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都过了还没有爆款怎么办 今年双十一还

记者 李静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双十一都过了还没有爆款怎么办 今年双十一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双十一都过了还没有爆款怎么办 今年双十一还

双十一都过了还没有爆款怎么办 今年双十一还

记者 李静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来了。

今年“双十一”迎来一些新变化,预售时间缩短、购物车扩容、支持多个地址同时下单、一键退差价……各电商平台、商家、主播的促销大战已进行得如火如荼。

这场热闹的背后,消费者是怎么安排今年的双十一的?相较于传统网购自主选择式的消费模式,直播带货的购物模式对于消费习惯带来了什么影响?与往年相比,消费观念又有怎样的变化?

今年有了囤货的概念

今年“双十一”,无论是预售付定金阶段还是售卖阶段,电商平台纷纷将零点开始提前到晚上8点开始。因此,不少网友称自己成为“晚八人”。

小靖也是“晚八人”之一。全麦早餐面包、儿童学习椅、运动鞋、猫粮……小靖的“双十一”清单拉出一张长图,其中的大部分订单已经到货,不过还有两三个单子正在购物车等待付款。

“不特价,就不想买。”对于小靖来说,“双十一”是每年的一个重要节日,通过加加减减拼凑优惠,“正儿八经”地挑选,她觉得这样可以体验一种乐趣。

小靖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家里还养着一只猫,日常消耗各种物料的速度比较快。所以小靖的“双十一”清单里,大部分都是生活必需品。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今年明显有了囤货的概念。”小靖囤货,主要体现在猫粮上。“过去,我是给猫买进口猫粮,现在转为国产猫粮。我们家的猫原来吃粗粮,现在吃细粮,而且还挑食。”放在平时,小靖可能只会囤一两个月的猫粮。看到商家推出优惠,小靖囤了半年的猫粮,总共花了800多元。

为了“囤”得实惠,小靖会浏览社交平台上的“购买攻略”,然后通过玩游戏领红包。小靖的“喵币”攒到了27元钱,这些都是浏览网页来积攒的。“今年的规则还算是简单的,我印象中最复杂的是两三年前,组战队叠猫猫那会儿,可以盖楼返现等等。要是想得到优惠,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打从十月中旬开始,各种比价表格就在满天飞,小靖就已经在对比哪个东西怎么买划算了。

“降价”变“批发”

小靖会把自己购物车里的“好物”给小迪“种草”,并且俩人相互提醒预售时间和付款时间。小迪今年“双十一”的战绩是购买了20单,花费2000元左右。相比去年,小迪已经“缩减”了购物计划。

小迪觉得,相比于直接降价,今年“双十一”最大的特点是“批发”。曾经的“双十一”活动中,奥数般的优惠计算公式,仍是小迪心里的阴影。而今年,烧脑的优惠计算题少了很多,不少优惠活动回归到原始的“满减”方式,并且可以跨店累计。小迪说:“以前直播间会搞价格战,但今年价格没有降低多少,主要靠走量。商家几乎都是用足够多的中小样凑成买一送一、买二送二等套装。”

早上刷牙洗脸的功夫,小迪就打开直播间盯着。在直播间看到自己一直使用的一款化妆品有买赠的优惠,小迪忍不住心动了。“卖家会明确地告诉你,买一套不划算,买两套送得多。所以我就买了两套,而商家送的小样又相当于两套,这样算起来确实便宜了。”小迪觉得,这些小样对于她来说比较实用,但这并非对所有人都实用,那可能就会造成浪费。

关于“拼单”,小迪还有很多经验。她会整理好自己购物车,把最需要的东西往前放,把次需要的东西往后放,然后根据满减,再把次需要的添进去。“我这样基本上自己就可以完成凑单,不用再找人拼单。”对商家的套路摸得更透彻后,小迪也会理性避坑。

记者在多个平台搜索关键词“拼单”,发现有很多话题和群体可供加入。网友在“拼组”中,频繁分享着拼单信息。但也有网友反映,“无法辨别对方寄来的产品是真是假”。还有网友表示,“会有黄牛,靠拼单来赚差价”。

“理性”成关键词

“今年跟去年总花销差不多,但今年买的都是生活需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往年“双十一”她总是忍不住囤货,去年买的洗衣液今年还没有用完。但她今年决定秉持“刚需消费”的原则,“按需购买”。

张女士表示,今年她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理性,大家还会互相劝告,谨慎“剁手”。同事冰冰的“双十一”购物清单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前几年在‘双十一’还会买一些奢侈品,或者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是今年全都是给家里孩子、老人买的必需品。”

在消费体验上,相比较于传统的网购,张女士更喜欢看直播。“直播是有引导性的,你总能发现自己还需要补货的地方。过去看到化妆品不管适不适合自己,只要价格划算,我就买回来囤着。但是买回来以后,就发现很多不适合自己。所以,我现在就只买适合自己的。”张女士谈起自己的变化。

《京东11·11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拒绝浪费、理性健康消费的理念正在兴起,随着时间推移会带来“回报”的健康消费、教育消费和运动消费等愈发受到青睐。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成为今年“双11”的主旋律之一。

有专家表示,从最初全民狂欢式的“剁手”,到如今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渐成主流,“双11”不仅见证了中国消费升级进程,也折射出国人消费理念的巨大变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