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觉得星座预测一点也不准(星座预测为什么伪科学可以经久不衰)

看广告竟然有堂而皇之开公开课教授星座预测的今天就从“为什么没道理”(为什么是伪科学)和“为什么貌似有道理”(为什么经久不衰)两个角度来说一说“占星”这事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怎么觉得星座预测一点也不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么觉得星座预测一点也不准(星座预测为什么伪科学可以经久不衰)

怎么觉得星座预测一点也不准

看广告竟然有堂而皇之开公开课教授星座预测的。今天就从“为什么没道理”(为什么是伪科学)和“为什么貌似有道理”(为什么经久不衰)两个角度来说一说“占星”这事儿。

一、为什么没道理?

科学界不会(或者说不屑)用统计学这种浪费资源的方式去证伪,所以很遗憾我没有什么大数据来证伪。不过没关系,咱还能讲道理。

星座预测的具体内容不展开,总之归纳为宿命论应该没人反对。那么我干脆把宿命论这个母集一并批驳掉。

1、世界不可预测

波普尔著名的三段论走起。

首先:即使是那些宿命论者都不得不同意——知识改变世界。

其次:总有一些事情是今天不知道,明天才知道的——知识有个增量。

最后:知识增量也是知识,根据第一句自然也会改变世界。而知识的增量不可预测(因为今天不知道,明天才知道),所以世界如何改变就不可预测。

2、人的不可预测

人做选择往往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譬如你很清楚从人生的尺度考量,把时间花在学习上肯定强过用来消遣。但是你依然很可能屈从于短期快感的诱惑,让感性代替理性做出选择。

这就让预测者犯了难:过几天就要考试了,照理说你应该在学习吧?可是谁又知道呢,毕竟你妈类似的唠叨和责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就是这些或稀里糊涂不明就里或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或仓促草率未经审夺或最后一刻靠抛硬币做出的选择串在一起谱写了我们的独特人生。这些选择的缘由我们未必自知,他人就更无从预测。

拿股票市场来举例。你要精准预测股市就得预测每个股民的选择。先不说算力能否企及(显然不能,参考三体力学模型),我们随机挑出一个股民,我们或许能调查清楚他的所有过往,但依然无法预测在他的选择依据中感性和理性的占比,更无法预测他的感性成分里的一时好恶和冲动,因此我们无法预测他的选择和行为。

如果股市可预测,那么它将会被左右,这也是一种理性。但股市从来都不是理性的。话说回来,又有哪个股民会期待一个“价格完全等于价值”的“纯理性股市”呢?

3、多重预测的荒谬性

多重预测的定义是:我在预测广度上同时预测了事件A和事件B;或者我在预测深度上既预测了事件A,又预测了A的紧后事件B。

概率论告诉我们多重预测要取概率的交集,亦即:(A)且(B)的概率=(A概率)×(B概率)。那么很明显,多重预测将导致正确率下降(骤降)。我们姑且叫它概率层叠效应。

它的数学逻辑是:一个真分数的幂指数曲线会在初始阶段就迅速衰减,随后无限趋零;

它的现实意义是:任何预测在广度上多几个结论或在深度上多一些推演之后都会变得荒谬,无论其理由和依据多么充分。需要强调的是预测即代表某种不确定性,必然发生叫科学,不在预测之列,也不存在概率层叠效应,因为100%的连乘=100%。

假设一天的天气预报其正确概率假定为80%,那么一周的天气预报其正确概率=80%^(7),即21%。

也就是说:卫星云图 数模推演 专家分析得出的一周天气预报,其正确率单从数值上说还不如我们在单选题里蒙个C。

总结一下:

世界不可预测;人也不可预测;(再精准的)预测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有效延展也极其有限。

遑论预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和广袤时空。

因此,宿命论没道理。

不单单星座预测没道理,凡是宿命论都没道理。

东方算命的手相面相八卦吉凶、西方占卜的星象星座运势命格、宿命论的历史观、宿命论的哲学观、佛教的业报轮回、天主教的末日审判、纳粹的人种划分、印度的种姓制度……统统没道理。

二、为什么貌似有道理?

答案很直白,就是文字游戏

预言有多种形式:算命是递进式的、占卜是陈述式的、政治口号是断言式的……但是所有的预言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所使用的词汇都是含糊和抽象的(亦即无法精准定义)。当你将信将疑的那一刻起,你就陷入了这个为你精心准备的文字游戏的陷阱。

让我们从文字的两个特性说起。

特性一:词汇的抽象性

一个词汇越抽象(与特定的事例联系越少),就越可能有多种解释,其含义就越宽泛,也越多歧义。

所以,抽象的词汇在预言中好用在于:

含义宽泛=容易让人对号入座;

歧义多=容易产生多种理解,有时候这种理解甚至截然相反;

与特定事例联系少=不容易翻车。

拿我的星座举例,度娘是这么说的:“金牛座男生对于新生事物的适应能力比较弱,很慢热,不会很快跟人熟络,喜欢踏实稳定的生活状态……

“适应能力”、“慢热”、“熟络”、“稳定”;发现问题了吗?

Bingo!全部都是抽象的词汇。

请仔细阅读以下两段话:

“张三学习不好((学习的)适应能力弱),虽然擅长社交但很难与人交心(不会很快跟人熟络),尽管日子过得依然窘迫和奔波,但是已经还清债务的他时常感到轻松惬意并且安之如怡(喜欢踏实稳定的生活状态)”

“张三学习好但有社交恐惧症((交际的)适应能力弱)(不会很快跟人熟络),因为有一个好工作和稳定的生活,社交恐惧在他眼里也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喜欢踏实稳定的生活状态)”

我编造的两个金牛座张三在性格、禀赋和人生轨迹上可说截然相反,但他们都符合“金牛座男生”的万金油预言。

特性二:词汇的蛊惑性

词汇总能带来特定的联想,而巧设语境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偏好。

词汇总能带来特定的联想,尤其当你自觉是它的描述对象时。不仅仅是注意力(白熊效应),预言还能通过简单的词汇置换来牵引你的情绪走向。

比如存活率10%和死亡率90%的逻辑等价,但是给病人的感受却完全不同。事实上无论数值多少,前者让病人联想到生机,而后者让病人联想到死亡。让人接受或拒绝一个治疗方案,往往只需要斟酌一下用词。

预言只要让你觉得其提醒是善意的而非危言耸听,其赞许是真诚的而非阿谀奉承,你就很难拒绝它的“好意”,然后踏进文字陷阱而不自知。

巧设语境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偏好。价值观是情境性的和可变的,盖因价值观既是普遍提倡的也常常是互相矛盾的。我们并不总是旗帜鲜明的站在某一边,情境(语境)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某种价值偏好的意愿。

请自问一下你对校服的态度。

不必深思。无论你先前的态度如何,如果我加上“某校甚至要求女生也像男生一样全部剪成短发”,你很可能会支持个人自由而反对校服;而我加上“管理松懈导致穿着暴露怪诞,有伤风化”,你则可能站在反对个人自由而支持校服的一方。

事实上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观冲突——个人自由和公共利益/监管都是我们秉承和推崇的价值观,但它们几乎总是一对冤家。构筑在这个价值观冲突之上的争议涵盖了禁烟禁药禁枪、言论自由vs舆论监管、个人隐私vs公共安全等各方面。

我们再用第二个概念再看看度娘关于金牛座男生的其他形容:“在跟金牛男生交往时,最好不要一直问他接下来要做什么或者一直告诉他该怎么做,这会让金牛男觉得非常厌烦,因为他喜欢慢慢作决定,而你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催促他,否则可是自讨没趣。

抽象性方面:这段文字乍看之下令人深以为然,仔细品咂一番你会发现什么也没说。谁骨子里会想让别人代替自己做决定呢?谁又不想拥有审慎的品德和价值观偏好呢?但是同样的,任谁也很难对一条免费的、和善的谏言或预言产生警觉和进行批判。看完这段带着赞许读者,规劝朋友对读者给予理解和耐心的话语,读者很难不产生联想,关于“某个大事件上自己是多么富有主见而又小心谨慎”的回忆被检索出来,继而引发阅读共鸣。

蛊惑性方面:果敢和审慎都是我们推崇的价值观。但如前文所说,价值观是情境性的和可变的,我们并不总是旗帜鲜明的站在某一边。或许平时你是一个果敢多于审慎的人,但在这段话的语境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审慎是一个应该被人理解的好特质”之后你兴许也就不再坚持“果敢”,继而认同自己是一个“审慎”甚于“果敢”的人,进而觉得预言简直不能太正确了。

除了“文字游戏”,我也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批驳。虽然这个角度不如以上的角度硬核。且说几点:

1.自我服务倾向

信星座的人会强调吻合的预言,忽视不吻合的预言,以此“服务”自己“认为预言有道理”的信念。可是如果你同时声称“这些吻合的预言是多么准确”和“那些不吻合的预言也再正常不过,毕竟事无绝对”,恐怕你自己都会在略加思索之后脸红。

2.基本归因谬误

信星座的人会把吻合的预言归因于预言的正确性,而把不吻合的预言归因于自身的特殊性。好比“新手的手气好”这种观点。很明显这是错的(一个公平的牌局,任何选手拿牌的概率都是好坏参半),但是如果你相信这个观点,就会把新手的胜利归因于手气而把失败归因于技巧。这样一来尽管新手最终大概率输得灰头土脸,但你关于“新手手气好”的既有观点依然不会改变。

3.禀赋效应

当一个人自认为比别人多一种工具尤其是这种工具可以“一窥天机”,或因此比别人多一种“神秘感”和“某隐蔽领域的专家气质”,他就会尽量维护以上所产生的优越感而产生禀赋效应。而怀疑星座预测会触发沉没成本悖论和损失厌恶,这将更加坚定其笃信预测的信念。

当然,使用这些效应来解释,就得另外增加一个“我又是如何避开这些效应”的解释,这就是心理学不够硬核的关键。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有趣的悖论在于——知道某效应的人越多,其效应就会越小(知道的人会自省和规避该效应)。所以还是让我们跳过社会心理学来总结一下:

一个词汇越抽象(与特定的事例联系越少),就越可能有多种解释,其含义就越宽泛,也越多歧义。词汇总能带来特定的联想,而巧设语境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偏好。这些都是文字游戏中暗藏的小把戏。

全文总结:

第一部分我用波普尔的三段论来说明世界的不可预测;用选择判断机制来说明人的不可预测;用了预测叠加效应来说明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可预测;并用以上三个论证共同回答了“为什么没道理”这个问题,在理性层面揭露了星座预测的伪科学性;第二部分我用文字游戏和社会心理学回答了“为什么貌似有道理”这个问题,在现实层面解释了星座预测的存在理由。

写这些只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宿命论太消极,而我眼见过不止一个被荼毒的人。宿命论和虚无主义是人生哲学和信仰的天平两端,只有保持平衡,谨防滑向任何一边才能安身立命。

二是无价值的东西本不该消耗这么多个人和社会精力。在这个数据为王的世界上,人的注意力才是商品。鸡汤、伪科学、秘籍宝典、低俗的综艺娱乐、兜售名牌和歧视的消费观、所有的无用资讯都是吸引/分散你注意力的工具。要我说有什么避坑的妙方,那就是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发自内心的不断精进的渴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