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为谁辛苦为谁甜(应知辛苦为谁甜)

应知辛苦为谁甜

□ 郑书东

编者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相互间交流、探讨,从本期开始,《涟水日报》“教育之窗”专版开设“教学论坛”栏目,陆续刊登我县教师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学思考与实践文章,以此促进广大教师利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善思考、勤动笔,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本期刊出县教学研究室主任郑书东的一篇教学感悟,供大家学习交流。

不再为谁辛苦为谁甜(应知辛苦为谁甜)(1)

前两天读了《苏珊的帽子》,故事讲的是一个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珊,在她读一年级的时候,因肿瘤化疗而掉光了头发,三个月后的一个星期一早晨,她站在教室门口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忐忑不安的心安静了下来,焦虑的情绪一下子飘散了。原来在此之前班主任做了其他同学的工作,让大家学着适应戴各式帽子。

既然教育是育人的工程,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实现教师的专业自觉。不经反思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职业,努力将个人的生命与社会历程接驳,实现“由教而道”的跨越。教师是否矮化为教书匠不取决于教师是进行教学还是科研,而是取决于教师在怎样的理念下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进入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面对诸多教育热点问题,知识化的教育理论库存已无法完全切入实践问题,也一时难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

嘉靖年间,京师缝人某姓者,擅名一时,所制长短宽窄,无不合度。尝有御史令裁公服,跪请入台年资。御史曰:“尔裁衣何用如此?”曰:“公辈初任雄职,意高气盛,其体微仰,衣当后短前长。任事将半,意气微平,衣当前后如一。及任久欲迁,内存冲挹,其容微俯,衣当前短后长。不知年资不能相称也。”

聪明的裁缝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不能只看表象,而要深入本质。

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

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职业一度被描述为保守性、遵从性和适应性的“安稳工作”,自我主体性丧失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常态。我国教师培养,强调教师依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的要求和安排,遵从课程大纲和课标安排进行教育教学。这种培养模式使教师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订者的“忠诚执行者”和“熟练技术工”,压抑了自身作为主体进行充满生命力的主动积极性和自由创造力的表达。

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表达,鲜活的教育生命被压抑,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消极的教育无力感和缺失感。同时,随着学生主体性的成长和家长等教育公众的觉醒,教师自我主体性进一步动摇,在学生反抗、家长意见和社会舆论压力的裹挟下,教师的自主性空间愈加狭小,职业尊严和职业效能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此带来的职业倦怠也是可以想见的。

一个教师的某一节课,实际上表现的是教师的全部,这里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阅读视野、价值判断、教学智慧、精神风貌、人格魅力。适应不断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教师要不断充电,勤于“博学”。博从何来?博靠兴趣,无兴趣难以博学;博需苦功,无苦功难近博学;博善约取,无约取难成博学。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厚积而薄发”。

学校质量意识

不想抓质量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我们知道,生源被视为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好”生源才能有优异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好”生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从而导致不少学校为抢夺“好”生源而加入生源争夺战,由于优质学校在生源争夺上占有优势,而大部分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在生源争夺上处于劣势,再加上后者主要把教育质量视为生源质量,一旦无法获得“好”生源,就会主观认定生源质量不好,教育质量亦必定难有起色,最终丧失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自信心。

在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时,仅仅看教育“结果”(即产品或服务)符合教育目的的程度,这会使中小学教育者为获得“高”水平的教育“结果”,而无视教育“过程”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素质教育喊了几十年的口号,教育质量却常常被异化为目中无“人”的冷冰冰的“分数”。未来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法”远比教材重要,教师的教学方式亟待转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需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校文化氛围和相关制度保障,需要“放水养鱼”,需要“放长线钓大鱼”,而非缘木求鱼,更非竭泽而渔。严格管控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

教研使命担当

教是站在实处看研,研是站在高处看教。教研员是教师,这个定位不能改变,教研员又需要对一线教师进行服务与指导,这就需要我们构建教研共同体,在教师自愿的前提下,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组成的具有共同愿景、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的教研组织,共同体成员之间互相借力,互相推动,互相成就。

彼得·德鲁克说:“只有被测量,才能被管理。”如果人们可以测量自己的进步,就会更加努力地争取更大进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线教师的排头兵,教研员要走向校园,走近老师,走进课堂,苦练内功,提升素质。我们倡导“三四五六工程”,其中三项职能即研究、服务、指导;四项技能即理论素养、教学经验、学术品格、专业基础;五个项目(指每学年要完成的)即策划一个具有指导价值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出一节具有一定科研含量的研究课,作一次能反映自己最新教育教学思想的讲座,撰写一篇代表自己现实研究水平的论文,主持或指导一个县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六种能力即学习力、研究力、指导力、示范力、合作力、创新力。

梁启超说过,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第二等苦人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教师使命崇高,教研工作苦累,但我们一定要守住这份清贫,“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时来天地同协力,应知辛苦为谁甜。涟水教育需要我们不断种植善良,努力学习,改变行走的姿势。教育公平是等不来的,我们要脚踏实地去干,坚持文化引领,理念塑魂,制度明纲,素质固本。要摈弃“给我上”思想,发扬“跟我来”精神;抛掉“舍我其谁?”的自大,坚守“功成不必在我”的豁达;努力建设一支“立得住,叫得响”的教研队伍,为涟水教育的美好明天接续奋斗。

(作者系县教学研究室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