物能够轻易做到的。

而紧接着,为了突出东吴马忠这样的“能力”,后世的小说和其他艺术手段不断在放大这种反差,例如东吴马忠射伤黄忠(黄忠一生以百步穿杨之术为傲,最终却为暗箭所伤),这样场景的虚构和战斗场面的描绘,使得东吴马忠“大将终结者”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真实实力(三国演义里此人生擒关羽)(5)

图片来源网络。《三国》剧照

而蜀汉马忠受到忽略的原因,大抵是和大的背景有关。

从时间上看,蜀汉马忠的出场晚于东吴马忠,这就使得大多数人对马忠这一姓名存在刻板印象。

此外,从整个汉末三国的形式上看,夷陵之战后,汉末三国的大部分优秀分成都已经凋零,人们都还可能沉浸在怀念英雄的情感之战,因此对新出现的人物的关注度就存在不足。

蜀汉的马忠就是在夷陵之战后才逐渐登场的,故而在汉末三国的这个后半段故事不如前半段精彩的环境下,自然容易被人忽略。

从对蜀汉马忠的记载上看,蜀汉马忠的诸多事迹都是在安定蜀汉西南少数民族的过程中。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蜀汉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安定,主要体现在“七擒孟获”的故事上,《三国演义》在情节设计上,“七擒孟获”后,蜀汉的西南似乎就得到了长久的安定。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到诸葛亮出师北伐,蜀汉的西南地区仍然多次引发了叛乱,局势很不稳定。

蜀汉西南地区的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存在治理的复杂性,能够成功安抚西南,是非常不易的。

受《三国演义》情节设置的影响,加上世人有着夷夏的观念,对于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关心程度不足,而更喜欢看能人之间的斗智斗勇。

也由此,蜀汉马忠的事迹往往容易受到忽视。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真实实力(三国演义里此人生擒关羽)(6)

图片来源网络。《三国》剧照

总而言之,在笔者看来,对于三国时期马忠的认识与评价,历史偏向于突出蜀汉马忠作为“边镇大员”的功绩,而东吴马忠“大将终结者”的声名则为后世所演绎而来。

故而在此基础上东吴马忠似乎有些博人眼球,蜀汉马忠则更加兢兢业业地存于史册之中。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陈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