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

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为了拓宽经营渠道,增加财富在三门峡市考察一个项目无功而返后的不久,我不死心又去济南市考察了两次市场项目。

虽然仍然是无功而返,可是对于“泉城”济南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识。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

那时候我订阅好多的报刊杂志,其中有济南出版发行的《信息快报》。

《信息快报》原名《信息文摘快报》,1985年1月6日创刊于济南,为省级专业报,4开4版,周2刊。

《信息快报》的邓小平“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12字题词是他们报纸一切活动的宗旨。

把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尽快地送到尽量多的读者手中,并为读者服好务,是《信息快报》的办报目的。

《信息快报》从它创刊我就订阅上了,刊物从刚开始发展到后来繁荣壮大,十几年来一直到因故停刊(2001 年 4 月停办),我也算是一个不太全面的见证人。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

我有时候还和报社互动,他们也经常给我寄一些致富信息资料。

后来他们报社还特意寄来了一封他们《信息快报》发行的实寄封给我作为纪念。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

他们也经常给我寄一些致富信息资料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

《信息快报》发行的实寄封给我作为纪念

订阅了多年《信息快报》,我经常留意他们报纸上的各种资讯。

第一次去济南的时候,是看到他们报纸上的一则关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信息,我去考察了解了一下。

第二次去的时候,是考察《信息快报》济南快信实业集团公司发行股票的事情。

九十年代的交通出行,虽然没有现在快捷方便,可也是比较不错的了。

从我们那里到济南,仍然是首先到了太原市,在太原火车站坐直达济南市的火车,一般六七个小时就到了。

那次是晚上八点多钟坐的火车,到了济南大约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多钟,下了火车,在车站附近酒店住了下来。休息了几个小时之后,便退房出行。早点是在路边摊吃了济南的特色小吃油旋饼,好吃不贵,当时好像记得才一块钱一个吧!配上当地的豆腐脑,那也是一种别有风味的地方小吃。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

济南的特色小吃油旋饼

但考察的项目却是不太顺利,因为好些原因没有成功。但自来之,则安之。项目不成逛一逛济南吧!

走马观花,那时候走在济南街头,就感觉到济南旧城像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写的那样“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街随水走,水伴街行。中间是一行垂柳,随风摇曳的万千绿丝条像挂在空中的五线谱,轻奏着动听的音符。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6)

济南市街头雕塑

而到了新区却是立交桥比较多,而且感觉到那时候济南绿化也是不错的。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7)

济南市立交桥

那是第一次来济南,之前就听说济南有不少名胜古迹,而是否趵突泉更为有名。于是,就按图索骥去观看趵突泉吧!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8)

趵突泉入口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9)

济南趵突泉

趵突泉 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0)

趵突泉景点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1)

趵突泉水

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形成长方形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是一个长方形的泉池,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游人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齐发的奇景。

趵突泉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个出水口, 昼夜喷涌,水花四溅,水盛时水花高达数尺,喷涌时还可以听到“卜嘟”,“卜嘟”之声,最大涌水量为16.2万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

趵突泉古称“泺水”,早在2600前的《春秋上就有记载》。而在趵突泉附近还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奇特的趵突泉泉群。

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

趵突泉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2013年,以趵突泉为代表的“天下第一泉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9月5日下午,趵突泉泉群省级地质公园揭牌开园。

趵突泉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奇特景观。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

比较著名的泉就有四个: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么多呢?这主要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区,是山东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大约是在4亿年前形成的,其质地比较纯,它以大约30°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

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岩浆岩上又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粘土层,地下水就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就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可惜的是那时候正赶上趵突泉水枯水时期,泉水平静如镜,静悄悄地一言不发,没有观看到那个三泉齐涌的奇景。

而在趵突泉景区的“李清照纪念堂”,也是一座风格各异,充满奇情,令人神往人物的博物馆。

李清照,那可是我国封建时代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个,可以和苏轼、陆游、辛弃疾并列,也可以和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前代风格大师比肩,她的诗词文赋无所不通,而尤以词闻名于世,无论是感情、形象的表现手法,还是语言的锤炼都非常自然真实,几近完美,是世人公认的婉约词派代表。

纪念堂前,是一座飞檐圆顶的门楼,牌匾上有郭沫若题写的“李清照纪念堂”,迎门屏风前后两面分别是郭沫若题写的“一代词人”和“传颂千秋”。环顾院内四周,正厅坐北朝南,青瓦起脊,匾额“漱玉堂”为郭沫若所题,门前抱柱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对女词人身世和作品进行了高度概括。四周曲廊,回环错落,变化有致,仿佛到了北京的四合院。

走进纪念堂,首先看到的便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著名女词人的白色站立雕像。手持书卷、白髪盘顶、美眸孤怨、双唇微抿、眉字深锁、若有所思。透过时空,似乎能触到她那终日凝眸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愁肠,正如她诗中所泣“……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正厅东侧曲廊间有“叠翠轩”,西侧曲廊南端有“溪亭”,亭旁有“洗钵泉”,东侧曲廊的墙上,镶嵌着30多方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李清照诗词碑刻。由东侧沿曲廊往里走或从西侧踏过一条竹林幽径便是纪念堂后院“静治堂”。

纪念堂内分成四个区,里面陈列着四组栩栩如生的蜡像,分别是“书香门第”“词坛绽绣”“志同道合”“流寓江南”,从不同时期再现了李清照的生活,尽情展示了一代才女那光辉和不平凡的一生,突出了她的才品兼优的魅力形象。

整座院内,假山堆叠,亭阁耸立,清泉漏瀑,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映,十分雅致。飞厅、走廊、方亭、石桥等一应俱全,并根据李清照词意配置各种名贵花木。

春天有玉兰映雪,迎春洒金;夏天有海棠滴绿,芭蕉泄翠;冬天有青松挺拔,修竹潇洒,生机盎然。秋天,正是菊花傲霜,金桂溢香的时候,各色菊花有的秀丽淡雅,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昂首挺胸,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在阳光的照耀下,迷人耀眼,令人赞叹!

纪念堂有好几处堂馆及亭台廊阁,里面大多是李清照的生平资料:李清照是我国南宋女词人,婉约派女作家。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她的诗词创作、诗词理论颇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是当之无愧的才女!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2)

李清照纪念堂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3)

李清照书写“生当作人杰”蜡像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4)

李清照纪念堂图片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5)

李清照塑像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6)

大明湖牌坊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7)

大明湖图片

随后又走马观花的浏览了大明湖,大明湖历史悠久,与趵突泉公园相距不太远,位于济南市中心区偏东北方向。

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泉,濯缨泉等诸泉组成,因而有“众泉汇流”之说,大明湖总面积86公顷,湖水面积46公顷。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大明湖历史悠久,其名始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西两面则湖”。

宋代称“四望湖”,后渐堙塞。

金代起,在元好问的《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中写道:“园林美丽,堪悦心目,湖光山色,应接不暇”。

大明湖为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8)

一湖烟水,绿树蔽空

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菡萏映日,景色佳丽。公园内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文人墨迹,错落其间,其中清人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尤为人们所称颂。沿湖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南有稼轩祠、遐园、明湖居、秋柳园,湖东北有南丰祠、张公祠、汇波楼、北极阁,湖北有铁公祠、小沧浪,湖中有历下亭、汇泉堂等名胜古迹。

位于湖心岛的历下亭。上悬清高宗御书“历下亭”匾额。亭前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杜甫的诗句。古历下亭在五龙潭一带,宋以后迁至今大明湖南畔,今历下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历来为文人会集之地。

大明湖闻名遐迩,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尤其它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19)

大明湖

早在北魏年间,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东、北两面则湖。 "其位置在今五龙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

它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它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

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进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

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两米左右,最深处约四米,沿湖岸边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0)

大明湖风景区

沿湖八百余株垂柳环绕,柔枝垂绿,婀娜点水。湖中现有四十余亩荷池,碧叶田田,白荷红莲,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荷香飘溢,沁人心脾。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碧波之上,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各处游客云集,指点观赏,欢声笑语,一派繁华景胜,俨若北国江南。

若于湖之北岸远眺,南山苍翠,环列似屏,倒映入湖,画图难足。

漫游湖畔,处处花繁树茂,点点亭台楼阁掩映绿荫之间,历下亭、铁公祠、北极庙、汇波楼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趣无穷。

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风姿赢得古往今来众多人士的咏赞:"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固江北之独胜也。"

大明湖自1958年正式辟建为公园,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

湖周围景色秀丽,杨柳荫浓,荷花满塘,而其间还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真是令人陶醉。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1)

千佛山牌坊

后来又走马观花的游览了济南千佛山。

千佛山位于济南中心区南部2.5公里处,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千佛山古称历山,因为古史有称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因此又叫舜山和舜耕山。

隋开皇年间(581年——600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姑称为千佛山。

千佛山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风景名胜区。

景区定位为“佛教历史名山,虞舜文化圣地”。

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千佛山东西嶂列如屏,风景秀丽,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历山院;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2)

历山院

历山院位于兴国禅寺东侧,也称东庙,原是一处儒、道、佛三教合居的院落。门额上“历山院”三个大字,集自乾隆御碑。山门内南墙上镶嵌有《历山铭》碑刻,该碑刻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进士阮元撰文,隶书家桂馥书写。两位杰出学者的文笔书法交相辉映,弥足珍贵,为千佛山增色。

历山院为以弘扬大舜文化为主的场所。院内的主要建筑有舜祠、鲁班祠、三圣殿、一览亭等景点。千佛山景区大力挖掘和弘扬舜文化,2009年对历山院进行重修,在保留历史古迹的基础上,修葺建筑,撰写楹联,并依自然山势在崖壁上镌刻了长30米,宽6米,共800余字的《舜典》,舜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万佛洞;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3)

万佛洞

万佛洞位于千佛山北麓,建于1992年,由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冈荟萃四部分组成,是千佛山的一大胜景。洞长500米,经过艺术家精选、浓缩、重构,用仿造的手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近3万尊,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全国四大石窟的精华于一身。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4)

万佛洞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5)

千佛山最大卧佛长28米

千佛山最大卧佛长28米,洞前矗立的以四川乐山大佛为原型塑造的大佛高15米,双目凝视,庄重肃穆。

洞内壁画万余平方米,以精美瑰丽、浑朴雄壮、含蓄秀丽、宏伟粗犷等不同风采交相辉映,再现中国石窟雕像的艺术魅力,记载了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变迁,可谓“由万千彩塑与壁画构成一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石窟艺术博物馆”。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等领导人先后来此参观。

千佛崖;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6)

千佛崖

千佛崖位于禅寺院内南侧,是济南市较早的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颇有价值。崖上,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开皇十五年(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计130多尊。极乐洞为造像群主窟,中间阿弥陀佛盘膝禅坐,高3米,身后饰佛光。右侧大势至菩萨,左侧观世音菩萨侍立,高近3米,开皇十一年(591年)凿成。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

观音园;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7)

千佛山观音园

千佛山观音园内供奉的是白衣观音,身高15米,矗立在水池中央,法相慈蔼,可近可亲。池周围是各种观音的化身,分别是:自在观音、送子观音、数珠观音、渡海观音、杨柳观音等26尊。白衣观音塑像西侧建有观音殿,亭廊相连,古色古香,颇具韵味。

黔娄洞;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8)

千佛山观音园

黔娄洞位于极乐洞东,深数米,三折之后呈长方形,人工开凿,类似房间,高两米,面积20平方米,正中原有坐像。

洞中上端,有石刻一方,大字是"黔娄洞"。

小字记载黔娄子的身世,意为:黔娄子,周代齐国人,修身清节,不事王侯,隐居在这里,凿一石洞,终身不下山,曾著书4篇,名《黔娄子》,皆言道家的事情,鲁共公听说他有才能,派使节聘请他做宰相,被拒。齐威王每遇兵败,就来请教,黔娄子授给他秘语,遂转败为胜。

洞内迎门石壁上,嵌一碑,记载着黔娄子的故事:"黔当先生卒,覆以布被。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皙曰:'斜其被则殓也。黔娄妻曰:'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之意也'"。此语至今传为佳话。

兴国禅寺;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29)

兴国禅寺

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东著名香火胜地。

兴国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雕刻有“第一弥化”四个不知道是什么体的字,每个字有4米见方隐若在深林陡壁之上,气势雄伟,颇为壮观。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0)

“第一弥化”

但不为人知的是那四个字让好些个游客都以为是古代名胜古迹。

其实不然,此四个大字是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才由济南道院“统院掌籍”弟子何素璞助持,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镌刻的。

据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志记载, 兴国寺曾遭兵火破坏,成化四年(1468年)8月3日,德王府内官苏贤游览千佛山,看到当时情景,不胜慨叹,于是捐资建佛殿、僧房、厨房、粮仓等。

寺门朝西,上额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兴国禅寺"四字。

楹联石刻:"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为济南清末秀才杨兆庆书写。

殿内塑释迦牟尼、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天王。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石坊、对华亭。

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东侧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多尊罗汉。

龙泉洞;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1)

千佛山龙泉洞

位于兴国禅寺西门内南侧高耸的石壁下。山风吹来,呼啸作响,如龙吼,故名。清朝诗人刘大绅曾作《咏龙泉洞》:"千尺高岩万树林,时时洞口老龙吟。不知几夜清秋雨,并作寒泉一水深"。

洞口上方篆书石刻"龙泉洞",济南当代书法家任晓麓先生题写,洞内东侧与极乐洞相通。南侧石壁镌有佛像,合掌瞑目,结跏趺坐,为刘景茂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正月造,为千佛山年代最早的造像。下边有一小门,门内有一垂直深潭,称“龙泉”,深及2米,水清见底,四季不涸。

昔日僧人,汲此水烹茶,以飨游客。

弥勒胜苑;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2)

弥勒胜苑

弥勒胜苑,2000年与日本株式会社妙香园共同建造,占地3万平方米,由弥勒佛雕像、石壁浮雕、樱花园和附属建筑组成,融合了中日园林建筑的精华。

园内东西两侧属对称的仿清式建筑,高低错落,虚实结合,为弥勒胜苑增添了悠悠古韵。弥勒胜苑的环境绿化强调轴线,烘托主景,配植樱花、梧桐、五角枫、白皮松等树种。

整个园区绿荫垂地,芳草青青,松柏储润,营造出一个古朴、典雅、宽阔的景区。

弥勒胜苑正门的牌坊高9.9米,宽12.5米,为四柱三门冲天式,整体造型庄重博大,气势不凡。主佛像为大肚弥勒佛,佛像通体高20米,采用3mm铜板焊接而成,花岗石质的莲花宝座高约9米,直径3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

佛像周围的岩壁,雕刻了十八罗汉。主佛像身后的环形山崖上,是弥勒佛的生平事迹介绍的大型浮雕,其长36米,高3.5米,面积126平方米。

2007年,千佛山景区斥资150余万为佛像贴金,贴金面积1700平方米,共使用24万张24K厚度为0.12微米、总重量达4.4公斤的金箔。

而沿千佛山盘山西路登山,途中还有一唐槐亭,亭旁边有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叔宝曾拴马于此。

亭中树干半枯,后于空心中生一幼树,又称"母抱子槐"。亭以树名。

这里原为纪念曾巩的曾公祠,祠前明正统年间曾立碑,对该祠作详细记载。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3)

小槐生长在老树怀中宛如慈母抱子,所以这株槐树又称母抱子槐。

历经沧桑,此碑已不知去向,人们便将曾公祠误认为秦琼庙。

1949年前,该建筑已圮。

1957年在此废墟上建"唐槐亭",书法家舒同题匾。亭为四面八柱,攒尖宝顶,造型精美,玲珑剔透。

亭中置石几石凳,周围以坐栏。

地当山腰风口,清凉宜人。亭周花木丛生。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4)

"唐槐亭"

半山腰还有一座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牌坊。是由南皮人叶圭书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任历城县县令时所建。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5)

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牌坊

牌坊匾额“齐烟九点”取之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中“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镜。

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

“九点”所指,古今不同。

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

“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

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6)

“齐烟九点”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7)

“齐烟九点”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8)

卧牛山——又名九里山

卧牛山——又名九里山,在城郊东北部,形似卧牛。其势虽不如鹊山、华山之雄伟,千佛山之高峻,却也回环有势,别有韵致。山之阳,小清河蜿蜒东去,平桥横架,杨柳垂青,红杏艳艳,麦田如茵。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39)

卧牛山牌坊

卧牛山为历城名人王敕读书处。王敕从小聪敏过人,在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中探花,赐进士及第。

卧牛山曾是古战场。道光《济南府志》云:“韩信破历下,尝驻于此”。

由于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势险要,景色秀丽,故道、佛二教先后来山上建寺观。“文化大革命”中庙宇遭劫。

山下金代大定十三年(1173年)祖师墓塔也由文物部门移至柳埠神通寺遗址。

后来因为卧牛山的山石被大肆开采,山几乎不见了。

后来经山体生态修复,如今建成了风光优美的卧牛山山体公园,与华山湖风景区融为了一体,只是再也不见高山。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0)

济南市华山

华山又名华不注山,位于济南东北方向,是九座山头中最为盛名的,古有赵孟頫所作《鹊华秋色图》为其扬名,现有华山湖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山虽不大,但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晋国“鞍之战”的古战场,山下有华阳宫旧古迹。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1)

鹊山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2)

鹊山

鹊山是济南唯一位于黄河之北的山峰,因扁鹊曾在此炼丹行医而得名,山下西侧又有扁鹊墓古迹。鹊山和华山是济南八景“鹊华烟雨”中的风光,鹊山南瞰黄河滔滔,远观群山环绕的济南城,是济南北的制高点。

鹊山现存景观除了漫山怪石,唯有扁鹊墓古迹,但现代的京沪铁路黄河大桥、济南泺口穿黄隧道均位于此,又衍生了新景观。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3)

标山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4)

凤凰山

昔日双山皆为“标”。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标山记》中,云“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意思说,人们因为附近没有其他标志物,就把凤凰山、标山当做标志物,并命名了二者。

凤凰山在东,标山在西。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5)

“药山”

“药山”距动物园西北2公里,因山下洞中产可入药的“阳起石”,故名之“药山”。

宋至明,阳起石一直是贡品。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6)

药山景点

药山有大小并列的九峰,形态各异形似莲花,又名“九顶莲花山”。山下有一洞,上为蜘蛛石,下为蛤蟆石。昔日山上有苍翠松柏,郁郁葱葱,景色秀美。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7)

药山旧貌

药山山顶原有一“万寿堂”,堂内祭祀有雷公、伊尹、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孙思邈等十大名医。每遇病灾,附近灾民皆来焚香祀拜,以求康复。万寿堂的右边,原有一“娘娘庙”,庙宇宏伟壮观,古朴典雅。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8)

药山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49)

药山

如今,庙宇尽毁,只有景色依旧。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0)

马鞍山

马鞍山,在药山北,因形似马鞍,得名马鞍山。有人说,山巅俩山头,连一起,又因圆形,一大一小,故又得名“日月轮”。

此地原为齐晋“鞍之战”的古战场。清人任宏远有《鞍山》诗凭吊曰“齐晋相将战鼓惊,只疑一笑一倾城。不堪极望华不注,唯有回车涧草生。如今,山上草茂土肥。

匡山,因形似“筐”故名“筐山”,又因为“筐”不雅改名为“匡山”。

登山远眺,可望千佛山。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1)

匡山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2)

匡山牌坊

匡山西麓现仅存有“李白读书处”大字石刻矗立,由朱庆澜在1924年题写。

相传李白曾于此读书,原设有“李白读书堂”堂内供有李白牌位。

在匡山的东麓原立有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石碑,上有“唐谪仙青莲先生越千里到兹肄业”之句。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3)

匡山

匡山山上原有佛道二教所共居的寺院,沿盘山小路可达寺内。山寺门楼上,刻有“匡山禅林”的颜额。一进山门是前殿,是祀道教三官之神的“三元阁”。前殿后是正殿,供“碧霞元君”。殿东是三间闲堂,殿西院内是祀释迦牟尼的佛堂。

再往西,院内有一大石如蹲如伏,似扭颈回首,名为“白虎石”。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4)

“白虎石”

现如今,寺院尽毁。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5)

粟山碑刻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6)

粟山

粟山,在城郊西北,有一小山。因小喻为“粟”——沧海一粟。山上有真武庙,大殿坐北朝南,端庄古朴,并有配殿。外围有院墙,山门面南,内有松柏、石碣,古意甚浓。可由小路直达山顶,远眺四周景色。山上花草树木茂盛,郁郁葱葱。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7)

粟山

登上千佛山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美景一览无遗。

而济南市不仅仅有上述三大名胜古迹,而且,其他文物古迹数不胜数,济南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大约公元前22世纪,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就生活在济南一带。

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

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像等等。

济南市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属于济北郡。

汉初,设立济南郡,济南由此得名。

而且济南还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著名医圣扁鹊,阴阳五行大师邹衍,唐朝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还有南宋女诗人李清照,爱国将领辛弃疾等等。

近代著名人物有罗干,张海迪,著名画家韩美林,著名演员巩利,原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之妻邓文迪等等,而且四人帮之一的张春桥也是出生于此。

还有民国时期的重臣孙传芳,上官云相,卢永祥等等。

正如大明湖中“历下亭”由大诗人杜甫的楹联写照;“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但是,说道济南名人,就不得不说一下原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备注)之一,一位有争议的将领——韩复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8)

韩复榘

韩复榘,字子方,出生于原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现河北省霸州市煎茶铺镇),韩复榘虽然不是出生于山东济南,但他曾在济南市作为山东省主席,主政山东八年,人称“山东王”。在当时济南也是一个家喻户晓响当当的人物。

韩复榘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因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冲猛打过关斩将,是第一个率军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

后任山东主席,主政山东后,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农村经济保障,在当时也是深得人心。

在1937年他还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

并且在“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亲自在第一线指挥,并进行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南战役,以及夜袭大汶口等战役。

期间与蒋介石多次发生矛盾,因为蒋介石不发军饷,炮兵部队被调走。韩认为是蒋介石借机消除异己,于是不顾部下劝阻下令全线撤退,不与日寇作战,因此,被誉为“逃跑将军”。

后来被蒋介石诱到了河南开封,再后诱杀于汉口,享年47岁。但不管怎样韩复榘也是一个当时在济南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人物。

而韩复榘主政山东八年,8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他喜欢舞文弄墨,性格有些幽默诙谐。因此在济南留下了好些关于韩复榘的笑话。而其中就有几条与济南三大名胜古迹“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有关。

有一天,同僚们陪同韩复榘游览济南名胜。

首先游览了大明湖,面对大明湖秀丽景色,韩诗兴大发。对同僚们说道;“大明湖此时正是春暖荷花开,水清蛤蟆叫,如此大好景致,理应作诗助兴。”

同僚们连忙附和;“理应,理应,敬请韩主席作诗,末等洗耳恭听。”

韩复榘一脸春风得意之状,摇头晃脑地做诗人一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叶上趴蛤蟆,咕嘎咕嘎又咕嘎。

同僚们一听哈哈大笑,逐拍马屁道;“主席诗才,好诗,好诗。”

从大明湖出来,又去了趵突泉。趵突泉边有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词,韩复榘问道;“这个女人是干什么的?”

有随从回道;“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女词人。”

面对趵突泉,韩复榘不仅雅兴大发;“不就是个写诗作词的嘛!”随又口占一首;

趵突泉,趵突泉,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嘟咕嘟往外冒,咕嘟咕嘟又咕嘟。

吟毕,同僚们都竖起大拇指赞道;“好诗,好诗,主席才思敏捷。”

后来,又到了千佛山。游览完毕已是黄昏时分。

在下山的路上,有同僚提议;“韩主席今日游览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两处皆有诗作留念,千佛山乃名山也,若无诗,岂不遗憾”!

“山东王”听罢,回过头去,望着千佛山,双手抱于胸前,又诗兴大发起来,逐又口占一首,并且叫人记录下来,诗曰;

远看佛山黑乎乎,上边细来下边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

韩复榘一日游览济南三大名胜,而且日作诗三首,不几日就传遍了泉城济南,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笑谈了。

几次走马观花游览了济南的三大名胜之后,我又在济南火车站买了一些山东特产,周村烧饼(备注),一种像纸一样薄的饼,以及一些海产品然后打道回府。

济南七十二泉明细(走马观花济南市)(59)

周村烧饼,一种像纸一样薄的饼

虽然两次考察济南项目没有成功。但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两次济南行也开支了不少钱财,但却对泉城济南有了一个大体上的认识。

因此,也是非常欣慰的。

(备注)冯玉祥十三太保:十三太保是冯玉祥实力集团十三个重要军事人物。

鼎盛时期冯玉祥的兵力多达40万人,1924年底,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北京政变”后,段祺瑞委任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从此,人们称冯玉祥的部队为“西北军”。

冯玉祥的部队中有所谓“十三太保”这一说法。“太保”本是中国古代官职的名称,是辅佐皇帝的一品大员,也是后来的三公之一。

西北军中的所谓太保,显然是借喻,是指辅佐冯玉祥的13名军官。这13名军官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长期追随冯氏,南征北战,为冯氏所倚重。

这13名军官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备注)周村烧饼;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种传统小吃,因产于淄博周村区而得名,其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是山东省名优特产之一。该小吃以山东省传统工艺精工制作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拥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俗称“山东瓜拉叶子烧饼”。

山东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制成后,薄如秋叶,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据考证,山东周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以胡麻著上也。”溲,就是浸泡、和面的意思;大漫沍指形状大而平整;胡麻,即芝麻,相传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因此,从原料上看,胡饼就是覆以芝麻的面饼,这与吊炉烧饼是一样的。

明朝中叶,山东省周村贾商会集,各种山东小吃应时而生。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山东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点,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山东大酥烧饼。

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山东周村郭姓烧饼老店“山东聚合斋”对烧饼制作工艺潜心研制,几经改进,使山东周村烧饼以全新的面目、独特的风味面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东聚合斋”郭姓后人携大酥烧饼的配方和制作技艺加入了国营山东省周村食品厂。1979年,大酥烧饼以“山东周村”作为商标进行注册,正式定名为“山东周村牌”山东周村烧饼。

说明:两次走马观花济南市三大名胜古迹,结合网络写了这篇游记。资讯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