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是过量运动 什么是过度运动

对于专业/职业运动员而言,过度训练有一个很微妙的判断区间:因为存在心理因素。而从生理角度则相对简单直观多了,而到了这个阶段其实不用数据凭感觉也能感知出来。

什么样是过量运动 什么是过度运动(1)

在运动爱好者这个群体中,过度训练应该用过度运动来形容更贴切。而对于他们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和辅助体系(团队),如何判断过度运动更是雾里看花,让人更是琢磨不清。毕竟没事谁还每次运动后就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呢?

运动爱好者是个跨度很大的定义,起步者与普通人区别不大,而高段位的与运动员也相差无几。除了鲜明的职业特征,如何界定运动爱好者者呢?周期性进行运动是个很好的指标,无关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那么该如何判断在运动爱好者中不常见但出现后就危害较大的过度运动这一情况呢?其实很简单:伤了没有?还想不想再去?

伤了没?

通常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不是伤不伤的标准,而恰恰是运动效果的直接体现,真正的伤体现在几个方面: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

运动系统包括肌肉和骨骼。任何运动后身体存在特定部位的疼痛,当次运动后有明确压痛点,休息48小时后不减轻,在下次运动时感觉加重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者,基本可以判断为过度运动。这种疼痛其实是肌肉酸痛的进一步发展,是合理运动和过度运动的区别。

在过度运动的判断中,泌尿系统的受伤并不是指器官上的病痛,而是特指尿液的颜色和形状:运动后出现尿液颜色加深以及泡沫明显增多,而在平时不出现这些变化。

免疫系统相对简单点。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但出现运动后更容易头疼脑热,精神不振等身体表现时,通常就是过度运动。

什么样是过量运动 什么是过度运动(2)

想不想再去?

运动让人振奋,让人“上瘾”,如果出现运动后不想再去的倦怠心理,或者内心抵制这种心情波动,要考虑过度运动的可能。

过度训练是个相对的标准,是个仅适用于个体的概念。不能用同样的运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速速/负荷(强度)下,一群人里表现不一时的平均水平来判断:人和人是不同的!适合部分甚至绝大部分人的,不一定都适合全体人员。生理上如此,心理上也如此。

而运动爱好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让过度运动在爱好者中的表现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次性的和阶段性的。

一次性,也称一过性的过度运动症状。每个人的生理、心理条件不同,表现在运动中就是适应性不同,表现在运动后就是恢复水平不同,可以整体归纳为调节能力不同。

这种调节就体现在同样的运动时,个体的生理、心理的承受阈值差异。

按照运动训练的标准,其实每一次运动都是一个“过度”的过程,只有让人体生理、心理承受了超出现有能力的负荷,运动的机能促进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什么样是过量运动 什么是过度运动(3)

伤了没?想不想再去?在一次性层次里表现为恢复正常水平时时间明显比其他人长,生理、心理的波动在正常的恢复时间(通常认为是48小时)内不能复位,表现出不适,但延长一倍时间后能恢复正常,没有伤痛的继续表现,心理上也不再抗拒而是企盼。

阶段性的过度运动,是指每次运动后没有特别的情况,但持续运动一段时间后(以周为时间计算单位)过度运动的表现会体现出。

阶段性的表现容易出现在运动爱好者开始追求进一步运动表现的阶段。

和运动员出现的过度训练后果不同,在运动爱好者中出现的过度运动危害性一般不强,只是影响运动效果和意愿。

那么,在运动爱好者中有没有长期的过度运动情况?一般不会有,但社会百态,各种情况都难以避免。

当运动不仅不能促进健康,反而出现健康威胁时,这就是长期(相对)过度运动。比如2022年4月份,国外某个常年体脂率超低的“健身达人”、“网络名人”突然离世,就是代表性事件之一。而类似的其他运动领域的达人出现的各种非意外的突发事件其实我们也是偶有所闻的,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往这个方面去想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