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

导语

南北朝300年,皇帝轮流做,这当皇帝跟走马灯一样。可是有一位却做了48年皇帝,不仅在南北朝,就是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都是很少有的,而且他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后人对他褒贬不一,他一手缔造了江南的繁华,却也因“侯景之乱”让江南一片狼藉。他就是梁武帝萧衍,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士,他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将军,他还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活了86岁,一生集4种角色3种人格于一身,堪称乱世传奇。

分析一下梁武帝传奇人生,竟然与他的3种人格有关。3种人格的均衡让他成功,3种人格的失衡让传奇戛然而止。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

一、古代得士者得天下,文学性格让萧衍获得了厚实的士族基础

萧衍是名门兰陵萧氏的后人,他出身贵族。萧氏建立南齐王朝后,作为远支宗室的萧衍,是博学多才的一时名士。在那个门阀决定一切的时代,良好的出身是成功的基石。但是古代中国有一铁律,就是得士者得天下,萧衍的文学性格以及文士身份,让他获得了厚实的士族基础,使他具有了成就大业的先发优势。

1、站在文化领域的顶端,融入士子阶层中心

《梁书·武帝纪下》:”少而笃学,洞达儒玄。“ 萧衍从小就专心好学,对儒家和玄学非常精通。这为他成为一介文士奠定了基础。在当时的文化领域,上流社会有个著名的文化团体,人称“竟陵八友”,他们汇集在齐武帝之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以范云、萧琛、任昉、王融、萧衍、谢朓、沈约、陆倕这8个人最为著名。像沈约是24史宋书的作者,谢朓是著名的诗人。萧衍就是其中之一。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2)

他的文学才能非同一般。正是有这样的文学才能,他跟当时掌握国家命脉的上流社会打成一片,在他日后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时,这些名士都是他的得力人才。历代帝王的成功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大多都来自士族阶层。所以这一时期的梁武帝虽然只是个文士幕僚,但是他已经为他的将来打好了基础。

在齐永明年间以竟陵8友为主导,把声律运用到诗歌,形成短小的“新体诗”。受此影响,萧衍的诗歌创作中多了一种吟咏情性的感觉。后来萧衍当上皇帝后,他的诗歌又形成了一种古朴的特点,杂合了儒道佛三种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体裁广泛,有艳情闺怨的,有山水咏物的,还有教化佛理的。他的这些文学特质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文学,推动了宫体诗的发展,并形成了梁代轻艳的文风。可以说他是“永明文学”的重要代表。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3)

2、博学多才,兼通百家,开创江南文化新格局

《梁书·武帝纪下》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又撰《金策》三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从史书的记载中他琴棋书画,阴阳八卦,占卜,骑射弓马,无一不通。他从小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并且精通玄学,对佛法也研究颇深。可以说是兼通百家。因此他的诗歌才体裁广泛。萧衍的七言乐府诗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开创作用。他在齐梁时期的文学地位不容小觑。

在他做了皇帝之后还利用他在经学、史学、书法、诗歌、音乐、佛学等多方面的特长,编撰了非常多的著作。他亲自撰写《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五经义注讲疏200多卷;他组织编撰了一部从上古到南梁的通史巨著;书法方面他编著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等著作;音乐方面他编订和更新礼乐,创新乐器,准音器“通”四具十二弦,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还创作了10余首佛教音乐;诗歌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目前存世的有80多首。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4)

看看他的这些文学成就还是很可观的,他的文学人格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治国理念。不管哪个朝代的帝王,首先就是要抓住文化脉络,这样才能聚集一大批名士和精英,抓住了士子之心,才能抓住人民的思想,才能更好的统治人民。比如后来的唐太宗,他把唐代变成了诗的国度,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这是文学人格的积极作用。

3、梁武帝的文学人格对事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萧衍的文学人格对他的事业发挥的作用是正向促进的,具体表现为:

首先,文学团体本身就是政治团体。梁武帝的文学人格是在永明时期形成的。当时他是竟陵王门下的参军,还做过祭酒等职位,竟陵八友的身份实际上是文士幕僚。按现代话说他们主要是从事参谋的工作,给竟陵王出谋划策。没事儿的时候他们以文会友,最后形成上流社会一个文人的政治团体。这个政治团体在他起事时是鼎力支持者,当政后又是政策执行者。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5)

其次,文学人格的跳跃性让他做事不拘一格。文人的开放性思维让萧衍避开了政治道路上的一些常识性的陷阱,称帝后又用文治与民休息、使得经济快速复苏,初步巩固了统治。他的文学人格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治国理念。不管哪个朝代的帝王,首先就是要抓住文化脉络,这样才能聚集一大批名士和精英,抓住了士子之心,才能抓住人民的思想,才能更好的统治人民。比如后来的唐太宗,他把唐代变成了诗的国度,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这是文学人格的积极作用。

其三,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让他角色转换很快。在永明时期的萧衍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文人,心怀天下的他并没有体现出多少政治城府,他和这帮志同道合的文学朋友饮酒唱和,研究文学。可是这样的生活随着永明时代的结束,随着风云激荡的政治狂流的到来,心怀家国的萧衍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一个文士变成一个文韬武略的军事统帅,一个审时度势的政治家。文学的人格让他在角色转换时游刃有余,为他以后的捕捉机会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6)

二、政治人格让萧衍抓住了开创新纪元的政治机遇,三种人格的融合与均衡助他开启了“天监之治”

因为家族背景,梁武帝20岁就走向了仕途,虽然一开始只是文士幕僚,但他不同于其他文人,他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显现出他政治家的本色,他迅速的完成了从一个文士到一个将领的转变。

1、成熟的政治人格,不浪费每一次机会,成功问鼎江南

大家都知道在齐末齐武帝死后,由于继位者还小,萧鸾窥视皇位已久。萧衍敏锐的发现了机会,萧衍分析萧鸾想要除掉有能力阻止他上位的随王萧子隆和豫州刺史崔慧景。所以他主动给萧鸾出主意,建议让随王回京任职,实际是夺取随王的兵权。然后萧衍又主动请令,带兵去守寿阳,夺取了崔慧景的兵权。因此他担任了雍州刺史的要职,坐镇襄阳,并在贤首山之战以少胜多击退北魏20万大军。后来萧衍又帮助萧鸾登上了皇位,这为他赢得了巨大的政治回报。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7)

萧鸾死后,新皇帝萧宝卷年纪尚小,由始安王萧遥光等6人轮流入朝执政,被称为“六贵”。以萧衍的政治眼光预见:“一国三公,国家都不知道谁说了算,现在6个人当权,这国家很快就会乱的。”果然南齐陷入了动荡之中,6贵也没一个人得到好的结果。

高祖闻之,谓从舅张弘策曰:"政出多门,乱其阶矣。《诗》云:'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况今有六,而可得乎!《梁书·武帝纪上》

萧宝卷亲政后,昏庸无道,滥杀大臣,弄的大家人心惶惶。 所以豫州刺史裴叔业来找萧衍一起投降北魏,然后借北魏之手推翻萧宝卷。萧衍不同意他这样做,他感觉裴叔业没有远见,投降了北魏,就是人家的臣子了,还想让人家听你的?但是裴叔业不听劝,执意投降北魏,最后地盘人马都被人家收了,却没人理他。此事儿显示了萧衍过人的政治素质。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8)

萧衍的哥哥萧懿被免了职要召回建康,萧衍在襄阳劝阻哥哥不要回去,现在国家内忧外患,小皇帝专权暴政,不如一起等待时机图谋大业。结果他愚忠的哥哥毅然回到建康,被皇帝杀掉了。从此萧衍开始大造器械,准备了大量的竹木沉在檀溪里,准备造战船,等待时机推翻南齐。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9)

另外一件事儿更体现了萧衍政治家的胆略。萧宝卷杀了萧懿后,先是封锁消息,派前将军郑植行刺萧衍,正好郑植的弟弟是萧衍的下属,他借着探亲的名义去襄阳。萧衍设宴招待他,他怀揣利刃准备在宴会上择机动手。但是郑植的弟弟早已是萧衍的人了,他事先已经把情况告诉了萧衍。萧衍还是照常宴请郑植,居然还到他面前给他敬酒,并且笑着说,现在正是杀我的好机会呀!《梁书·武帝纪上》:“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大家愣了一下,然后萧衍哈哈大笑,又继续推杯换盏。宴后,他还带着郑植去参观襄阳的布防情况,郑植被襄阳坚固的城防和整肃的军队所折服,他也敬佩萧衍坦荡的胸怀,于是成了萧衍麾下的一员。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0)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小皇帝又让刘山阳率精锐 3000人,会合荆州长史萧颖胄袭杀萧衍。这点伎俩怎么能逃的过萧衍的眼睛,他让参军王天虎、庞庆国到江陵,致书各州府,信中说刘山阳要同时攻打荆州和雍州。又送两封信给萧颖胄、萧颖达兄弟二人,信中只写王天虎口述。萧氏兄弟就问王天虎带了什么话,王天虎晕了,他哪知道有啥话呀。荆州官员听说有信,都来过问,萧氏兄弟也说不出来什么,这样一来大家都怀疑萧氏兄弟跟萧衍有什么密谋。刘山阳听说后不敢来荆州了,萧氏兄弟有口说不清,只好杀了王天虎引诱刘山阳进荆州,把刘山阳的人头献给了萧衍。萧衍仅仅用了两封信就解决这次危机,足见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通过这次危机不仅得到了荆州,还在军队中树立了威信。从此他正式起兵,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了南齐,建立了南梁。这成就帝业的速度也是没谁了。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1)

从30岁到38岁,萧衍用短短的8年时间,从一个文韬武略的军事统帅转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又一次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8年的皇帝生涯。创造了被史学家称为“天监之治”的繁荣景象。

为什么梁武帝能在这么年轻时就取得成功?这得益于他的文学素养,他从小博览群书,学贯古今。正所谓文韬武略,有了文韬才能有武略,长期的文士幕僚生涯加上学富五车的知识积累,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养成了他的政治人格。正因如此,他才能敏锐的抓住每一次成功的机会,文学人格加政治人格,他实现了问鼎天下。这种合力的作用是无穷的。

2、文学人格促进政治人格,形成合力,使南梁国势迅速强盛

萧衍接手的南朝江山,自刘宋到萧齐,连年内战,十年一大战,三年一小战,另外还有北魏的不断侵扰,整个一个烂摊子。上文咱们说过,萧衍从小受儒家的教育,所以在登基之初他首先采用儒家的治国思想,开设五经馆教授天下寒门学子学习四书五经,后来又开设国子学来教授贵族子弟学习儒家经典。儒家的思想很好的起到了规范人民社会行为的作用。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2)

从萧衍登上皇位那天起,他志在做一个好皇帝,每天起早贪黑,勤于政务,爱民如子,为政宽容。在梁武帝励精图治下,南朝迎来了少有的和平稳定的时期,南梁开始迅速的强盛起来。五年之后,南梁又打败数十万进犯的北魏大军,从此北魏一蹶不振。没有了内忧外患,他更加勤俭治国,并开始采用佛教思想来教化民众。从而开始了以佛化治国作为基本国策的时期。

南梁建立的前期,萧衍儒释道相结合,文学人格和政治人格相结合,抓住了民心所向,使混乱多年的江南迅速走向富强。

3、以“佛化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形成宗教人格的雏形

萧衍从40多岁开始深信佛教,随着他对佛法的深入研究,他越来越觉得佛法是控制民众思想的绝好的工具。国家多年的战乱,人们思想混乱,民心不稳,佛教的慈悲隐忍,正好可以修复人心,一个人人向善的国家自然可以变得更加稳定长久。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3)

他变的生活节俭,长年粗衣素食;甚至五十岁后开始禁欲,中国佛教吃素的戒律都是他创立的。从此在南朝,佛教学说代替了儒家和道家,成了国家的主流思想。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南朝真正的在各方面超越了北朝。

一位心怀天下的政治家,靠着卓越的政治才能,通过敏锐的政治嗅觉,一步一步完成了从一个文人转变为一个政治家的过程。文学人格和政治人格完美的结合,创造了不可阻挡的力量,8年建立南梁,又通过宗教人格引入佛教治国,三种人格融合与均衡,又打造了一个繁荣的江南盛世。

三、过度的宗教人格打破了人格平衡,让南梁一世而亡

纵观历史,有作为的帝王都是多种人格均衡后形成合适的治国之策,造就治世或盛世。像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就是得益于他文学人格、政治人格、宗教人格的完美融合与均衡。文景之治也是得益于刘邦的文学人格与政治人格均衡。而人格均衡一旦打破,某一种人格被无限放大,就会误国。比如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都是文学人格被无限放大而活成了不会治国的文艺皇帝。秦始皇把政治人格放的太大了,没有文治,只是一味的用严苛的政治手段来治国,最终导致二世而亡。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4)

对比秦始皇、宋徽宗,梁武帝在建国初期还是做的非常优秀的。佛教治国的国策合理的利用,再加上儒家思想的把控,形成三种人格的合力,萧衍开创了天监之治。如果这种局面继续得以维持,没准南梁最终还能一统天下,梁武帝也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

可惜后来的梁武帝变成了一个只有宗教人格的佛教徒,人格均衡的打破,带来的是国策的失衡,最终一把好牌被打得稀烂。

梁武帝的“烂牌”主要有:

1、佞佛:“南朝四百八十寺”,耗尽国力

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就是梁武帝的作。但是建的寺庙何止480寺呢?有几千座寺庙都不止,他还为佛教举办的大量规模空前的法会慷慨捐助。这些都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国库都空虚了。由于佛家待遇极好,大量的人口出家,这样国家的赋税也大量减少。而且这位皇帝还弄了4次出家的闹剧,每次赎回他,都要捐数额巨大的钱财。这对空虚的国库无疑是雪上加霜。可就是这样这位虔诚的佛教徒却不知悔改,一直到他死都是这样。最后落了个饿死的结局。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5)

2、纵恶:为政极其宽松,失去政治人格

在佞佛的影响下,梁武帝的统治为政极其宽松,王公贵族犯罪都不会惩治。这样上行下效导致国家腐败黑暗。像萧衍的6弟,带兵北伐,居然临阵逃脱导致数万军兵白白死去。但是这样的大罪居然什么事儿都没有。这位6弟在萧衍的纵容下更是无法无天,他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还跟自己的侄女乱搞,由于怕事情败露还想杀掉萧衍,就这也没有追究他,临时还封了个大将军。

还有他的养子,因为萧衍的亲儿子替代他当了太子,他怨愤心起,居然叛逃到北魏,后来又回到江南,结果人家还照样当自己的王爷,一点事儿都没有。他的六子萧纶也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而且还想篡位谋逆,结果也没有得到处罚。到最后这些皇亲国戚们变的是无忌惮,萧衍培养了一大批乱臣贼子。这样的国家能不亡国吗?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6)

3、放大的宗教人格,导致亡国

东魏大将侯景假意投降南梁,这时的萧衍完全不是曾经那个精明强悍的政治家了,他居然不顾群臣的反对接纳了侯景。还拜侯景为大将军跟东魏宣战。结果大败而归的侯景居然带着800多残兵对南梁进行了血洗,最后这位做了将近50年太平皇帝的梁武帝,在80多岁时成了阶下囚,最后被活活饿死。而富庶的江南再次沦为人间地狱,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创伤。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梁武帝,又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转变,他从一个英明的皇帝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从此他对南梁几乎无所作为,他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葬送了大好江南。这种结局让人惋惜,如果他一直坚持儒释道相结合的路线,相信他会成为一代明君。可是他偏偏打破了三种人格的平衡,独独放大了宗教人格,没有了文治,没有了政治,必然导致失控的局面,佛教的创始国印度不就是因为走宗教治国的路线,最后消失于四大文明之中了吗?梁武帝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他只能徒留那句:“(江山)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的长叹。他的宗教人格变成了历史长河之中的一个大大的笑话。

萧衍是怎么变成和尚的(萧衍4种角色3种人格)(17)

结语

一生经过4次角色、3种人格的转变,这样的人生可以称得上精彩。他的文学人格中杂合了儒释道三种思想,所以逐渐形成了他的另外两种人格,那就是政治人格和宗教人格。在他传奇的一生中,这三种人格相辅相成,此消彼长,不仅决定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江南的命运。

那个文采熠熠的翩翩少年,那个心怀大略的政治家,那个富有谋略的将军,那个想要大有作为的皇帝。却最终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最后置家国天下于不顾,沉浸自己的佛法世界之中。三种人格的失衡,宗教人格的无限放大,让梁武帝活成了一个昙花一现的长寿君主,历史就是这么讽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