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有效沟通方法(从学会好好说话开始)
都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双方如何进行对话交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品质和前景。
你有没有试过,跟自己的爱人或者朋友交谈时,对方无法理解你的话语,甚至会扭曲你的意思。你明明并不想伤害对方的感情,但最后忍不住说出口的话却对对方造成了伤害。这就是一种无效沟通。
不会说话,不会表达,造成误解,真是一件让人疲累的事情。
如何进行交流,如何好好说话,才能打造舒适愉悦的亲密关系?
韩国心理学家朴宰莲所著的《为什么和你说话这么累》一书,通过总结阻碍对话的6种自动思维和影响交流的11种认知偏差,帮助我们从根源上认识到人际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书中提供了大量实用有效的沟通对话练习,带领我们从心理认知行为上进行学习和改变,重新学会好好说话,正确解读和倾听,实现有效沟通。
全书内容清晰明了,有很强的指导性与操作性,干货满满,可以说是一本学习对话交流的实用指导工具书,可以放在案边随时翻阅,进行练习。
01 瞬间思维导致“阻断式对话模式”
作者指出,成功对话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因此对别人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
第二,我们要明白,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言行。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应该经过认真思考,而不是无意识的习惯性回应。
人的思维认知会存在着一种自动思维模式,也就是一种无意识的“瞬间思维”,会习惯性、无意识地对外界做出本能反应。
在人际交流中,这种瞬间思维会使得我们的很多话语未经思考就脱口而出,对别人造成伤害,导致沟通失败。
六种自动思维形成了“阻断式对话模式”:
①判断;②指责;③强迫、胁迫;④比较;⑤理所当然、义务化;⑥合理化。
在交流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对方的某些行为表现和话语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进行指责,并强迫对方遵守自己的要求,还会将其与其他人进行比较,认为自己的要求理所当然,最后为自己的指责进行合理化解释。
这个对话过程与模式虽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也强烈地攻击了对方,结果就是:要么对方习惯性地毫无诚意地道歉,但下次可能还会重复同样的情形;要么对方针对这些言语攻击进行反击,反驳指责的问题,双方发生争吵,最后不欢而散。
02 11种认知偏差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思维认知会存在许多“认知偏差”,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些认知偏差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容易通过对话表现出来。
11种影响对话的认知偏差:
1、二分法思维:极端思维,非黑即白。
2、过度引申:以一两次的经验做出普遍结论。
3、精神过滤:忽略整体信息,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些细节做出判断。
4、妄自断定:还不确认清楚情况下就自行猜测,得出结论。
5、扩大化/缩小化:过度扩大或者压缩事件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性。
6、情绪化推理:没有确切的依据,根据自己的模糊感受妄下结论。
7、义务性陈述:不经思考认为,事情“必须”“应该”如何做。
8、乱贴标签:给自己和他人贴上极端、不恰当的标签。
9、个人化:将事件错误地解读为与自己有关。
10、灾难化:将事件的结果往坏的方向进行预测。
11、读心术:自以为是地揣测并断定他人想法。
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认知上的局限,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才能逐步改善,建立沟通式对话模式。
1、进行观察
如实表达所见所闻,有意识地去客观审视事物、对方、行为、言语,以及自己的思维和感觉。
2、关注感觉与情绪
如实表达自己的感觉,正确理解、接纳和调节情绪。
3、理解核心欲求
找出情绪的核心欲求是什么,正确认识自身需求,寻找满足的方法。
4、区分请求与强迫
通过合理的手段表达需要,提出具体而健康的请求。
5、加强自我认知
在内心练习“沉默对话”,帮助自己选择言行。
03 学会倾听与表达
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倾听是一项基础技能,也是影响交流质量的重要技能。
良好的倾听包括:
①进行共情式倾听,对他人的话语感同身受;
②理解对方让你感到难受的话是诉求的另一种表达,理解背后的意图;
③健康解读网络上的文字信息,忽略恶意评论,或是从中发现自己的核心欲求。
如何进行自我表达是交流的关键一步,有6个方面需要多加注意:
1、认识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2、提出明确请求的理由并请对方帮忙。
3、向对方真诚表达自己的歉意并进行改变。
4、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妥善表达拒绝。
5、找到核心欲求,进行协商,解决双方的矛盾。
6、真诚表达对他人的感谢,认可自己的努力,也认可他人。
沟通是一种可以练习和改进的能力。书中列举的各项要点以及配套的练习实用而有效,但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积极性去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够慢慢地进行改变,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