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沧桑尽显老戏骨将何去何从 6小时直播讲述艺术传承故事
昨天下午13点开始,以“为人民而歌 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直播活动正式开启。
《茶馆》 资料图 阎彤/北晚在线供图
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的曹禺剧场里,悬挂着金灿灿的“70”数字和红底金字条幅,充满了喜庆气氛;铺着红地毯的舞台上,摆上了桌椅,变成了直播间。特邀主持人白岩松请上了濮存昕、李光复、龚丽君、陈小艺、唐烨、冯远征、吴刚、岳秀清、杨立新等北京人艺艺术家,展开深度对谈。直播持续了6小时,他们精彩生动、干货满满的分享,让收看直播的观众感觉像是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艺术课。
第一个上台的濮存昕,回想起自己首次登上人艺舞台演《秦皇父子》时,激动地演完第一场嗓子就哑了。他至今记得当时躺在舞台上等待开幕时,看着上面吊杆、灯具、绳索、房梁时的心情。在他心目中,剧场、作品和人才队伍是剧院的“三宝”。今年69岁的濮存昕,惦记着为北京人艺站好最后一班岗,也畅想着等到人艺80周年的时候依然为它庆生。
13岁就考入北京人艺的“老青年”李光复,回忆自己1960年进剧院就像进了“大师班”:“我们每天都会跟焦菊隐、夏淳、欧阳山尊、曹禺这些大师在一起排戏,记得曹禺告诉我们,好戏不是剧场里观众的爆笑,不是谢幕时热烈的掌声,而是走出剧院后的思索,思索社会,思索人生,思索命运。”李光复还特别回忆起北京人艺重视“深入生活”的传统:“我淘过大粪,掌过鞋,卖过菜,种过地,挖过煤,当过大夫,跑过堂,烤过鸭子……不是简单做过这些事情,而是去了解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的人物关系。就像我们人艺的一句话,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虽然已经退休,但李光复对剧院十分“舍不得”:“我喜欢舞台的味道,景片的味道,这就是家的味道,艺术的味道!”
白岩松还找到了吴刚当年手写的对《北京人》中曾文清的角色分析,吴刚则带来一直珍藏着的夏淳导演寄给他的明信片,上面写着“多看书,艺不压身,学问也不压身。”既是同学也是夫妻的吴刚和岳秀清夫妇,提到林连昆、夏淳等恩师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无限感怀,他们说,一直将“先学做人,再学演戏”“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等作为自我要求的标准。他们表示,不仅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把多年心得传授给人艺年轻一代。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党委书记王文光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也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人艺的历史文化和传承精神,以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
(原标题:6小时直播讲述艺术传承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王润
流程编辑:u09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