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土的哈尔滨方言 脑子里残留的哈尔滨话
#家乡留在你身上的痕迹#“这姑娘儿多少钱一斤?”儿化的姑娘,并非女孩子,而是一种水果—— 野生的,黄色的,比葡萄个儿大,外皮之外还有一层黄叶……
童年时,它极少在商店出售,地摊儿上倒常见其芳踪。一个老农民,蹲在地上,守着一个篮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姑娘儿。偶有女孩子路过,顺手从那个篮子里拿起一个,一半含在口中,另一半露在口外。接着,你会听到“咯吱咯吱”的声响,再看那姑娘的腮帮子,浮现出一丝笑意。
姑娘吃姑娘儿,这就是留在我脑海里的姑娘儿记忆。
我始终弄不明白,这姑娘儿到底是水果呢,还是玩物呢?姑娘们齿间发出的“咕吱”声,所传递的是一种甜味、酸味,还是又甜又酸的味呢?抑或是一种磨牙的快感呢?
姑娘儿,“娘”发第三声,且儿化。这是它与“姑娘”的区别。
为了免生歧义,除了读音外,也可写为“咕娘儿”。
说来有趣,姑娘二字中,若“娘”字读第二声,则表示“姑母”。爹娘,那个娘字也是读第二声的。
若“娘”字读轻声,则表示“未婚女子”或“女儿”。哈尔滨人特别爱说:“这是我们家姑娘。她可招人儿稀罕啦!”即,这是我女儿,她可令人喜爱了。
若“娘”字读轻声且儿化,那可就不咋的了—— 它表示“妓女”。
这样看来,“姑娘”二字出唇时,您得格外小心。既要弄准声调,又要注意不可随意儿化。切记!切记!
姑娘儿果,学名有几个:
果萼淡黄色的,叫酸浆。
果萼绿色到淡黄,且有五条棱的,叫毛酸浆。
果萼淡黄且有十条棱的,叫灯笼果。
这三种姑娘儿果,属于茄科酸浆类。
这是我当年(2014年)从《文摘报》上查到的资料。作者为朱银玲。
感谢作者为我寻找到了姑娘儿果的正根儿,解开了我童年时的迷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