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

广东,东莞。

直到今天,许多人在提到这个南粤小城时,依然会露出玩味的笑容。

2012年,讲述香港年轻人“北上”猎艳的三级片《一路向西》,把东莞描绘成了一个魔幻的当代酒池肉林,不过商纣王的“酒池肉林”里挂的是真肉。影片上映两年后,东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扫黄运动,却依旧留下了“性感之都”的印象。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

另一种关于东莞的常见联想,可能是巨大的加工厂和流水线上行尸走肉一般的工人。

1978年,中共广东省委做出发展来料加工的决定,以东莞、南海、顺德、番禺、中山作为先行试点县。40年间,商人、资金、设备、技术从香港、台湾等地涌入,东莞也从一个普通的农业县,一跃成为“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2)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发展的进度条在东莞是一路快进,以至于很多人开始遗忘,这里还是一个文化历史名城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3)

在明晃晃的“世界工厂”招牌之下,东莞也怀抱着岭南文化深厚的底蕴,吸引着独具慧眼的有心人,万豪集团的大中华区厨务总监曹锦明就是其中之一。

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曹锦明,八十年代末在朋友介绍下踏入了厨师行业,一干就是三十年。从小学徒一直做到主厨,再到国际餐饮集团的厨务总监,曹锦明外表不太像人们想象中的厨师,油头梳得一丝不苟,透出一种外企高管般的谦和与干练。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4)

最初做学徒时,国内的餐饮业还较为保守,餐厅里依旧流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作坊式师徒关系,曹锦明忙于给师傅打下手,却无法学到窍门,“就只能跟这里的师傅学了,再到另外一个师傅那里去学,通过分析比较其间的异同好坏,从而总结出自认为最佳的一套方法”,集百家之长也成了曹锦明的个人特色。

为了研发创新版广府盛宴“九大簋”,曹锦明走遍了岭南,除了自小生长的广州,他还寻访了潮州、顺德、中山等地的九大簋的菜式习俗,也曾不止一次踏足东莞进行调研。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5)

▲东莞南社九大簋

在古代中国,“簋”是盛放黍稷的器皿,后来也被用作礼器,圆口双耳的造型,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6)

广东人所说的“簋”,则指可盛五六斤米饭的大碗,能用九个大碗盛放食物,说明宴席极其丰盛。“九大簋”作为婚丧嫁娶、乔迁添丁等重要场合的乡宴,盛行于珠三角和香港地区,所以粤语中的“请你去吃九大簋”,意思就是请你去吃大餐。

发了工资,可以说“请你去吃九大簋”,中了,也可以说“请你去吃九大簋”,“九大簋”在广府人心中早已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九大簋”里究竟是些什么菜。这是因为在广东不同地区,根据当地风物的不同,“九大簋”的食材菜式也各有千秋,甚至连享用九大簋的礼仪也产生了不同的分化。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7)

▲香港九大簋

这又勾起了曹锦明的探究欲,据说在东莞,有一个地方把吃九大簋的礼仪,看得比宴席本身还重,为了了解这句口头语背后的文化根源,曹锦明再次奔赴东莞。

从广州出发驱车约一个半小时,便可抵达东莞茶山镇的南社明清古村落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8)

南社村的西门外部看上去与一般的景区别无二致,一边是南社影剧院,一边是零散的市场,透出浓郁的乡镇气息,越过景区的保安和栅栏,却像武陵人一脚迈进桃花源。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9)

这是一片始建于宋代,兴盛于明清的古建筑群,至今已有800年历史,占地11万平方米,至今仍保留着依傍山水而建的宗祠,店铺,家庙,里巷,门楼,楼阁,古墙,古井,古民居200多间。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0)

古村中央是不大的池塘,几只肥硕的白鸭自在巡游,不时挑逗还没醒的睡莲,一座小桥横在中间,连通着两侧的青砖灰瓦。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1)

巨大的老榕树上挂满祈福的红布,悠闲地把树荫撒在小桥一侧的空地上,村里的老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许多关于南社九大簋的规矩和讲究,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口口相传得以留存。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2)

在南社,关于九大簋的一切都有说头。

比如,九大簋的“官方”寓意是“九子登科”“长长久久”,比如座位安排上需要讲究古语中的“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未满十六岁的小孩不能上桌。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3)

摆九大簋的桌子必须是八仙桌,四张条凳,每张坐两人,每桌八人整,少一人不开席,多一人要踢出去。

九道菜,必须按照“横三竖三”的序列摆放,必须要有“双鱼、双肉、双头牲”,即鱼、猪肉、家禽各二,但不能有鸭(因为南社村流传着关于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蒙鸭“救命之恩”的传说。相传康保裔在逃亡途中,因脚印被一群路过的鸭子的掌印遮盖,成功躲过了敌军的追杀,从此立誓不吃鸭肉,善男信女也遵守此诫)。上桌的人身上必须“挂红”,比如穿红色衣服,或披红色围巾,女人还必须用红头绳扎起头发,以示喜庆整洁。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4)

每张桌面四角盛装四碗美酒,每两人用瓢羹盛酒共饮一碗,意指气氛热烈融洽。

入席后,八仙桌内侧左边的第一位,即为席长。席长拿起匙羹舀酒举起,说:“起羹!”其余的人便跟着一起举起匙羹,还要用匙羹从共用的酒碗中舀了酒洒到地上,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继而由席长再发话:“起筷!”大家方可拿起筷子夹菜。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5)

这复杂有如桌游说明书一般的规矩,如今自然已很少有人真心遵守,但被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料,连同青砖灰瓦的古建筑一道,在南社得到了保留,也为像曹锦明这样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年青一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6)

对岭南各地的九大簋有了丰富的了解之后,曹锦明也融入了自己对于九大簋的理解,将传统九大簋的容器“鸡公碗”替换为大小材质不一的器皿,口味上也做了年轻态的调整,让传统的乡宴菜肴摇身一变成为了高端餐厅的制胜菜单。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7)

广东的夏日闷热而潮湿,按照南社传统在露天砌砖炉、烧柴火备菜的曹锦明,额头上沁出细细的汗珠。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8)

在他的“创新版九大簋”中,五谷酿金猪是一道功夫菜,制作耗时十多个小时。选用广府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头盘乳猪入菜,只取猪皮,包裹绿豆红豆糯米等谷类后缝合,在油锅中炸至金红酥脆,再切成小块,寓意“五谷丰登”“鸿运当头”。既符合广府九大簋的“命题”,又迎合了现代人既想大快朵颐又想纤体塑身的苛刻要求。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19)

在《中国宴 · 福寿康宁》中,两位资深美食鉴赏家——刘仪伟和欧阳应霁,都对曹师傅这道“命题作文”赞不绝口。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20)

除了能用原汁原味的方式品尝原汁原味的南社九大簋,这片世外桃源对前来的客人还有其他的安排。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21)

白天,穿汉服的女孩在小桥流水古榕间拍写真。夜晚,池塘两侧的红灯笼亮起来,古民居改建成的民宿小酒吧传出流行歌弹唱的声音,这片不安分的古建筑群,正招呼着年轻人来一品古人800年前的生活。

东莞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东莞曾经的)(22)

这不是什么表演,这是东莞递出的又一张名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