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早期手术很成功可以活多久(让胰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提高15)

【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共4969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胰腺癌早期手术很成功可以活多久(让胰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提高15)(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胰腺外科主任陈汝福

2月的一天,春节刚过不久,家住揭阳的张先生一家起了个大早,他们要坐动车赶往广州,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去送一面锦旗。

72岁的张老先生在一次例行体检中被查出罹患胰头癌,这是极为凶险的疾病,许多名人就是倒在它的魔爪之下。而且张老先生的病情特别复杂,胰头癌合并胰腺炎,又有心脏病和糖尿病,所去数家医院均表示无法手术根治。多番打听之下,张老先生一家人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这里有华南地区最强的胰腺外科,科主任陈汝福教授更是在中国名医百强榜胰腺外科榜单上排名前十。

张老先生的家人其时已不抱有太大希望,只盼能进行保守治疗,做个微创手术,提高老先生的生活质量以过个好年。经过详细检查,陈汝福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老先生完全有机会做根治性手术,人过年,病不过年。”

在谨慎的多学科协作评估后,陈汝福顺利为张老先生切除了一个核桃大小的胰腺肿瘤。术后也没有出现并发症,一家人喜出望外,“一定要好好感谢陈教授!”张老先生反复叮嘱家人,于是就有了开头温馨的一幕。

胰腺癌被称作为癌中之王,由于难以早期发现,手术复杂、难度系数高于其他外科术,是愈后效果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让许多外科专家最为头疼的手术之一。但这些困难对于陈汝福来说,却成了不断前行的动力:“我喜欢挑战高难度动作。”其从医之路也正由此进发,挑战一个又一个险峰。

手术狂人

陈汝福从小流露出对医学的兴趣。“七八岁时就喜欢跟着我们村里的赤脚医生去各家各户看病,小小的一根银针能治病,几粒药能病除,我那个时候便觉得做医生很神圣,很有成就感。”陈汝福笑着回忆。

因为这份兴趣,陈汝福考大学时选择了读医,1983年毕业被分配到山东老家的县医院普外科,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年。

县医院条件艰苦,“手术器械不完备,经常停电,下雨时手术室还会漏水,但我现在回忆起那段岁月,最大的感受却是快乐,单纯的快乐。”陈汝福说,“那时候的医患关系很好,医生备受尊重,我被大家需要。”

这种单纯的快乐让陈汝福忘我投入地工作。他家离医院近,即使不是上班时间也常被叫到医院做手术。“县级医院虽然基础不好,手术难度不大但是量很大,一个晚上四五台手术是很经常的,一年下来要做300到400台。”陈汝福说,这样的数量为他博得了“手术狂人”的称号。

胰腺癌早期手术很成功可以活多久(让胰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提高15)(2)

▲陈汝福与团队讨论病人病情

大量的手术机会,极大地锻炼了陈汝福的基本功和判断力,“一个患者需不需要做手术,我能马上做出判断。”

可陈汝福慢慢觉得自己遇到了瓶颈,“在县级医院什么疾病手术你都得做,普外、胸外、泌尿都要做,什么都沾,却不精。”另外,周遭的很多同学都考上了研究生到大医院工作,让陈汝福感受到冲击,为了在医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觉得有必要去充充电了。

道路有两条,一是进修,二是考研。陈汝福决定两手准备。他把自己锁在房里突击复习,“重新拿起书本是挺难的,十几年的时间我忘掉了很多知识,而且县城学习的氛围、竞争的压力都比大城市小得多,所以自己选择这条路也是和自己拼了。”

拼了的陈汝福迸发出巨大能量,很快便把第二条路走通,1995年,他如愿来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硕博连读继续深造。其时,他的儿子也到了上学年龄。“跟儿子一起,上学去。”陈汝福笑言。

师从“中国外科之父”锁定胰腺疾病

在武汉,陈汝福师从有“中国外科之父”美名的裘法祖教授和胆胰外科大家邹声泉教授。师长们的言传身教影响陈汝福甚深,“裘老平易近人,治学严谨,为人廉洁,对新知识一直保持着渴求的态度,而邹教授则特别能为他人着想,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习医术,在做人做事上也学到了很多。”

陈汝福分享了他与裘老之间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从家乡带了一些土特产回来送给裘老,被婉拒并告诫不应该如此。“我本来觉得师生之间这样做无碍,但裘老的底线可能是只会接受你送他一束花,其人廉洁至此,他的告诫我一直铭记在心。”陈汝福说。

也是在这里,陈汝福对胰腺癌以及胰腺相关疾病有了深入认识和了解。当时做胰腺癌研究的医生比较少,早期诊断率低,患者预后差,手术难度大,医生水平也普遍较低,国内与国外的差距更大,选择胰腺作为研究方向算是很大胆。“可我就是很喜欢挑战性的东西,别人觉得难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去做。”陈汝福说。

在老师的指导下,陈汝福收集资料做起基础研究,准备一门心思对付胰腺癌及相关疾病,不料却意外地收获到一份成绩。“在读博士做课题期间,我得到了很多胆管癌的标本,大家知道肝癌与肝炎病毒有很大的联系,那与肝紧连的胆管是否也与肝炎病毒有关呢?”一个小小的疑问,竟在国内外首先证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门部胆管癌发生有关,其之后的研究成果被现代胆道外科创始人黄志强院士称为胆道外科近年来最有价值的发现之一。

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后,陈汝福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科研工作,之后留院,重新回到再熟悉不过的临床工作,不同的是,这时的陈汝福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坚定的脚步。

不断挑战“癌中之王”

在毕业后的近10年里,陈汝福始终致力于胰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广东省最早的胰腺外科专科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立,并成为该院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普通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个有关胰腺癌的实用研究成果也从陈汝福和他的团队手中诞生。

胰腺癌在消化道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虽然发生率仅占全身癌肿3%,但死亡数却占6%,5年总生存率仅为1%~5%,预后极差。

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希望使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但是大于八成的患者却在根治性切除后的1年内会复发。

为减少复发率,近年来不少专家提出扩大胰腺切除范围概念,即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联合血管切除,可效果并不明显。

“我们认为,术后胰周腹膜后神经组织内癌细胞残留可能是胰腺癌复发及影响术后长期生存时间的重要原因。”陈汝福说。

为了证实这一点,自2012年起,陈汝福联合13家医疗机构设计了一个多中心、大宗病例、前瞻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400多例胰腺癌患者观察胰周后腹膜神经清扫对其病情影响,通过规范化、专科化的手术,发现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提高了15%,为胰腺癌手术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术式。

胰腺癌早期手术很成功可以活多久(让胰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提高15)(3)

▲陈汝福团队做手术

除了基础研究之外,在临床上的不断突破,也是陈汝福及其团队被医学界尊重的重要原因。

经典的胰腺癌根治性手术,称为 Whipple 手术,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高难度被誉为普外科手术中的皇冠,许多外科医生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都难以经历一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每周都要做好几台,大部分是陈汝福主刀,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病人是外地慕名而来。2016~2018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胰腺癌手术数量全国排名第七。

由于近些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其概念也早已深入患者心中,许多病人甚至主动问起并要求进行微创治疗。这也给陈汝福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手术中的皇冠,那么微创的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则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手术难度要更上一层楼。

“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据我们观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早术后7天便出院,平均住院日期比传统开腹手术少3~5天。”陈汝福说,“既然对病人有益,那我们就要克服难关,还是那句话,我喜欢挑战高难度动作。”

自2015年开始,陈汝福率领团队大力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凭着自己的经验坚持将这项技术推向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有自己的创新。”陈汝福说,“比如针对不同临床分期为胰腺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设计不同的手术入路,能让每个患者受益更大;比如针对各种意外情况有自己总结的经验去应对;比如发明‘3针法’将手术的吻合过程大幅简化等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陈汝福团队归纳了一整套规范化、程序化流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此基础上,陈汝福更是联合院内消化内科、肿瘤放疗科、化疗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营养科的专家组成岭南胰腺外科中心,开创了胰腺癌不同分期的个体化、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及多种治疗手段综合的精准治疗模式。

如今,该中心已完成胰腺癌微创手术的全覆盖,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及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等。陈汝福本人在2018年完成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达到惊人的138台。

在将胰腺手术推向微无创化的过程中,陈汝福说有三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2018年6月

在为一位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实现零出血

2018年10月

他在一周之内完成7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5台为胰腺癌根治切除

2019年3月

创造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最快纪录,历时2小时15分钟。

陈汝福也不吝将自己的经验与全国的同行分享。“我们的态度是很开放的,经常举办学习班,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很多医生通过我们的方法,学习时间明显变短,很快就能上手,有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我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陈汝福笑着说道。

2019年4月16日上午,陈汝福将他主刀的一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进行了网络直播。患者是一位68岁的老年男性,曾有胃大部切除,多家医院望胰兴叹。陈汝福接诊后,认为其具备手术干预的指征,虽然手术难度增加,仍对这次的手术充满信心。

在手术过程中,配合着每一步操作,陈汝福将许多技术难点、要点,手术细节、注意事项以及术后管理,突发情况发生的应对和处理等等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有3000多国内同行观看了网络直播,反响热烈。“行云流水,宛如观看一场大片”是最多人点赞的评论。

不断向胰腺癌这块难啃的骨头发起挑战,陈汝福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漂亮成绩,当问及是如何做到的时候,陈汝福思忖了一下,用了八个字来总结:专心、专业、坚持、创新。

非常有基层情怀的人

除了治疗疑难重病,陈汝福还有一个工作重心——帮扶基层医院。在他看来,解决高端的医疗难题跟关注基层患者的就医需求一点也不矛盾。

或许正是由于将宝贵的10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一所县医院,陈汝福将自己的帮扶行为视为一种反哺。他曾跑过上百家县医院,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所能去帮助。

很多基层医院因他而受益,东莞市南城医院是其中之一。大约2011年底,为寻求肝胆专业学科发展方向,该院学科带头人找到了陈汝福。在他以及专家们的指路和帮助下,秉承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思想,南城医院闯出了一条“小结石,大专科”的发展道路。如今,南城医院一年胆道、胆囊的手术量达一千多例,超过东莞市其他所有医院的例数总和,已然成为一个特色极为明显的区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在当地也很有影响力。

陈汝福也因此被很多基层医院院长称赞为一个非常有基层情怀的人。

当前,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政策纷纷出台,帮扶团队一批批往下派,有的效果却不明显。

一直身处帮带一线的陈汝福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帮扶要见实效,关键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医院的需求、科室发展的需求制定一些针对性强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如果把基层不需要的科室专家派过去,即使去了也发挥不了作用,对双方来说都是资源浪费。另外,帮扶要讲究合作共赢。倘若大医院在帮扶过程中一直处于义务状态,那么它持续派出人力、物力的积极性就会降低。现实中,一些大医院为完成政府指令任务,还是在被动执行,影响了医生的积极性。一句话,根据下级医院、科室的需求进行帮扶,并努力造成一种双赢的局面,才是帮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陈汝福认为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是发挥学会的作用。

2017年10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成立,作为首任会长,陈汝福表示,为让基层医院帮扶工作更有针对性,学会将成立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为主的多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到基层医院进行调研,结合医院需求,帮助基层医院制定学科规划、技术发展、人员培养方案,也会定期到基层医院进行实实在在的帮扶。通过项目的形式,不仅让基层医院受益,也让帮扶专家收获价值,使大医院扩大服务范围。最终使医疗资源能够有效下沉,造福基层。

胰腺癌早期手术很成功可以活多久(让胰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提高15)(4)

▲陈汝福参加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活动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成立近两年来,已经成立了30多个专业委员会,广受欢迎。这个平台正按照陈汝福的设想走下去。

无论是挑战癌中之王,还是对基层医院进行有效帮扶,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陈汝福却乐此不疲。“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老百姓,为人民健康做点事情,很自豪,很满足。”陈汝福说。这像极了前文所述的他对当初为什么选择学医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忘初心,说的就是这个吧?

记者|廖维佳

编辑|杨重 苏海宁 责编|周颖怡

来源|《人之初》杂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胰腺癌早期手术很成功可以活多久(让胰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提高15)(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