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吃不出来肉(钉螺都有血吸虫)

如果你知道血吸虫,那么就应该记得钉螺,初中生物课上,我们学习过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人们仍然谈虫色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钉螺吃不出来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钉螺吃不出来肉(钉螺都有血吸虫)

钉螺吃不出来肉

如果你知道血吸虫,那么就应该记得钉螺,初中生物课上,我们学习过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人们仍然谈虫色变。

在烟台,大排档里的爆炒钉螺最为火爆,那么大排档里的钉螺,就是血吸虫的“钉螺”吗?海宝在这篇文章中帮大家解答。

事实上,大排档中的“钉螺”并非真正的钉螺,只是螺壳大体上呈锥形,被人们误称为“钉螺”而已。在青岛的地界上,最常见的伪“钉螺”是锥螺,在超市中通常会以凉拌熟食的面目出现,市面上偶尔也有生的卖,价格极为低廉,甚至比紫贻贝还要便宜。

常见的“香辣锥螺”,需要敲掉尾部,才能食用,不然很难把螺肉“吸”出来,这和吃田螺的道理是一样的。锥螺是中腹足目锥螺科种类的统称,具体到常被食用的种类,本砖家学艺不精,无力鉴别,大概以棒锥螺为主。此螺本有俗名“吸波罗”或“大吸波罗”,现在叫它“钉螺”的反而更多。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在我国主要是湖北钉螺(首先在湖北被发现故而命名)。这种钉螺最大以湖沼型为首,钉螺大小一般仅1公分左右,最大也只有14mm,可比我们的辣炒钉螺里的螺小不知道多少倍了。

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病后,会在体内产卵,一部分的卵留在宿主肝脏里形成结节影响肝功能、引起肝硬化,严重会造成死亡,另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遇到淡水就会孵出毛蚴。而毛蚴只会感染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最后逸出尾蚴再通过皮肤接触,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如此周而复始。

长江水域辽阔且相通,疾控工作者为了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只能从源头上切断,遇钉螺而诛之,以此防治血吸虫病。如今,血吸虫病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如果在江滩池塘沟渠水田边见到钉螺,大家一定要立即联系当地血防部门,然后一定不要接触疫水(释放血吸虫尾蚴的钉螺生长的水体)。而我们烟台的大排档中的“钉螺”,大家可以继续放心吃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