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逃出来的女学生怎么样(代替女学生舍生取义的她们)

76年前,她站上国际法庭指控日军的罪行。审判大厅内外都挤得无缝插足。

这是1946年8月,在南京举行的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大会。

那天,阳光毒辣,路面被烈日烤得发烫。走在街上就像进了蒸汽浴室一样难熬。

那天的南京,万人空巷。市民们宁可中暑也要亲自去看看残害了他们八年的日本人的下场。

孟书娟挤在法庭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突然从高音喇叭里听见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嗓音,她马上就辨认出是她,尽管她用的是另一个名字。

而她就坐在证人席上。

从人山人海中挤过去,孟书娟远远看见了她的背影。还是那个美好的背影,没给糟蹋得不成形状。

孟书娟的记忆被拉回到了文彻斯特教堂,第一次见到的就是这个让她终生难忘的背影。这是个被当做脸来保养的背影。

金陵十三钗逃出来的女学生怎么样(代替女学生舍生取义的她们)(1)

图源 网络

孟书娟怀着忐忑的心情,从外围的人群撕出一条缝来到她的身后。

她激动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转过来的却是一张似是而非的脸,完全不是她记忆里的那张脸。

但这身材、这嗓音、这神态动作分明就是赵玉墨。孟书娟后来猜想,那天生丽质的脸也许是被毁了容又让手艺差劲的整容医生修复过。

“赵玉墨!”

孟书娟忍不住小声惊呼。叫赵玉墨的女人瞪着两只装糊涂的眼睛。

“我是孟书娟啊!”

她摇摇头,用典型的赵玉墨嗓音说:“你认错人了。”

孟书娟不屈不挠,挤到她侧面,告诉她:“就是被你们救下来的女学生之一啊!”

“对不起,我不知道赵玉墨,也不认识孟书娟。”

“你是玉墨。”

不管孟书娟怎样坚持,她就是坚决不认她。

她还用赵玉墨一贯的眼神斜她一眼,然后用赵玉墨式的冷艳的、从毁容中幸存下来的下巴一扬,再用赵玉墨带苏州口音的南京话说:“赵玉墨是哪一个?”

说完这句,她便从座位上站起,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孟书娟从各方打听到了一些她们的消息,有些是她从日本记者的记载中找到的,有些是她跟日本老兵聊出来的,最大一部分,是她几十年在江苏、安徽、浙江一带的民间搜寻到的。

她们13个到达宴会后,首先就有几个因为反抗,当场被杀死了。

剩下的几个都经历了地狱般的非人折磨,后来被送进了慰安所,不久后一个个生病去世了。

金陵十三钗逃出来的女学生怎么样(代替女学生舍生取义的她们)(2)

图源 网络

只有玉墨幸存了下来。抗战胜利后,隐姓埋名,遁入世间,从此了无踪迹。

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对中国女性的蹂躏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他们就是一群在人间的魔鬼。他们的所作所为尽是对女性的极端侮辱,是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

能逃过侵华战争的,实在是九死一生。

而最能反映日军侵略者对我国女性暴行的,当属慰安妇。而这一切更是白纸黑字的记录在了历史之上。

金陵十三钗逃出来的女学生怎么样(代替女学生舍生取义的她们)(3)

图源 网络

著名历史学者曾经统计过,侵华战争时期被日军劫掠的慰安妇有足足20万人。

在日本兵眼中,慰安妇连一件物品都不如。如果她们每天完成不了规定接待的数量,不但没有饭吃,还要遭虐打。

当年的20万慰安妇,被虐待致死的有一大部分,有的不堪忍受侮辱而自杀。侥幸活下来的不足万分之一,就算留下了命,但身体心灵都遭到了严重的创伤。

余生的每一天,她们都承受着这样的痛苦。日军给她们造成的伤害一辈子都无法消散。那段生不如死的经历,成为了她们人生最大的噩梦,夜深人静时,日军带来的梦魇会将她们紧紧缠绕。

现在,日本试图把这些历史抹去,甚至修改教材妄图美化侵华战争。足见是多么无耻的一个国家。

而那些被日本兵摧残的慰安妇,到现在都不曾等来一句道歉。

历史应当被尊重,被铭记,被正视。

南京大屠杀这一反人类暴行铁证如山、不容他们篡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