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句子(家风家规的名言名句集锦)

家风家规的名言名句【原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句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句子(家风家规的名言名句集锦)

家风家训家规的经典句子

家风家规的名言名句

【原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父亲要有威严,不应该对孩子过分亲昵;至亲间的相爱,也不应该很随便。如果很随便,那么孩子的孝敬之心就没有了;如果过分亲昵,那么孩子的放肆和不敬之心就会产生。从有身份的人们身上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之间都是分室居住的,这就是不过分亲昵的道理;让晚辈替长辈抓搔挠痒,收拾卧具,这就是在教育孩子要讲究礼节。

【原文】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父母有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对父母便因畏惧而产生孝敬之心。看到现在不少父母对子女不进行教育而只是一味溺爱,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些父母在孩子的饮食及行为方面,总是放纵他们的欲念,应该劝诫的反而夸奖,应该呵斥的反而付之一笑,直到孩子很懂事的时候,还认为教育的方法应该是这样。待孩子骄横傲慢已成习惯,才去制止,这时,就是用棍棒皮鞭把他打死,也不能制约他了。父母只能对孩子增加愤怒和怨恨,孩子长大,最终还是成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孔子说:“小时候形成的品质就像人的天赋一样,养成的习惯就会成为自然的性格。”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俗话说:“教育新媳妇要在刚过门的时候,教育孩子要在婴儿的时候。”这话多么正确啊!

【原文】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译文】

我看《礼经》。一书,上面有圣人的教诲:为长辈清扫痰或者唾液时应该怎样使用簸箕扫帚,进餐时应该怎样选择匙子、筷子,如何点蜡烛,如何洗手洗脸,都有一定的礼仪规范,说得也特别周详。但这部书已经残缺,不再是全本;有些礼仪规范,书上也没有记载,有些则需根据世事的变化做相应调整,博学通达的君子,自己去权衡度量,自己遵行而推行之,因此人们就把这些礼仪规范称为士大夫风操。

【原文】

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爱而子愈孝,子孝而父亦慈,无偏胜之患矣。至如兄弟、夫妇,亦各能以他人之不及者喻之,则何患不友、恭、正、顺者哉!

——宋代袁采《袁氏世范》。

【译文】

做父亲的,如果能将他人的不肖子与自己的儿子做比较;做儿子的,如果能将他人不贤达的父亲与自己的父亲相比,那么父亲就会慈祥和顺,儿子就会越孝顺;儿子越孝顺,父亲就会越慈爱,这样就避免了偏颇的隐患。至于兄弟、夫妇之间,如果也个个都能以他人的缺点与自己亲人的优点去比较,那么还怕自己的亲人对自己不友爱、不恭敬、不正派、不和顺吗?

【原文】

曾子曰:“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强言;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之,不以辞色悦之也。不遵之以道,是弃之也。然强之,或伤恩,故以日月渐摩之也。”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曾子说:“君子对于他的子女,喜爱他们却不表露在脸上,支使他们也不露声色,让他们按道理做事情,但又不勉强他们。心里虽然很喜爱他们却不表露出来,常常以严肃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不用和颜悦色去讨他们喜欢。不教育子女按道理做事,就会把他们引上邪路。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迫他们做事,又会损伤父子之间的和气。因此对待子女只能靠平时言传身教去慢慢引导他们。”

【原文】

《礼记·内则》。日:“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擎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礼记·内则》。说:孩子会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要教他们用右手拿筷子。孩子会说话的时候,要教给他们应答,男孩答“唯”,女孩答“俞”。

他们所用的佩囊,男的用皮革,女孩用丝缯,各代表武事和针黹之事。六岁的时候,教他们数数与记住东西南北这些方位的名称。七岁的时候,教给他们男女不能同坐,不能在一起吃东西。八岁的时候,告诉他们谦让之礼,出入门户以及就座进餐,都要在长者之后。九岁的时候,要告诉他们朔望与天干地支的知识。十岁的时候,男孩子就要出去拜师求学,住宿在外边,学习六书九数。十三岁的时候,要学习音乐、诗书和文舞。到了十五岁之后,就要学习武舞、射箭和驾驭车马。

【原文】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日:“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为人之母,不怕不慈祥,怕的是只知道疼爱子女而不懂得去教育子女。

古人说:“慈母败子。”母亲溺爱子女却不能教育子女,会使子女沦为坏人,陷入恶迹劣行,最终受到惩罚,引出祸乱,自取灭亡。毁他们的并非他人,恰恰是他们的母亲。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可胜数。

【原文】

为人祖者,莫不思利其后世。然果能利之者,鲜矣。何以言之?今之为后世谋者,不过广营生计以遗之。田畴连阡陌,邸肆跨坊曲,粟麦盈囷仓,金帛充箧笥,慊慊然求之犹未足,施施然自以为子子孙孙累世用之莫能尽也:然不知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自于数十年中勤身苦体以聚之,而子孙于时岁之间奢靡游荡以散之,反笑其祖考之愚不知自娱,又怨其吝啬,无恩于我,而厉虐之也。始则欺绐攘窃,以充其欲;不足,则立券举债于人,俟其死而偿之。观其意,惟患其考之寿也。甚者至于有疾不疗,阴行鸩毒,亦有之矣。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作为祖辈,没有不希望能够造福后代的,可是真能造福后代的却很少。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今为后代谋利益的那些人,只懂得多积钱财留给后代儿孙。田地连成一大片,商铺遍布街巷,粮食堆满了仓库,财物塞满了箱子,仍然觉得不够,还继续苦心谋求,这样他们心里就怡然自得,以为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享用不尽了。但是这些祖辈们却不懂得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做人的道理来教育子孙,用礼法来管理家庭。他们自己几十年辛勤劳作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却被那些没有教养的子孙们在短时间内就挥霍殆尽。子孙们反过来讥笑祖辈们愚蠢,不会享受,还埋怨祖辈吝啬小气,对他们不好,虐待他们。那些家里广有钱财但又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后代子孙,大都是一开始欺骗、盗窃,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够的时候,就向他人立字据借债,打算等到祖父死后再来还债。仔细考察一下这些子孙们的心思,发现他们只是盼望祖父早死。更有甚者,祖父有病不但不给治疗,反而在暗中投毒,以求早一些得到家里的财产。

【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南宋陆游《陆游家训》。

【译文】

小辈中才思敏捷、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把这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规定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里,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值得忧烦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方面。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各位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以免留下遗憾。

【原文】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几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明代袁黄《了凡四训》。

【译文】

什么叫敬重尊长?一家的父亲、兄长,一国的君主、长官,以及年事高、德行高、职位高、识见高的人,都应当小心服侍。在家里服侍父母,要内心深爱,外表和悦,时间久了便成为本性,这就是和气感通上天的根本。

【原文】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诳言,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贵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明代庞尚鹏《庞氏家训·训蒙歌》。

【译文】

你们小儿辈,要听从教海,勤奋读书;要尊敬长辈,和睦兄弟;要谦虚恭谨,遵循礼仪;饮食要有节制,少玩一些游戏。不要胡言乱语,不要贪图小利,不要任性斗气,不要一味责备别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行。

能居人下,就是有志气;能宽容别人,就可以终成大器。大凡做人,关键在心地好坏,如果心地善良,那么就是好人;如果心地险恶,那么就是坏人。

人的心脏正如果树的花蒂,花蒂如果坏了,果实必定会腐烂坠地。我要教诲你的,都在这里了,你要仔细听着,牢记在心,不要轻易将它抛在脑后。

【原文】

治家贵严,严父常多教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胜言矣。故易日:“如吉!”欲严而有威,必本于庄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日“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清代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译文】

治家贵在严格,一般严父对子女的管教就多,不严的话子女就会一天比一天骄佚懒惰,其危害就会很多。所以《易经》。

上说:“威如之吉。”想要既严又威,一定要以庄重为根本,不苟言笑,所以说“威如之吉”,威严治家,才可以获得吉祥,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日:“我常自教儿。”

——《世说新语·德行篇》。

【译文】

谢安的夫人在教导儿子时,追问谢安:“为什么从来不见你教导儿子?”谢安回答说:“我常常以自身的言行来教导儿子。”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一《论语·为政》。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一《礼记》。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

——宋代家颐《教子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一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多言宜戒,直言亦不可率发。惟善人能受尽言,善人岂可多得哉?

——清代汪辉祖《双节堂庸训》。

【原文】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关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

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先秦韩非子《韩非子·五蠹》。

【译文】

现在有一些不成器的孩子,父母对他们发怒,他们也不改正;人们对他们呵责,他们也不动心;老师对他们教育,他们也不改变。凭着父母的慈爱、乡人的德行以及老师的智慧这三种有利条件,而他们却仍然一点也不改变,只有当地方官员带着士卒按照法律搜捕罪犯时,他们才害怕起来,从而改变他们的习惯和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是达不到教育子女的目的的,而必须依靠官府的刑罚。……

【原文】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西汉时期戴圣《礼记·曲礼上》。

【译文】

不要侧着耳朵做出想探听他人隐私的样子;不要粗声粗气地与人说话;看东西时,眼珠不要四处乱转;待人接物时,不可摆出怠慢的样子。走路时不要摇摇晃晃;站立时不要一脚长一脚短地歪着身子;坐着的时候不要把双腿叉开向前伸出,像个簸箕似的;睡觉时不要趴着睡;平时要把头梳扎好,不要让头发披散下来;头上的帽子不要随便取下;劳动的时候,出汗也不要袒身露体;就是在大热天,也不要掀起衣裙,这样不雅观。

【原文】

《大学》。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彖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大学》。一书中说:“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德行的人,必须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政;想管理好家政,必须先提高自己的修养;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必须先有一个诚恳的态度;想要有诚恳的态度,必须先有知识和才智;想获得知识就必须去探求事物的道理。通过探求事物的道理获得知识,有了知识就会产生诚恳的态度,有了诚恳的态度就会端正自己的心意,心意端正就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先治理好国家就能够平定整个天下。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要将提高自己的修养作为根本。本乱而末治是不可能的,想把本来应该厚实的东西用薄的来代替,而把本来应该薄的东西用厚的来代替,都是不可能的!”这才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这才是最高的知识和智慧。所谓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意思是说,连家都管理不好,而想去治理国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教化了全国的人。

【原文】

孔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故欲爱其身而弃其宗族,乌在其能爱身也?”

一北宋司马光《四库全书·家范》。

【译文】

孔子说:“不爱自己的亲人却去爱别人,这就是违反道德;不敬重自己的亲人而敬重别人,这就是违反礼法。君王教育百姓遵从父母,自己却违反道德礼法,这样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凡是不敬重自己的父母、一味地违背道德礼法的人,即使再讲究德行,君子也不会去敬重他。一个人想爱护自己,却抛弃自己的宗族,那又怎么能够做到爱护自己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