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流观点,也是道家在后世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学说,很多人认为,“无为而治”的意思是让大家什么都不做,甚至是让人们关起门来朝天过,但是,其实“无为而治”的主流意思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1)

“无为”指的不是让普通人无为,意思是指的让统治者多考虑要不做什么,就是说让统计者们,设立一道社会发展的底线,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不遵守道德规定的,既然如此,就不能够缺少统治者的存在。

但是也不能让统治者什么都管、什么都问,因为如果什么都管、什么都问的话,老百姓也就会感觉到压力,久而久之,压力会变成压迫,而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同时,如果君主管得太多,那难免会给社会也造成压力,就会好心办坏事。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2)

所以,倒不如不管那么多,只规定一个社会底线,让那些想要跳脱社会规则和道德层面的人,安分守己,然后,在这条底线之上让人们进行自我发展。

因为在道家的理念当中,人本身就是社会演化出来的生物,可以看成是社会的孩子,自然的孩子,既然如此,人就一定会有在自然界生存的本能,根本就不需要另一部分人加以引导和带领。

因此,“无为”的意思,只是不过多的干预人与自然的发展并不是让大家什么都不做,这其实是一种比较良好的治国形式,因为一旦达到了这种状态,人其实就能够完成自我发展了,当所有人都能够保证自己的发展的时候,社会还会出现问题吗?当然不会,社会也就能够完成自我循环了。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3)

道家理念创造盛世,为何在春秋战国时期行不通?

所以说,道家的观念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很多盛世,都是在道家观念当中诞生出来的原因,就比如说,汉代的文景之治,那个时代经历了连年的战乱,本身社会发展就已经跌入了低谷,这个时候统治者就不能够管太多,也不能向平民百姓们索要太多,所以统治者的存在只是约束一个社会发展的底线,让平民百姓们进行自我的恢复,时间一长,生产力也就恢复到了比较高等的水平。

由此可见,道家的观念是可以应用在社会上的,甚至我们现代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也与道家的主张有些许相通的地方,但是,历史学家看来,道家的观念在战国时代是无法行得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本篇文章结合战国时代的社会发展,来重点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说道家的观点在战国时代是行不通的。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4)

道家的观念很难理解

一般的学派像是儒家墨家,他们都是推行正向思维的,要么是自下而上的,要么是自上而下的。比如说儒家,他们就主张从领导阶层的角度出发,改变社会制度,改变发展政策,从而带动底层群众的发展,最终创造一个“仁爱”的社会。

而墨家就主张,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出发,让平民百姓们每一个人都奉守兼爱的政策,然后来带动领导阶级的变革,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当君主是一个明君的时候,百姓的生活会比较安定,社会的矛盾也就不那么明显。

同样的,如果平民百姓都能够奉守兼爱的政策,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纷争就会减少很多,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5)

道家推行逆向思维

但是,道家却是推行逆向思维的,比我们所说的,大道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家主张,在无为当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的主张,会引起很多错误理解的原因。

比如,道家人就主张“民自治、君无为”在很多人看来,君主的存在本身就是来治理天下的,就是让人民群众们拥有一个发展保证的,如果君主无所作为,如果君主是虚的,那么这个社会又如何来得到保证呢?所以,就认为道家的主张是站不住脚跟的。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6)

但是,所谓的“君无为”是说君主主抓大的执政方针,就是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该怎么做事?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要交给下属的阶层和人民群众去做,也就是让人民群众进行自我发展,不向他们索要太多,也不管理太多,让人们进行自我的保证。

道家思想比较抽象,很难被春秋战国人所接受

所以,道家的观念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想来也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守“无为”的政策,大家都能够管好自己,都能够保证自己的发展,那么,社会其实也就有了更高规格的秩序。

但是因为这种理念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这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反对,也就必然会导致一群人都不接受,自然而然地推行起来就比较麻烦,尤其是在像战国这样的乱世,本身战国时代的人民,就只能够保证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想上的扩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思维理念就很难接受。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7)

而且战国时代保证自身的温饱问题也很难,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也就不愿意去接受一些比较复杂的思想理念了。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想要推行一些正向思维还算是简单,但像道家这样比较抽象化的思维模式就很难被接受了。

道家的观念不适合在乱世当中推行

我们上面说到,道家是主张无为的,虽然这种无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有为,但是这个观点也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对此,老子说过两点,一点叫“去智”,一点叫做“去欲”

“去智”的意思就是让大家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想要太多,因为在社会上很多利益上的冲突,都是因为人们想要太多所导致的,因为想要的太多,就会产生各种的阴谋权术。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8)

毕竟当自身的目的,因一定程度上的阻碍而无法实现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手段,而当一般的办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人们可能就会去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了。

如此,社会矛盾也就会越来越尖锐,如果人们都能够进行平常发展,都只保证自身的发展空间,不想那么多,也不想要那么多,如此一来,社会的发展不也就能够稳定运行了吗?所以,人们的发展要去智、去欲

战国时代,天下大争,去智,去欲,不可能

其实,有的时候太过于聪明也是一种烦恼,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的糊涂一点,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方式方法推行起来,是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的,因为时代发展到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的智力水平已经进行了一种提升,是不可能进行倒退的。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9)

所以,就只能够提高人的思维意识,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在思想的升华当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此,就必须要保证大环境的安定,可是,春秋战国时代本身就是天下大争的年代,当时争的就是一个利益问题,谁占领的土地最多?谁的人口最多?谁的国家实力最为强盛?这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发展最为原始的目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哪一个国家停止了利益争夺,而主张人们“去智”“去欲”,那这个国家肯定会成为其他国家刀俎上的鱼肉,可能不出多时就会被瓜分殆尽,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君主赌得起,我们总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发展也是这样的,一段时间内无所作为就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所针对,所以,时代的问题要求这些国家必须进行快速发展,没有办法做到老子所说“去智”和“去欲’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10)

道家的主张有一些理想化

对于,如何实现无为而治的问题,老子给出了一个理想化的参考目标,那就是原始社会,老子说原始社会的人都比较的单纯,人们没有相互之间的利益争斗,不觊觎对方的财宝资源和地位,发展比较纯朴,所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甚至连狗都不咬人。

因此,老子主张将春秋战国时代,变成如同原始时代的社会,那样人们的心思就会变得单纯,社会环境也会变得单纯。但是老子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原始社会的人民群众之所以行为单纯,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觉悟高导致他们的行为规范,而是因为当时的智力发展因素和时代发展条件让他们不得不达到所谓的单纯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智力水平不高,如此就不会想着通过什么阴谋权术,去谋害其他人利益,就没有那么多的阴谋和手段;再者,原始时代的社会条件比较苛刻,人们只能够保证最基本的生存,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有时都无法保障,也就是说家家都没有余粮,那人们还能够觊觎什么呢?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11)

别说智力条件,让他们没有抢的思维条件,就算是有,他们又如何去抢呢?他们又去抢什么呢?所以,原始社会的人民才会比较的单纯。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条件与原始社会截然不同

可是就像我们上面说到的那样,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条件,已经发展到一定地步了,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足,在这个时候要想达到像原始社会那般单纯的境界,可能只能要求人们恢复到原本一穷二白的生活状态当中,但问题在于,过惯了富足生活的人,有谁愿意回到一穷二白的状态里呢?别说领导阶层不愿意,哪怕是平民百姓恐怕也是不同意的。

所以,单纯是这一点就站不住脚跟,或者说有一些理想化。毕竟时代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原始社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春秋战国也一定会有这个时代最适合的发展政策和制度,绝对不仅是仿照原始时代就可以改善当时天下大乱的情况的。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12)

所以说,道家的主张有些过分的理想化,很难在当时的时代进行应用,而且算是后代应用了道家思想的那些盛世,也并非是以原始时代作为发展目标的,他们更多的是应用了“无为而治”的底线思维,也就是不过分地干预平民百姓和次单条件的发展,并不是说要求人们向着原始时代前进。

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无法应用道家的发展理念是有原因的,首先,我们不能排除道家思想有些理想化的因素,毕竟时代的潮流是向前的,不可能让社会恢复到原本的发展时代里,也不可能变回原来的原始社会。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13)

而原始社会也并非像老子所说的那么好,或许在世族的内部发展比较可观,比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氏族与氏族之间却并非那么美好,就像黄帝和炎帝之间不就有争斗吗?黄帝和炎帝不也联合起来打过蚩尤吗?这就是世族与世族之间的争夺,放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也可以理解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吗?所以原始时代也并非是绝对美好的。

其次,道家的理念虽然境界很高,但是却很难理解,在道家的主张当中,最好的天下是不需要治理的,也不能将天下交给那些想要治理天下的人,这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悖论,因为天下大乱,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一定要交给那些有思想有办法的人。

道家却认为,越是想要治理天下的人,就越是想让天下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改变,一定免不了对天下的折腾,而一折腾自然就会出问题,从古至今,所有的乱象其实都是因为统治者太过想有所作为的原因。

哪个时代最接近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理念大道至简)(14)

结尾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统治者们应该只规定不做什么?将发展的事情交给平民百姓,让他们自我规划,自我发展。这就自然不会受到君主的青睐,毕竟哪一个君主都想脱颖而出,都想做点什么名垂青史,怎么会按照道家所说的观点进行无为呢?所以道家的理论很难被君主所应用。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并不能否认道家观点当中的精髓,其实最好的天下,真的就像道家所说的那样不需要治理;因为一个需要治理的天下,一定是出了问题的天下,一个需要拯救的人,一定是出了问题的人,所以,最好的天下是自我发展的,最好的人一定也是会自救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