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

上世纪30年代是斯柯达大力发展坦克的时代,当时坦克、装甲车这类武器已经被世界所接受,所有军工企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不过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斯柯达研制的装甲武器都是轻型、超轻型,这或许跟公司自身定位以及技术实力有关,它所针对的买家也是一些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军队。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1)

T-32是斯柯达一款比较冷门的装甲武器,它被称为是自行火炮,不过称呼它坦克歼击车可能更合适,据说这是唯一纯正斯柯达血统并参与了实战的自行火炮。

30年代中期斯柯达开发了Š-1D轻型坦克,这款坦克改自MU-4轻型坦克,而MU-4又是从卡登洛伊德轻型坦克发展而来。Š-1D轻型坦克的底盘和卡登洛伊德轻型坦克相似,使用一台4缸汽油机驱动,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主动轮在前,并且前主动轮位置更高,更利于越野。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2)

在车体上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箱式固定炮塔,它和车体使用5~20毫米不等的铆接装甲板保护,武器为一门A3型37毫米反坦克炮,火炮俯仰角度在-10°~25°,左右可沿中轴线摆动各10°,车组2人。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3)

这款自行火炮在1935年被介绍给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军队对它很感兴趣,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要求,在1936年签订了8辆的购买合同,这款改进型的坦克被称为T-32。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4)

T-32加长了底盘,增加了一对负重轮,使用一台3.65升6缸汽油机驱动,可提供60马力,防护装甲厚度增加,车体正面装甲厚度15毫米,首下8毫米,炮塔正面22毫米,车体两侧12毫米,尾部和顶部8毫米。

更大的车体允许更大的战斗室,火炮改为一门A3J型37毫米反坦克炮,备弹42发,火炮俯仰角度不变,两侧横移角度都增加到15°,该炮有效射程1000米,在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约30毫米厚的30°倾斜装甲,足以应对二战前的轻型坦克。在战斗室的右侧还配备了一挺ZB30辅助机枪,备弹1000发。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5)

T-32自行火炮重量约为4.8吨,车长3.575米,宽1.975米,高1.755米,车组两人,最大行驶速度41千米每小时。

在二战德军进攻南斯拉夫的时候8辆T-32已经全部到货,其中有4辆拥有武装,参与了前期的抵抗作战,它们军被德军炮兵摧毁,另外4辆没有武装,被留在军事学校用于训练,随后被德军俘虏送回斯柯达工厂改装,然后交给党卫军使用。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6)

其实在1937年时南斯拉夫再次向斯柯达提出了一个改进要求,改进自行火炮被称为Š-Ij,尺寸被进一步放大,重量增加到5.8吨,负重轮为4对尺寸更大的型号,发动机改为60马力的直列4缸柴油机,最大行驶速度31千米每小时。装甲防护也有适当增强,战斗室正面装甲增加到30毫米厚。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7)

最大的变化是武器,主炮改为一门A9J型47毫米炮,运动角度不变,该炮采用33.7倍径身管,穿甲能力没有提升太多,不过HE弹药毁伤能力加强。

斯柯达37毫米火炮(南斯拉夫T-32自行火炮)(8)

Š-Ij原型车在1939年送往南斯拉夫进行测试,后者对这款自行火炮非常满意,并计划购买108辆,不过他们再次提出一些改进要把车辆打造得更重,斯柯达的改进设计就是T-3D。遗憾的是南斯拉夫这些计划随着捷克斯洛伐克被吞并而陨落,因此该国并没有收到T-3D,T-3D自行火炮在二战期间没有发展,原型车被德军拉走测试。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忘了这件事,在二战结束后斯柯达工厂的出口名单中仍然有这款自行火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