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

1936年,纽约黑人住宅区哈莱姆地区的邮递员维克多·格林出版了第一本黑人旅行指南,名为《黑人旅游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上面列举了能为黑人顾客提供服务的宾光、商店和餐厅。

这在现今看起来荒诞无比的旅行指南,在上世纪的30-60年代真实的存在着,直到1964年《民权法案》的颁布,敲响了种族隔离制度的丧钟。

这当然是一本畸形的产物,但在当时那个年代,部分黑人具备了中产阶级的能力,但却无法洗去他们天生带来的肤色在那个年代给他们带来的非议和不便,退而求其次,《绿皮书》便出现了。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1)

如今,一部记载这段历史的电影也逐渐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呈领跑之势,这部电影的名字,就是

《绿皮书》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2)

《绿皮书》的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独特且广义。

一名黑人钢琴家Shirley(马赫沙拉·阿里饰),要去往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部的进行巡演,为了照顾自己的出行和保证安全,他雇佣了一名生活在纽约布朗克斯街区的意大利族裔Tony Lip(维果莫滕森饰),两人一同踏上了南下的巡演之旅…

这是一部再典型不过的公路片,除去影片前20分钟的人物构建,剩下将近两小时的过程都是在路上。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3)

而公路片又是属于将观众经历高度集中在主要人物上的影片类型,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就如同游戏中的NPC,他们来了又去,不做过长停留,就像航行在海洋之上的帆船遇到的风,将最终的目的地或左或右偏移一些。

《绿皮书》当然也遵循了这样一个公路片的“传统公式”,这也便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优点,便是工整。

看完电影,我们明显的能将故事分成三条线,两条人物线和一条地点线。

地点线无需多言,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南北文化差异极大的国家,在上世纪中叶,南北两地对于文化和种族的包容度的接受程度随着地理位置的南移逐渐减小。

Tony和Shirley的旅途,便是由北至南,Shirley作为一名黑人所遭受到的种族歧视也便逐渐加大。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4)

Dr. Shirley从一开始的出入高级酒店,到肯塔基州被自认种族高尚的白人混混推搡羞辱,到北卡罗来纳州不允许和白人公用厕所,只能到屋外破败的小木屋里行方便之事,再到密西西比州,即便是作为被请来的演出嘉宾,整场宴会的焦点,也不能与在场的“高贵”白人一同进餐…

两为主角的人物线也被地点线所影响,Dr. Shirley表面上的自尊和优雅逐渐被打破,内心的脆弱和软肋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上流社会的钢琴演奏家,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是一个半黑半白的异类,白人表面上恭恭敬敬,但肤色上的隔离致使他依然会遭到各种歧视和不敬;

黑人则更没有把他当做自己的同胞,他不吃炸鸡,对所有的黑人流行音乐一无所知,生活高雅考究,和绝大多数的黑人底层人民也是格格不入。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5)

所以,Dr. Shirley自始至终在自己的两种身份中纠结,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一名钢琴音乐家(Musician),还是一个为白人演奏的地位低劣的黑人娱乐者(Entertainer)。

而Tony Lip全家生活在纽约的布朗克斯街区,罗伯特·德尼罗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布朗克斯的故事》中就曾经描绘过这个街区,从小长大在这个街区的Tony保留着意大利人的随性和洒脱,同时也融入了底层人民的自嘲精神。

对于为知名钢琴家开车这件事,Tony一开始是抱着打工赚钱的心态,但当他目睹Shirley所遭遇的一切,他也逐渐打破雇主与佣人之间的关系,以朋友的立场伸出援手。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6)

《绿皮书》就是在这三条线的发展中,构建起了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友情故事。

文本的优秀给了《绿皮书》一副好的骨架,导演彼得·法雷利出色的导演功底,则给了《绿皮书》更加生动的生命力。

用影片头尾两场戏举例,Dr. Shirley和Tony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为挑选司机所进行的面试。

导演对Shirley这个人物的描写从他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富丽堂皇的办公地点,神秘且昂贵的象牙装饰,无一不彰显出这名音乐家的上流社会地位。

而当他出现,两人的第一次的正反打对话,之间所维持的距离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Shirley坐在高度高出几十厘米的豪华座椅上,装饰颇有“王位”的感觉,而Tony则是坐在普通的皮质座椅,高度也要矮上不少,两人的正反打镜头也始终保持着“仰视”与“俯视”视角之间的切换,地位一目了然。

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啦(在颁奖季中杀出重围的这部电影)(7)

而到了最后一场戏,已经成为挚友的两人在Tony的圣诞夜晚餐再次相遇,从自己造价不菲的办公室出发的Shirley来到七大姑八大姨都聚齐的Tony家,两人拥抱寒暄,此前的阶级差距早已一扫而光。

彼得·法雷利用出色的镜头调度赋予普通的场景不一样的意义,也让马赫沙拉·阿里和维果·莫滕森两位演员的精彩表演,尽收于镜头之下,每一个表演细节都展现在观众面前。

但也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影片对于白人黑人之间阶级冲突的表现依然弱化了不少,这也导致在某些应该爆发的桥段缺少了这么一点张力和戏剧冲突。

当然,影片从始至终的温馨感和堆积的小笑料都足够出色,但也不免让人忍不住思考,如果换一种拍法的话会不会更好?

《绿皮书》是屈辱历史的产物,是阴暗岁月的见证。

在其中一个版本的《绿皮书》前言中,格林写道:“在不久的将来,这套书就不用再出版了。所有美国人都属于同一个种族,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拥有同样的机遇。到这本书停止发行的那天,我们的好日子就到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尴尬歧视之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