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负青春好时光(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原著是出版于1927年的德语书,是由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历史人物特写的结集完整的书籍共有14篇描述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物的历史特写这本书国内很多出版社出版过中译本,但不同出版社的内容个人觉得有差异化,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读书不负青春好时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书不负青春好时光(人类群星闪耀时)

读书不负青春好时光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原著是出版于1927年的德语书,是由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历史人物特写的结集。完整的书籍共有14篇描述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物的历史特写。这本书国内很多出版社出版过中译本,但不同出版社的内容个人觉得有差异化。

作者在书中为了渲染氛围用了一些修辞手法,读起来画面感很强,虽然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记录,但却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之作。作者运用文字渲染氛围的功力很到位,即使被翻译成中文依然能体会出文字的优美。

高晓松在自己的节目《晓说》上说:“我几乎很少向大家推荐书,不知道要推荐哪本。但我觉得极好极好,或者说现在就能推荐的,就是我本人非常热爱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徐静蕾自导自演搬上银幕的剧情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改编自茨威格创作的同名小说。

《人类群星闪耀时》书中既有拿破仑、威尔逊这样的有名的政治人物,也有歌德、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璀璨的文学家,同时也有秉承开拓精神的冒险家,以及被命运推动肩负历史重任的小人物。读这类传记的好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学习,面对选择如何抉择、面对困境心理活动、遇到问题应该坚守何种价值观等。

茨威格的作品读起来让人感觉戏剧冲突性多于现实,很多人认为作者夸大了个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作者应该也是预料到读者会存疑,所以在序言中就强调,任何历史时刻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酝酿,每一桩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都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他认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之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进程。就像避雷针尖端击中大气层一样,之前循规蹈矩按顺序发生或并列发生的事情,往往聚集在最短的时间内发作。

如下是中国联合出版公司的2020年版《人类群星闪耀时》篇章:

1. 1513年,为了庇护自己安全的逃亡者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人类。

2. 1453年,欧洲历史新纪元的开始以拜占庭被攻陷为起点。

3. 1741年,被全世界演唱最多的清唱剧之一《弥赛亚》是如何诞生的。

4. 1792年,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诞生。

5. 1815年,好士兵未必是好元帅,将军格鲁希的犹豫导致了自己老大拿破仑的惨败。

6. 1823年,《玛丽恩巴德哀歌》是74岁的歌德被迫放弃了对19岁少女的倾慕之际吟唱出的。

7. 1848年,大量黄金的发现者苏特尔,这一发现也命定了他人生的悲剧性。

8. 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行刑前因一纸官文改变了死亡的命运,也成为他开启创作的转折点,后续经历积累的创作素材让其成为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9. 1858年,菲尔德,被称为大西洋电缆之父,牵头铺设了人类第一条越洋海底电缆。

10. 1912年,南极探险家斯科特,虽败犹荣的开拓者。斯科特是第二个到达南极的人类,很多人会好奇在茨威格的笔下为什么描述的是第二个到达者?与第一个由职业探险家组成的、仅以到达南极为目的团队相比,斯科特的团队中还包括了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等科研人员,除了到达南极外,他们还承担了观察南极生态系统,采集化石和矿物标本的目的,这可能就是茨威格选择写他的原因吧。

11. 1917年,列宁登上了回到俄国的列车,而这列封闭的列车就像一枚导弹,把革命导师送回了祖国,打垮了一个帝国。

12. 三大师: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

阅读是个很神奇的事情,读得越多越能体会到渺小的含义,也更知道敬畏两字的深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