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的成语和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一手一足“一手一足”指一个人的手足形容单薄的力量,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商丘的成语和典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商丘的成语和典故(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商丘的成语和典故

一手一足

“一手一足”指一个人的手足。形容单薄的力量。

典故出自西汉经学家、礼学家商丘人戴圣编著的《礼记·表记》:“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耕,粢(zī,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秬(jù,黑色的黍子。古人用以酿酒)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己尊而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诗》云:‘莫莫葛藟(lěi,藤),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欤!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的所谓‘义’,是说一个人无论身份贵贱,都要为天下作出应有的贡献。譬如天子,虽然至尊至贵,也要亲耕藉田,生产出集盛,制造出秬鬯,以祭祀上帝;所以诸侯也要勤勉地辅佐天子。”孔子说:“在下位的事奉在上位的,虽然有了庇护民众的大德,也不敢有统治民众的念头,这是仁厚的表现。所以君子恭敬谦逊以求做到仁,诚信谦让以求做到礼;不自己夸耀自己做过的事,不自己抬高自己的身价,在地位面前表现出谦逊,在名利面前表现出淡泊,让于贤人;贬低自己而推崇别人,小心谨慎而唯恐不得其当,要求自己用这样的态度事奉国君;得意时自行此道,不得意时也自行此道,一切听天由命,绝不改变信仰以邀取利禄。《诗经》上说:‘茂茂密密的葛藤,缠绕着树干和树枝。平易近人的君子,不走邪道把福求。’大概说的就是舜、禹、文王、周公吧!他们都有治理民众的大德,又有事奉君主的小心。’《诗经》上说:‘周文王小心翼翼,明白怎样敬奉上帝,得到了许多福佑。他的德行叫人挑不出毛病,最终得到了天下诸侯的拥戴。’”

孔子说:“大臣死了,先王给他加上一个谥号,以表彰他的一生。死者在一生中尽管做了许多好事,但在定谥号时,只节取死者一生中最突出的一点作为依据,其余的都略而不提,这是因为耻于使名声超过实际做过的事。所以君子不夸大自己做过的事,不吹嘘自己的功劳,以求合乎实际;有了过失,不再重犯,以求待人宽厚;表彰别人的优点,赞美别人的功劳,以求贤者能够居于上位。这样一来,君子尽管自己贬低自己,而民众对他却十分尊敬。”孔子说:“后稷这个人,建立的是盖世无双的功业,得到他的好处的岂止是一两个人?只是由于他想使实际做过的事超过名声,所以自称是一个懂得种庄稼的人。”

文中的“后稷”,姬姓,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喾的元妃。《诗经·大雅·生民》说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听说后,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他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教民稼穑,创建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舜帝表彰了他的功德,《史记》《诗经》都详细记载和颂扬了他的创业精神。

由于《礼记·表记》说“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就有了“一手一足”这一成语。

例句:“这件事要办好,却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需要努力,不是随随便便所能办到;需要动员人民群众,不是一手一足的力量所能收效。”(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郭沫若 《棠棣之华》第五幕) (303)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