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水怪现在还有吗(长白山天池中的鱼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即便是像南极这样毫无生命迹象存在的地区,也已经建立了越来越多的科考站。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探险已经变得越来越简单。可即便如此,人们对很多地方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依旧无法解答。
以长白山天池为例,作为我们国家最深的湖泊,就很少有人知道湖泊之中的鱼群究竟从何而来。要知道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在没有原生鱼群的情况下,外来的鱼群根本没有任何能力能够抵达如此高度。
《长白山江岗志略》
光绪34年,调查员刘建封在经过四个多月时间的调查,又花费三年心血整理出有关长白山的第一份“攻略”——《长白山江岗志略》。在这部文献之中,不仅详细记载了长白山的缘起、图志、相关地名以及资源,还专门记载了有关长白山的奇闻轶事。
更重要的是,即便到了今天,人们在研究勘探长白山的时候,同样能够借鉴《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的资料。历经百年尚能如此,我们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和付出感慨。
在有关于长白山天池鱼群的记载中,刘建封曾提到:“前有道人登白山,由悬雪崖下临天池,见有倒鳞鱼数尾,赤白色,跃于池中。”除此以外,刘建封还表示“土人云,数年前有人至峰前,见鱼数尾,红黄色,跳跃乘槎河上”。
这里的意思是说,有关于天池中的鱼群,不仅有道人曾经见过数尾在池中游跃,同时也有当地居民能够作证,天池鱼群的确是存在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红黄色与赤白色各不相同,所以天池中的鱼群还应该不在少数。
可只要是了解长白山天池的人都知道,乘槎河全长只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内陆河流。如果人们在那个年代真的有看到过鱼群在乘槎河中游动,就不应该用“土人云”的方式来记载,语气也不会显得如此推辞。
所以通过对志略记载分析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猜测,有关鱼群的记载,其实只是作者对长白山天池的美好期盼而已。毕竟在勘测记录之中,各种奇珍异兽多达1200余种。即便是现如今已经濒临灭绝的生物,在这之中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尽管长白山天气严寒,可这并不能成为生物繁衍生息的阻碍。天池之外热闹祥和,天池内部却孤寂冷清,这实在是令人颇为遗憾。对于刘建封的心情,我们也可以理解。
或许有人会想,仅仅通过所谓的“语气”来判定这片区域是否有鱼群的存在,是否过于武断?事实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析,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内曾有一批生物系学者前去天池考察,根本没有发现任何鱼类的踪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长白山存在原生鱼群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不仅如此,自1908年(光绪34年)至1960年,也仅仅只有五十余年的时间。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面,如果曾经真的有鱼群存在,它们留下的痕迹也一定会被发现。
环境需求了解生物生存发展的人都知道,环境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了解长白山鱼群由来的问题时,我们还可以思考一下长白山天池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个前提下,鱼群是否有机会出现在天池之中。
根据地质资料记载显示,1597年、1668年以及1702年,长白山都曾有过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现象,而天池积水也相当于连续经历了三次火山喷发的侵袭。在这样的威胁影响下,鱼群想要在天池中生存,其实并不现实。
更重要的是,天池水的由来也同样证明原生鱼群存在的可能性极低。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天池水的组成中,除去一小部分是降雨积水以外,绝大多数水资源都来自于地下水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鱼群能够从地下水中进入天池内部的可能性实在太低。
事实上,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之中,类似长白山天池内外物种“差异性”的现象还有很多。当某一地区的水源在某种意义上和外界隔离之后,其他地区的水生物自然也不可能流动进入这片水域,即便偶有水陆两栖生物,也只不过是在饮水的过程中,加强了水性。
然而相比之下,天池环境更加严苛,其他地区或许只是和外界的交流受到阻碍,所以没有鱼群的存在。可天池除了这种“阻碍”之外,长达十个多月的冬季以及平均仅有-7.3℃的气温,对绝大多数鱼类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鱼类根本没有办法生存。而一旦遇到更加极端的天气变化,能够挺过难关的鱼群就更是少之又少。
鱼群的由来
既然原生鱼群存在的可能性不大,那么现如今生活在长白山的鱼群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在当前科学界中,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天池鱼群应该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由中朝两国的人民共同放生其中。有关于这件事情,还要从1962年的《中朝边界条约》开始说起。
在最开始的时候,长白山一带一直都是我国满族人民心中的圣地,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武当与道教中人之间的联系。可与此同时,这里也是朝鲜人民心中的神山。只不过在朝鲜境内,朝鲜人民习惯将长白山称之为白头山。
在《中朝边界条约》签订以后,规定将天池划为两半,两国共同管理。为了纪念此次事件,两国人民决定在天池中放生一定数量的鱼群。只不过在那个时候,人们并不了解什么样的鱼能够适应在这里生存,所以鳟鱼、鲫鱼、柳条鱼都有很多。
时至今日,天池中的鱼群数量和种类都比曾经要丰富了许多,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另外一个观点。位于火山口的湖泊虽然一般情况下不会有鱼群存在,但这并不影响它能够为鱼群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放生其实还算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在很多人看来,放生只需要将活鱼放进天池池水即可,如果能够在天池生活,自然不用为鱼群担心;如果不能够在天池生存,那也只不过是损失了其中一条而已。然而事实绝不像普通人想象得如此简单,在放生这件事情上也同样如此。
以西藏著名湖泊羊卓雍错为例,当地居民就经常向湖水中投放鱼苗以及放生鱼类。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如今羊卓雍措中的鱼群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湖泊本身自身的最大承载量,这对于某个地区的环境发展绝对是不利的。
长白山之所以能够如此幸运,一方面是由于长白山天池自身的生存环境比较严苛,并不是所有鱼类都能够在这里生存;另外一方面则是由于长白山天池也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区域。当人力影响有限的时候,天池自然能够将鱼群控制在一定数量内。
事实上,当人们对随意放生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了解得越发深刻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私自放生行为。尤其是以澳大利亚为例,因为放生而出现的生物治理问题,直到今天都没有好的解决。
天池水怪
提到长白山天池的鱼群,常年出现在各大奇闻轶事头条上的天池水怪自然也不会缺席。在现如今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天池中的水怪正是在1962年人们开始向天池中放生鱼群首次发现。
可其实早在刘建封撰写《长白山江岗志略》之时,他就专门写过一段文字描绘长白山天池水怪“天池中有一怪物浮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只不过仅从描述来看,也能明白这完全是作者的又一美好想象。“山不在高,有仙的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像天池这样的人间胜景,又怎会没有伴生的灵物?
然而想象虽然美好,现实却是要依据科学证据来支撑。当越来越多的人传出自己看到天池水怪的消息之后,很多人都会认为这里确实存在水怪,只可惜天池太大,所以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发现而已。
不仅如此,在很多相关文学作品的描述中,每个人的内心对天池都是十分敬畏的。所以当天池出现任何令人奇怪的现象时,不少人也会主动说服自己并选择相信。可如果真的经过理性分析才会发现,天池水怪存在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首先以体型来看,不少人都认为水怪的体型十分庞大,体长至少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可只要对生物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保持如此巨大的体型,对能量的需求自然也十分庞大。可天池内部根本没有多少鱼群,又如何能够为水怪提供能量?
其次就是在现代科技设备的帮助下,人们想要探测某一地区的生命存在与否,绝对比普通人想象的要简单得多。可即便到了今天,人们依旧没有收到相关的信息,这也与事实并不相符。
只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水怪存在与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即便是醉心于环境研究的科学家也会为天池的环境而惊叹,驱动普通人来到天山游览的好奇心,最终也会被天池带来的惊喜完全替代。
结语几十年的时间过去,天池内部的鱼群逐渐发展壮大。虽说受制于食用资源的影响,鱼群的发展速度一直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可重要的是,这为人们在保护环境并与环境和平共处上提出了新的思路。在未来对某一生物放生的时候,或许可以多一点思考,避免因为自己的无知造成更大的生态灾难。
除此以外,像这类偏远地区的神秘感,其实都主要是由于人们的陌生感。当我们对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事物完全陌生的时候,自然会觉得对方十分神秘。可如果有机会能够一窥究竟就知道,其实神秘大都来自于想象。
以天池水怪为例,没有去过天池的人总会想象这种生物的外貌形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可只有真正去过天池以后,才会停止对水怪的相关想象。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的内心才会重新回到客观的位置上去观察相关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