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的危害和影响(拜金主义最终会导致互害)

拜金主义的危害和影响(拜金主义最终会导致互害)(1)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yàn:本义指吃饱)。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这是《孟子》梁惠王上第一章里的一段话。意思是: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总之,从来不讲“仁”的人,就会抛弃父母,从来不讲义的人,就会觊觎君王。

这段话,是孟子到梁国拜见梁惠王时,回答梁惠王所问“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高见吧?”的话时说的。孟子没有直接反驳梁惠王的观点,而是借题发挥,顺着梁惠王的观点去阐发,从而说明这种观点的危害,驳的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并道出了非常重要的两点:

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如果只讲利不讲义,拜金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奢靡之风盛行,这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社会,最不该发生的事情都可能发生。比如抛弃父母,谋财害命,弑君篡位等等为了权和利不择手段的事情。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奉行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实行的是“不论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策略,在当时提出这个路线和策略的时候,不能说不合理。因为当时我国人民历经了十年阶级斗争的洗礼,人们的思想普遍被禁锢,此时的思想大解放是非常必要的。但到了后来,这种放任式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疯狂的、野蛮的发展,最终导致突破社会的道德底线,以致大家公认的一些社会问题不断发生。比如,白衣天使不救死扶伤,人民老师不为人师表,大沿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以及医闹现象、伤医事件等等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倍受尊重的白衣天使,却屡屡遭遇患者或家属的黑手呢?这个问题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发表的《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主题演讲,深入透彻地说明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认为,医院因追求经济效益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生因追求经济利益忘了救死扶伤的天职,结果是医院被人们当成是最黑的地方,医生的眼睛死盯着每一个患者的口袋,百姓则因病返贫或倾家荡产者屡见不鲜。这不正是医闹和伤事件大量出现的根源所在吗?

袁钟教授的这个演讲很精彩,他的观点与孟子基本相同,就是人要有人文情怀,不能陷入利己主义的泥潭。否则,即使再富有,其人格已被玷污,这样的人已经不具备人的品格了。因此,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私利,常常做出非人的勾当。有的人六亲不认,抛弃父母,谋害兄弟;有的人为争权夺利,谋害上级领导等等。我们试想,如果这种风气弥漫开来,整个社会就会变成人间地狱。所以说孟子讲的很有道理,不仅有道理,而且历史早已经证明这是不可置疑的规律。

二是一个社会良好风俗的形成与官员的品行有直接的关系。社会风俗好不好,不在于那几个道德模范,也不在于那几个流氓贼寇,而在于官员的表率作用。一个单位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风气,一个地方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这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地方社会风气坏了,有的领导总是先想到的是如何加强社会管制,如何维护社会稳定,很少有领导干部从自身品行找原因,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照理说,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家长必定有责任,群众的品行出了问题,领导必定有责任。因为孩子和群众不仅听你教导什么?更要看你做了什么?如果家长或领导的言行不一,那孩子或群众必定也会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许多你不想发生的事情,都会出乎意料地发生。所以,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明确地讲出了国王的引领作用,如果国王只想着利己,那大夫也就只想着利己,百姓也就只想着利己,到头来,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公心、公道、公平和正义,个个都成了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社会不乱,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