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

明代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到明末清初昆曲已成为雅部王者 ,十分流行,文人学士,乐妓歌楼,戏园茶座无所不有。不论唱京剧的还是地方戏名角,都以会两出昆曲为荣。晋剧名角狮子黑乔国瑞,就是因为不会昆曲搭不了上三班,又重新苦演,二次出师。到清末民初随着地方戏的兴起,昆曲有些没落了,即使上三班也就唱那几出《嫁妹》、《草坡》、《功宴》、《宁武关》、《芦花荡》,其余《大赐福》、《小赐福》、《全福》只流到民间的票友吹打班里了。太原县的马中秋、马三秋弟兄,对昆曲颇有研究,在太原县北街“聚文会”里经常和名角票友研习。就连榆次的名票王永年也以向马三秋讨教昆曲而自荣。在晋绥边区的七月、人民剧社演出的《三打祝家庄》,石秀探庄也有约四十分钟的昆曲走边,现在只有《嫁妹》还在舞台上出现。祁县的韩子谦、郭少仙对此也是研究很深,也有谱传于世间,张林雨在编写《晋昆考》时采访的王银娃念了了不少晋昆的曲子,参加过聚文会小站村的王金玉用笛子为张林雨的演奏了昆曲《大赐福》。如今就只有在个别剧中穿插几段昆曲牌子,没有完整的剧目展现在舞台上了。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1)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2)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3)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4)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5)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6)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7)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8)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9)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10)

此曲谱为宋效煜所编辑的《晋剧音乐》中记谱,他曾得到聚文会的工尺谱。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11)

晋昆《嫁妹》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12)

昆腔活动史料:

顺治元年到十八年(1644-1661年)五台东冶拔贡徐尔香,“性旷达不羁,好声歌,蓄小戏一班,教之度曲。”(清•徐继畲《松龛先生文集》藏五台县图书馆)

顺治二年(1645年)洪洞上张村元代舞台题壁,言及昆腔名班演出了如下剧目:《大赐福》、《呈祥》、《嫁妹》、《三反》、《全福》、《宁武关》。

顺治十四年(1657年)傅山又记述道:“汉臣又发弘誓大愿,要吾方外社友侨仇犹之宫衣,群演传奇三日而贺贡。”(《霜红龛集》)文中提到“群演传奇三日”。

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上党地区的阳城上伏村上演了《春灯谜》(晋东南行署文化局《戏剧资料》1984年第1期,《晋东南曲舞台题壁》)。

康熙五年(1666年),戏剧家李渔,从北京取道山西,出游陕、甘。走到平阳(今山西临汾),因平阳观察使范正的挽留,住了数日,逗留期间,在昆腔知己宴请时,“伶工奏予所撰新词,岣《凰求凤》。”他惊呼“此词脱稿未数月,不知何以浪传,遂至三千里外也。”(《李渔全集•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

康熙十四至十八年间(167-1679年)赵城知县吕维杆筑东园、西园二别馆,并在《西园记》中写道:“今赵城署颇宏敞,广三亩许,可园,为堂二:一在池南,一在堂之南。花木环复,清影映窗间,袅袅若荇藻,中为廊,歌儿时(执)檀板唱吴俞欠于此。”(乾隆二十五年《赵城县志》)

山西平阳亢氏,“康熙中,《长生殿》传奇初出,命家伶演之,一切器用,费镪四十余万两。”(王友亮《双佩斋集》)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年)4月,孔尚任罢官,“负丙(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予驱车恒山,遇旧寅长刘雨峰为郡太守。时群僚高言燕,留予居宾座,观演《桃花扇》,凡两日,缠绵尽致。僚友知出予手也,争以杯酒为寿。予意有未惬者,呼其部头,即席指点焉。”(蔡毅编著《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三,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小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在平阳看了昆腔演出后,在《西昆词》中描述道:“太行西北尽边声,亦有昆山乐部名。扮作吴儿歌水调,申衙白相不分明。”(《孔尚任诗文集•平阳竹枝词》)

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五台县东冶镇人“彦容公字远尘,太学生。……善吹笛度昆曲,每秋获毕,横骑驴吹笛,游北里间,钱尽即返,人莫测为何如人。”(清•徐继畲《松龛先生文集•徐氏本支叙传》)

乾隆十四年(1749年),永兴班在晋城市大东沟乡贺坡村演出《蝴蝶梦》。查《藏舟》有两种,人物不同,但情节相似。《渔家乐•藏舟》为昆腔舞台上常演的一折,而梆子腔的《蝴蝶杯•藏舟》出现较晚,再加上李仰山崇尚昆腔,因此所演的《藏舟》当属《渔家乐》。

乾隆十七年(1752年),蒲县柏山东岳庙碑文载称:“东山为蒲邑巨观……至斯必聘平郡苏腔,以昭诚敬,以和神人,意至虔也。”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8月17日,“太原诸名士邀乡君子作曲子之会……顾昌如执前所得板唱《长生殿•闻铃》一套,李仰山亦执所得板唱《红梨记•窥醉》(明•徐复祚作)一套……老名士出令曰:‘今日不许唱《长生殿》、《牡丹亭》及《荆》、《刘》、《拜》、《杀》脍炙人口之曲……’”(清徐昆著《柳崖外编•曲状元》)其中所唱剧目《长生殿》、《红梨花》皆为昆腔剧目。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上层社会文人学士间昆腔的演唱情况。下面再看山村舍间的昆腔演出状况。

“李仰山曾访余于山村舍间。时村社中方演剧,仰山偶与戏箱偕至,儿童近之谓曰:‘尔是何角色?’李谬应曰:‘小生。’群赞曰:‘好小生!’即有父老邀至家,偕戏中诸脚色饭之。饭后,李即登台演《藏舟》剧。余自台下观之,酷似仰山。演毕遂穿巾服下台,携手至余家。”(同上)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前,铜革是(今沁县南)演唱《拜月亭》。(光绪七年(1881年)《续沁源县志》)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蒲县柏山东岳庙碑文称:“乾隆丙辰岁,东神山纠首老先生等十位,因土戏(指梆子腔)亵神,谋献苏腔。”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沁水县潘庄乡中潘河古台顺兴班演唱《茶坊》。(《晋东南戏曲舞台题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我国旧石器中期的襄汾丁村遗址处的一座民居内正厅前檐的横檐板上,雕刻了四幅有戏剧故事情节的场面:自右至左,第一幅为昆晋昆《宁武关》。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绛州试院由伶工“九月初八日,……演《狮吼记》,跪池尤佳。”(清李燧、李宏龄著黄鉴晖校注《晋游日记》)

同年,泽州(今晋城)试院……腊日,时演《雷锋塔》。(《晋游日记》)

山西蒲州永乐镇舞台题壁有嘉庆八年(1803年)、十三年(1808年)仁义班先后演出折戏《刺虎》。(《蒲州梆子剧目辞典》)

道光元年(1821年)蒲县柏山东岳庙“东神山补修各工并增三处戏钱碑记”的“碑阴续批”,从第16行起记有“三月演乐,旧规觅自外境,正日不用乱谈(弹),恐亵神也。”

地处偏僻山区的山临县歧道乡府底村戏台有德胜班的演出题壁,记录了三天的演出剧目,其中第三天晚上演出了昆腔戏《宁武关》,落款为道光十四处(1834年)四月十七日。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蒲县柏山东岳庙“重庆圣寿并(增)三处戏钱碑记”的第8行起记有“于三五七月演戏额项内量为附演出此剧《天官赐福》。”

同年,洪洞县上跑蹄创建的老君庙的大殿正门楣隔扇上,绘有戏剧壁画六幅,其中有晋昆《芦花荡》。

代州有同治六年(1867年)代州城内“老昆班”的舞台题壁。

大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七日,蔚县曹疃村真武庙乐楼东戏台题壁之演出剧目有昆腔《乾元山》。蔚县原属山西大同府,后划归河北。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至光绪初,昆腔演出已遍及山西全境。

上党梆子历来凡有演出,头一场必演昆戏。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路梆子中由狮子黑乔国瑞等领衔主演的《嫁妹》、《草坡》、《功宴》和《芦花荡》等晋昆戏,演遍晋中广大城乡。1935年,曾赴北京前门外广德楼戏院演出了《嫁妹》、《功宴》。

另据王易风老先生称:1947年春夏之交,晋绥边区吕梁剧社一队,在山西中阳县水峪村排演了晋剧移植新编历史京剧《逼上梁山》,由齐燕铭导演,铁可扮林冲。林冲在枪挑酒葫芦去打酒的路上,即唱昆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山西省汾阳鼓锋晋剧团曾上演晋昆《闹龙宫》;1953年,又上演了《宁武关》。

1958年,晋中晋剧团由王永年导演,贾炳正司鼓,秦亮吹唢呐,刘光明扮演钟馗,排练上演了晋昆《嫁妹》。

1962年,山西省文水县晋剧团根据中央文化部指示精神“翻箱底”,挖掘出《嫁妹》,加以整理后上演。

1983年,山西省文化厅科教处为晋中地区艺术学校拨出专款,排练两个多月,上演了晋昆戏《草坡》,由山西省文化厅录音录像,留做资料。

1992年10月9日,晋剧首出国门,太原市赴日晋剧艺术交流演出团习往日本进行了11场演出。在《慈无量与钟馗》中,梅花奖获得者晋剧小生郭彩萍反串花脸扮演钟馗,用晋昆来演唱,赢得了多达32次的热烈鼓掌。

在晋东南的上党梆子,有昆梆罗卷黄之说,昆腔保存的较为完好,其它梆子只有在个别戏中可见一二。

在迎神赛社时,头场首先是演唱昆腔《大赐福》、《加官封相》、《福禄寿挂字八仙》、《富贵长春》、《舞花上寿》、《大上寿》等神戏。这种赐福、堆仙、加官和祝寿的礼仪形式和具体程序十分繁杂,用人很多。这些昆剧的大致情节是:《大赐福》,系首先由四将、二童子引赐福天官上场,召各位福星来见。接着,寿星、五谷神(牛郎)、织女、张仙、财神等到来,他们一同“下凡”、“赐福”。到了“飞云福地”,众福星各司其事,把各样的福赐给乐善好施之家。最后,魁星上场调斗、点元以毕,众仙各归终南山。《加官封相》,一人在场上舞唱。从听唱曲子与唱词来看,《加官封相》即苏秦所唱的《金印记•封赠》。《福禄寿挂字八仙》,王母娘娘、八洞神仙和福禄寿三星上场,互致祝贺之辞。最后,众仙齐挂“寿”字,一同奉曲,庆贺长生不老。《富贵长春》,开始由“四值功曹”上场呈本,一仙旦将本传入。接着四童子引出赐福天官,召来各路福神,同下凡间向乐善好施之家赐福。八洞同也捧来了四季长春之花。最后,还有仙猿献桃,欢乐而终。《舞花上寿》,先由云童引老寿星上,老寿星选召西池王母、麻姑仙二位一同驾云来到凡间积善之家,舞花献上寿桃,在寿宴前祝贺福寿年高,共同欢庆。《大上寿》是上党昆腔中规模最大的一出神戏,登场人物达五十余人。其内容是:八仙陆续上场。接着,寿星、祖师、孙悟空等上。皆依次唱曲。王母娘娘上场,花排9张桌子,王母娘娘和众神仙饮酒,另有两位仙女斟酒。孙悟空离坐扛来蟠桃一枝,在桌前舞唱。众极尽欢娱,并对成一“寿”字挂起,为王母娘娘庆寿。最后出16个男童子,每人手执两束花;16个云童,每人手执两片云板,穿花舞唱。唱毕,一层云板一层花束,共四层排列台中,花团锦簇。王母娘娘与众仙站到桌上,一同唱曲结束。其演出氛围颇为壮观!在晋中地区,按传统风俗,农村的庙会颇多:如固定日子的戏,三月三是真武大帝的庙会,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大帝的庙会,四月初八是奶奶庙祈儿女的庙会,五月十三是关帝庙关老爷的庙会。有的庙会戏是定月不定日,如粮行的添仓戏,四、七月龙王庙的雨戏。有的年份,夏秋之间久旱不雨,民间到处结社祈雨,最后都得唱一台安神戏。据初步了解,仅太原与吕梁一带,其庙公每年即有900个之多。这些庙会,年年演戏、月月演戏、甚至日日演戏。敬神的昆腔戏,像《大赐福》、《全福》、《长春》、《呈祥》等必不可少。因此,庙会戏的频繁演出,不但促进了各演出班社晋昆戏的大量排演,而且成为晋昆戏尤其是敬神的晋昆戏,赖以生存发展的温床。

30年后的成昆(曾经辉煌的晋昆)(13)

《花月痕》,清魏秀仁所作小说,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全书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为眠鹤主人撰,栖霞居士评。较早版本为清光绪十四年木刻本、光绪十八年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铅字排印本等。

此书流行于清末狭邪小说及鸳鸯蝴蝶派小说浪潮之前,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到狭邪小说的过渡环节,像徐枕亚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此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痴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痴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书描写韦痴珠、刘秋痕和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与妓女的故事,叙述他们空达升沉的不同遭遇。韦、韩角逐官场,流连妓院。韦风流文采,名倾一时,而怀才不遇,终身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韦,以身殉情。韩则飞黄腾达,累迁官至封侯;采秋终于归韩,亦得一品夫人封号。全书布局巧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哀艳凄婉。其中刘秋痕,虽堕娼门,但不甘沉沦,以死殉情,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少见的一处身遭侮辱损害而奋力抗争搏斗的光彩照人的妓女形象。

书中文人歌妓对于昆曲是习以为常:

酒行三巡,曼云等出位,走到正面席前,以次呈上歌扇。秋痕、丹翚也站起来。荷生就随意将各人都点了,只把秋痕的扇子握在手中,且令归坐。慢慢的让酒吃菜,听那曼云等或二簧,或小调,抑扬亢坠,百转娇喉,合着琵琶、洋琴、三弦诸般乐器的繁音促节,已是眉飞色舞,豪情勃发了。

好一会,曼云等以次唱完。小岑笑道:“如今该是秋痕昆腔一开生面了!”荷生便向秋痕笑道:“你这扇上大半是《燕子笺》、《桃花扇》、《西楼记》、《长生殿》,可见是个名家了。只是你有会得全出的没有?”秋痕站着答应道:“只有《长生殿·补恨》旦曲是全会的。”荷生喜道:“好极!我就请教这一出。”剑秋笑道:“我虽不懂这些,只全出旦曲,就是难为人的事。”秋痕道:“不妨。”于是大家静悄悄的。荷生要过鼓板,亲自打着;教坊子弟吹着笛,弹着三弦,听秋痕敛容静气的唱道:

“叹生前,冤和车,才提起,声先咽。单则为一点情根,种出那欢苗

爱叶。他怜我慕,两下无分别。誓世世生生体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

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断生绝!”[普天乐]

荷生见秋痕一开口已经眼眶红了,到未了“只落得死断生绝”这一句,竟有忍不住泪的光景,便将青萍才泡上莲心菜亲手捧给秋痕道:“你吃了这钟茶,下一支我唱吧。”便一面打鼓板,一面唱道:

“听说旧情那些,似荷丝劈开未绝,生前死后无休歇。万重深,万重

结。你共他两边既恁疼热,况盟言曾共设!怎生他陡地心如铁,马嵬坡

便忽将伊负也?”[雁过声]

小岑、剑秋俱拍案道:“好!”荷生笑道:“我们少唱,板眼生疏得很,不及他们的娴熟。”秋痕道:“韩师爷板眼自然是讲究的,我们班里总不免有含糊处。”便接着唱道:

“伤嗟,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魔劫,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

君王怎护臣妾?安甘就死,死而无怨,与君何涉!怎忘得定情钗盒那根

节。”[倾杯序]

荷生喝声“好”,便说道:“未免有情,谁能遣此?”

剑秋道:“词本好的,秋痕又能体会出作者的意思,抑扬顿挫,更令人魂销。”荷生道:“我要浮一大白了!”于是丹翚执壶,秋痕斟酒,剑秋、小岑、荷生俱干了一大杯。秋痕归坐。小岑道:“如今我献丑吧。”便讨一钟茶,漱了口,唱道:

“你初心誓不赊,旧物怀难撇。是千秋惨痛,此恨独绝。谁道你不

将殒骨留微憾,只思断头香再薰。蓬莱宫阙,化愁城万叠。怕无端又令

从此堕尘劫。”[玉芙蓉]

大家都拍手道:“好呀!”子慎道:“我从来不晓得小岑会昆曲,今日才请教呢。”小岑向秋痕笑道:“贻笑大方!”秋痕便也向着小岑一笑,接着唱道:

“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四万转情难灭。双飞若注鸳鸯

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小桃红]

秋痕唱了这支,眼眶又红了。

小岑瞧着,便说道:“等我再效劳吧。”接着唱道:

“那壁厢人间痛绝,这壁厢仙家念热。两下里痴情恁奢,痴情恁

奢。我把彼此精诚,上请天阙。补恨填愁,万古无缺。”

秋痕背过脸,接着唱道:

“还只怕孽障周遮,缘尚塞,会犹赊!”[大催拍]

荷生笑向秋痕道:“以下便是尾声了。”就唱道:

“团圆等候仲秋节,管教你情偿意惬。”

当下秋痕向着荷生一笑,也背过脸接着唱道:

“只我这万种伤心,见他怎地说!”

秋痕唱完,荷生十分欢喜,教丹翚斟上大杯酒,和小岑、剑秋每人喝了三大杯,四席上缙绅也随意饮了几杯。丹翚陪了三大杯,秋痕量小,只得将小杯陪饮。荷生道:“先前散步,瞧着堤边预备有船,我们出些酒,到船上去坐一回,也算不负修楔良辰。”大家俱欣然愿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