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

1964年,毛主席前往北戴河养病的时候曾看到了这样一场演出,舞台上的主角“严伟才冲锋陷阵”,一次次地躲开敌人的炮火攻击,最终巧用计谋成功战胜得人的故事获得了毛主席的好评。

这则名叫《奇袭白虎团》的故事最早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周总理带领中国代表全团前往朝鲜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朝鲜特意安排的一档节目。

没想到这则经过精心改编的故事一经播出,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脍炙人口的故事,就连毛主席也对此颇感兴趣。

实际上,《奇袭白虎团》并不是一则被杜撰出来的故事,而是通过真实的事件改编的故事。

只是真正引导这场战役的人并不叫“严伟才”,而是叫做“杨育才”。

这杨育才究竟有什么来头?后来的他又怎么样了呢?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

1949年,随着解放军正式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杜聿明、宋希濂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悉数被俘,而杨育才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却也随着国民党的军队,成了一名“俘虏”。

和一些将士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截然不同,眼看国民党战败,杨育才竟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

他原本只是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杨家山村中一个小小的放羊娃,每日跑来跑去的工作使得他练就一身跑得飞快的本事。

结果就因为腿脚麻利,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杨育才就被国民党军队强行征收到了部队中,成了一名传令兵。

他原本就家境贫苦,家中没了他这份支撑之后,不知道那患病的老母和父亲究竟过得怎么样,但是国民党军队到处东奔西走的,杨育才根本没有机会回家探望。

久而久之,杨育才就对这支部队产生了诸多不满,眼看着国民党被解放军打败,他自然是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2)

看着解放军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带着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贫苦孩子过上了好日子,他坚定地认为,共产党才是唯一能够解救中国的。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我党给了这些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们两条路,一是拿着组织给予的路费,回家找自己的爹娘,安心过日子,二是继续参军,报效国家。

杨育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路,因为他不愿意再看着更多想自己一样的穷人受到剥削。

加入解放军部队之后,杨育才一改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样子,积极参加训练,努力学习认字,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

在部队中的时候,除了训练之时,杨育才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成了这个队伍中进步最快的人。

1950年5月之时,由于杨育才进步神速,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党员,与此同时,一项重任也压在了他的肩膀上,他所在的部队接到组织的命令,要前往朝鲜战场抗击美军。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3)

杨育才为此感到十分兴奋,尽管他曾经亲历过解放战争,但且不说他几乎从来没有到过前线,就连参加这场战争都不是他的本意,他想的是,中国人怎么能打自己人呢?

而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一场反对西方国家霸权主义行为的作战,也是一场维护国土,维护祖国安定的战斗,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是号召一经发出,杨育才第一时间就响应了党中央。

杨育才跟着大部队,一路走一路高歌,终于顺利到达了朝鲜。

到达朝鲜之初,杨育才也和大多数士兵一样,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对前路感到万分迷茫。

可时间不等人,他所在的203师607团很快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那就是成立侦察股,查探当地的地形以及敌人的动向,以便于做好充分的作战准备,同时为大部队打开一条通路。

此时他们急需一位有经验、腿脚又麻利的新兵担任侦察员,他们对于侦察员的选取要求十分严格,几经挑选,测绘员吴文庆才从综合军事能力最强的1营3连中挑出来了6名合适的人选。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4)

正当他们准备启程上路的时候,3连的连长忽然找到了吴文庆,说道:“你不是要找优秀的侦察员吗?我给你推荐一个。

说着,他就将杨育才拉到了吴文庆面前:“这小子的腿脚可是我们队伍里数一数二的,臂力过人,还很擅长用机枪,做事也机灵,而且我已经上报营部备案,准备提拔他当副班长,带上他准能行。”

吴文庆看着有些虎头虎脑的杨育才,当即点头同意了,就这样,侦察员也从原本的6名破例变成了7名。

事实证明,带上杨育才是吴文庆在这次任务中做过的最正确的决策。

这支先遣队在走到一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记的河流前,被拦住了去路,就在众人研究要如何才能通过这条河流的时候,杨育才忽然有了主意:“明天大部队就要到了,咱们现在没有时间耽搁。我们先把背包带连在一起,找一处最平稳的地方,让水性好的人先过去,把绳子拴在对岸的书上,不会水的就能拉着石头过河了。

吴文庆听到这个主意之后眼前一亮,当即同意了他的这个想法。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5)

身为水性最好的一名侦察员,杨育才以身作则,第一个将绳子系在自己身上,然后一个猛子扎进了水中,顺利将绳子带到了对岸。

在搜集情报,探路开路这项任务上,杨育才表现得十分出色,他不仅成功带领大部队渡过了这条湍急的河,在后来守卫金城战略高地的战役中,他们带领一个班顺利打通了一个通道,成功打退了敌人的包围。

从这之后,杨育才就被任命为侦察排第一班的班长。

此后杨育才在军队中的表现依旧是可圈可点,甚至还亲自带领队伍抓到了一名美军军官。

一时间,杨育才成了队伍中的风云人物。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6)

而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1953年“奇袭白虎团”的行动。

6月8日,随着抗美援朝战争逐渐接近尾声,双方终于在战俘问题上达成一致,决定互相交换战俘,减缓战场上的局势。

然而这个时候李承晚竟然不顾双方的协定,私自扣押我方的战俘,导致双方的关系再度陷入了紧张的局势。

为了能够尽快结束这场战斗,我军当即决定,以武力使对方屈服,彻底粉碎南朝鲜的幻想

经过紧密的筹划,志愿军决定在金城发动夏季反击战,此次杨玉才所在的部队就成了金城战役的攻坚团。

为了这次战役的顺利进行,他们必须要攻破李承晚的王牌军队,也就是号称“白虎团”的南朝鲜首都是第一团。

这个团曾经在战斗中获得过“国防军主力”的称号,李承晚为了表彰他们在战斗中的“突出功绩”,特意将一面彩色丝线织就的“虎头旗”送给了他们,这也就是“白虎团”名字的由来。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7)

尽管此时我军几乎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是“白虎团”身为南朝鲜的首都师,力量还是不容小觑的。

他们一共有1个营、4个炮兵团,大量的炮兵和空军支援组成了一支几乎全能的部队。

经过两年的战斗,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量和南朝鲜的其他部队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贸然发起进攻,我军很有可能会在战场上吃亏,甚至丢失掉现在的优势。

因此中央经过谨慎的布置之后,决定由607团在正面进行助攻,而609团2营由副团长赵仁虎带领,从侧面包抄,截断敌人的退路,从而达到包围敌人的效果。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8)

赵仁虎

而这次,直捣敌人心脏的任务又交给了杨育才带领的侦察班。

要如何才能顺利地潜入“白虎团”的心脏呢?杨育才想了许久,终于想出来了一个方案,他亲自从队伍中挑出来了10名干练的将士,然后又从朝鲜的军队中挑出来两个人担任翻译。

而他自己呢,则是穿上了美军的军服,顶着一顶美式头盔,脚蹬一双大头皮鞋,装扮成了一名美军顾问。

杨育才本就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不仔细看,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在杨育才的指示下,剩下的人全部换上了南朝鲜的军队服装,他们装扮成了一支护送美军顾问的队伍,开始向“白虎团”的部队核心地区开始行进了。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9)

剧照

7月13日晚上,随着主力部队开始极尽全力向金城区域进行猛烈的轰炸,一时间,金城地区的天空都被浓浓烈火烧红了,茫茫黑夜竟如白昼一般耀眼。

与此同时,杨育才带领的“化袭班”也开始了行动。

他们绕过被炮弹轰炸得烈火炎炎的开阔地,又穿过一片步雷区,慢慢靠近了敌人的中心地区。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由于眼下形势复杂,敌人防守的严密程度已经完全超出了杨育才的想象,他不得不带着队伍暂时停下了行进的步伐,提出:“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舌头’,问出他们的暗号。

但如今这形势,他们要到哪里,才能找到一个能够说出“暗号”的舌头呢?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0)

杨育才一路走一路找,但是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人,正当他回头打算和战友们商量对策的时候,忽然发现队伍后面似乎多了一个人,看衣着打扮,还是一名南朝鲜的士兵。

杨育才不动声色地挥挥手,队伍当即停止了行进,他走到其中一名朝鲜人民军联络员韩淡年面前,小声叮嘱了两句,韩淡年也意识到了什么,再次行进的时候就悄悄地落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趁着前面的人不注意的时候,韩淡年一把夺下一名士兵手中的枪,将其摁在了地上。

说,你为什么会在这里?”韩淡年将杨育才的话翻译给了这个俘虏。

原来这是一名被吓怕的南朝鲜士兵,他以为这是“自己人”发现自己当了逃兵,当即讨饶道:“‘敌人’的炮火太猛了,我实在太害怕了,这才跑了出来,求你们饶了我吧!

眼看抓到一条“大鱼”,杨育才兴奋不已,他当即让韩淡年从他口中套出了南朝鲜的暗号,然后才信心十足地重新上了路。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1)

他们凭借“古伦姆”和“欧巴”这两句暗号,通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警戒岗哨,成功抵达了“白虎团”的中心位置。

这是一个只有一条小路的山谷,就位于二青洞西南的山谷中,当他们快要到达白虎团的时候,忽然迎面来了几辆车,他们几人定睛一眼,竟然是“白虎团”机架团的增援车队。

眼看就要和他们照面,杨育才果断地下达命令:“两人一辆,赶快解决他们!

趁着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占据有利地形,将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然后趁机冲了过去。

一直到14日的凌晨2点40分左右,天色一片昏暗,它们终于到达到了“白虎团”的铁丝网外。

眼看着即将到达敌人内部,杨育才等人不顾一路地艰辛劳累,当即展开了行动。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2)

他把这12个人分成了4队,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向“白虎团”发起攻击,第一小队进攻警卫排的枪声打响之后,其他小队也迅速投入了战斗,第二小队负责的是敌人的炮兵指挥部,杨育才带领的第三小队则是歼灭会议室中的人,剩下的小队在摧毁完敌人用来支援的汽车之后,负责支援其他小队。

想必此时一直坐在会议室中的“白虎团”团长崔喜寅、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等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老巢竟然会这么轻易就被我军攻破。

一时间,他们乱作一团,慌忙跳窗求生,却没想到外面早已经被第一小队彻底包围,陆根珠当场被击毙,而其它人只好举起双手,选择了投降。

这次行动成功使“白虎团”前线的部队全面崩溃,无力据守展现的他们只好选择了撤退,这场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

而杨育才带领的化袭班中仅有一名队员受轻伤,几乎没有任何损失,就拿下了“白虎团”的总部,这无论放在什么时候,都堪称是一个奇迹。

杨育才纪念馆(1953年杨育才奇袭白虎团)(13)

在2005年报纸媒体刊登的《永远的丰碑——英雄侦查员杨育才》一文中,他们对于这场战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仅用了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虏军事科长等19人,圆满的完成了这次突袭任务。

后来“奇袭白虎团”更是被写成了剧本,直接搬上了舞台。

获得了周总理、毛主席等人高度的评价,而杨育才也一战成名,成了志愿军中的一个传奇式的的人物。

战争结束之后,杨育才一直做了十几年的连长,知道毛主席看了《奇袭白虎团》的故事之后,才感叹道:“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为他晋升了职务。

后来成为副师长的杨育才依旧活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发光发热。

1999年5月26日,这名英雄不幸离世,但是他的事迹将会被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