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一年能长多少斤:鲟鱼养殖亩纯利润3.5万以上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鲟鱼是分布在北半球的鱼类,是世界上传统的高档鱼。鲟鱼的人工养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还是个新兴的产业,由于鲟鱼身体各部分均能食用,其味道鲜美独特,另外,鲟鱼也是稀有的观赏鱼,这些决定了鲟鱼人工养殖的高效益,每亩养殖纯利润目前可高达3.5万元以上。
鲟鱼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均已获得成功。根据鲟鱼的生理特点和国外养殖经验,在坝下的流水养殖、大水面养殖及工厂化养殖都有较好的前途。鲟鱼经人工驯化,仍能快速生长,在南移驯养中表现明显的生长优势,达到一龄的鲟幼鱼有很高的生存力,抗病力强,这些对于鲟鱼养殖的普及和规模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1. 设施:幼苗培育池要充分满足注氧和排除废弃物的水体交换的要求,一般用直径80cm的塑料盆进行改造和选择直径250cm水泥池,水深一般为30cm左右。由于主动营养期以前的仔鱼几乎不能克服水流,设计的水流速度不应超过0.1m/s,苗种培育池可建在室内,也可在室外,为便于控制和管理,最好用水泥池培育。室内池2m*4m,室外池4m*10m,水深1.5~2.0m;成鱼养殖池为1500~2000m2,水深1.8~3.0m,每池设增氧机1台,功率为1.5kW。
2.放养:放养前按照一般鱼类养殖的程序处理。幼苗培育放养密度为600尾/m2;苗种放养密度250~300尾/m2,放养规格15~20g/尾。成鱼养殖密度为8~10尾/m2,放养规格为50g/尾。
3. 投饵:鱼苗出膜后5~6天,卵黄吸收渐完开始投饵。饵料可用水蚤、轮虫(以70目标准筛过筛)、丰年虫幼体和切碎的水丝蚓,一昼夜投饵2~3次。水丝蚓投喂前必须漂洗后用盐加抗菌药物进行严格消毒。在最初的几天里饲喂幼鱼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能过饱食。当长至4~5cm、体重70~80mg时,可食整条水丝蚓。7~8cm时,仔鱼骨板已清晰可见,将洗净的水丝蚓磨成浆汁,与配合饵料混合,进行食性转化,一般持续3~5天即可完成转食。此期间,水丝蚓占饵料比例逐渐减少至完全停放。随着鱼体个体长大,饵料由全池泼洒到有固定的食台,投饵率为4%~20%。
由于鲟鱼商品化养殖近年来才刚刚兴起,在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在鲟鱼养殖起步较早的国家,其鱼苗培育期成活率可达70%~80%,而我国大部分养殖场只能达到50%。主要的死亡期在鱼卵孵化至食性转化的时候。有人认为在4~5天鱼苗可能存在自然死亡期。
2. 虽然鲟鱼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是,在1龄以前也易发生疾病。常见疾病有水霉病、小瓜虫病、肠炎、出血病等,其药物选择和剂量研究,处于探索阶段。
鲟鱼对水质的要求除了大致相同于一般鱼类的养殖外,也有其特殊性。根据已有资料和实验测定结果综合如表1:
采用地面水养殖鲟鱼所遇到的水质问题与其它鱼类的池塘养殖基本相同,但是,鲟鱼对温度和溶解氧有更高的要求。鲟鱼的最适温度在18~22 oC,在此区间,随着温度升高,食欲增强,生长速度也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同批苗在18~19 oC和23~24 oC水温下,经35天培育,前者平均体长7cm,后者达10cm,形成明显的生长速度差异。因此,低温时适当增加水温是必要的。鲟鱼最高耐受温度为33 oC,在夏季,养殖池需有遮阳或降温设施。鲟鱼需要高溶氧,在鱼苗、鱼种阶段养殖失败往往归因于培育池设计不合理,溶氧达不到要求。所以要保证全池溶解氧均达到6mg/L以上,水流速度要控制在0.2m/s之内。
面临水源缺乏或地表水质污染,许多鲟鱼养殖场打井取水,以井水养鱼首先必须充氧曝气以增加溶氧、排除有害气体、使铁等离子沉淀出来。充氧可以用气泵,也可以注入6~12mg/L的臭氧。臭氧除了快速增加溶氧外,也有杀灭细菌的效果,投放生石灰或石灰苏打灰(Na2SO4),使Ca2 、Mg2 离子沉淀下来,能将水的硬度降低到2~3毫克当量,采用石灰沉淀法,也能起到去除水中氟化物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