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芳演唱的海港(李丽芳海港已成绝响)

八大样板戏之一的《海港》,是根据淮剧移植改编而来的,最早起名叫《海港早晨》,剧中主要人物支部书记金树英,这个女一号是由上海著名“荀戏梅唱”的坤伶大家童芷苓首演的,后在江青的直接干预下,特从宁夏京剧团调来李丽芳主演,拍成了电影,剧中的“金树英”也变成了后来的大家熟悉的“方海珍”。而李丽芳更是凭借该剧为全国人民所知晓,不论你喜欢不喜欢京剧。


李丽芳演唱的海港(李丽芳海港已成绝响)(1)

(样板戏《海港》剧照)


本来正在筹拍与李鸣盛合作老生版“乌豆”《杜鹃山》的李丽芳,也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的塑造了海港装卸队女支部书记一角。其实当年童芷苓等为演该剧曾长期深入生活,实际情况是:别说女书记,装卸队中女性都是凤毛麟角。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宣传需要,以京剧的表演方式凭空塑造一个“高大全”式的女书记,也真的难为李丽芳了。好在李丽芳与其胞姐李慧芳一样,具有全才,不仅旦角唱的好,小生戏唱来也驾轻就熟,其厚实磁性、膛音饱满、富有金属质感的特色嗓音,在《海港》的“忠于人民忠于党”大段反二黄唱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为京剧现代戏经典中的经典。特别是于2003年3月28日在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45周年的纪念演出的开幕式上,身患绝症抱病演出的李丽芳一袭蓝衫,随着悠扬的交响音乐想起,神完气足的再次唱响“进这楼房------”,可称是用生命来演唱,不仅是李丽芳艺术生涯的绝唱,更是达到了她毕生从艺的艺术巅峰,从艺术角度来讲,水平超越了她本人当年的电影版。


李丽芳演唱的海港(李丽芳海港已成绝响)(2)

(李丽芳最后一次登台唱响“忠于人民忠于党”)


这段“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声腔艺术至今无人能及,能达到李丽芳水准50%的也没有。其实所有旦角演员都知道这段很难唱,一般感觉这段不适合自己的演唱风格也就不再动它了,唱过“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比较不错的大概有以下几位:

1:李莉。 天津京剧院,杨荣环弟子,宗尚派;

2:张学敏。 天津京剧院,张君秋弟子,宗张派;

3:李国静。 上海京剧院,杨荣环开蒙,宗梅尚;

4:迟小秋。 北京京剧院,王吟秋弟子,宗程派;


李丽芳演唱的海港(李丽芳海港已成绝响)(3)

(天津张派名家张学敏老师)


这些演员可算是当今名家,但唱出来总给人以内涵不够的印象,觉得与李丽芳的原唱存在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抛开先入为主的主观影响,我想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1:李丽芳虽大体宗梅派,但嗓音天赋异禀,十分厚实,高宽亮之外,极富金属质感。这是任何女演员都不具备的先天条件,就如同让言菊朋言派嗓子唱周信芳的麒派,薄而尖利的嗓子唱出来自然味儿不对。

2:李丽芳正是具有好的特殊嗓音,旦行之外,经常上演小生剧目,我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曾看过她的全本《白门楼》,谢幕返场又加唱的正是这段“进这楼房”。其实这段里本身就融入很多小生唱法。如“敌人曾架起机枪”的“枪”字处理,干板垛字唱的掷地有声,已超越了旦行的吐字行腔法则,完全是雉尾小生的唱法。类似的“势如巨浪”、“冲锋号震荡海港”、“意义深长”、等等,均是这种落腔处理,后学者如无小生功底,基本驾驭不了这种唱法。相比而言,艺宗尚派且同样能唱小生戏的李莉则明显优于其他旦角,颇能唱出几分原唱的“刚劲儿”。(原来网上有视频,由汤振纲老师操琴伴奏,现在找不到了)其他演员大多遵循传统旦行四平八稳的唱法,基本唱不出现代戏特别是样板戏固有的慷慨激昂韵味。

至于迟小秋所唱的“忠于人民忠于党”一段,绵软无力,哆哆嗦嗦,字、腔不到位之处甚多,基本属于中等业余水平。


李丽芳演唱的海港(李丽芳海港已成绝响)(4)

(天津尚派名家李莉)


3:样板戏产生于那个特殊年代,本身已超越京剧艺术的范畴,完全是一场政治运动。演员们调动身体全部能量去塑造剧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是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剧情、人物,也是在完成政治任务。后学者脱离了那个时代背景,单纯从演唱的角度去演唱,少了那份政治激情,难免给人以“劲头不足”的懈怠之感,腔对而神不对。

4: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之一:那就是后学者自身艺术功力相较于李丽芳确实有明显不足。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