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中有水族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水族,自称rensui即sui人,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市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安县、南丹、宜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来宾市,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有少量水族人居住。 贵州三都水族绝大部分的老人说祖先来自江西省(有的说是江西吉水等地),其文化是水书,一般认为sui为睢水,主要通过历史上号称“人流走廊”的江西省而转向它地“骆越”区域。 两次大规模基因学研究证明水族先民是西北地域民族的血缘。综合各方面资料,可以看出:水族先民的迁移史经历了中原—西北—南下的过程。 水族服饰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男装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与周围汉装无大差别,倒是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水族妇女织的“水家布”(即九阡青布)纱质精细均匀,所染青、蓝、绿色皆深透耐洗,早在百年前就闻名远近。水族独创的豆浆画印染工艺技术,相传已有700多年历史,其印染品更是深受人民喜爱。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都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得花枝招展,风采翩翩。此外妇女刺绣的背带更有艺术性。说是“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它是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再加上其它色彩丝线,先把各种图案分别刺绣好,最后将绣好的图案拼镶到背带布料上做成的。背带美观实用,是母亲给出嫁的女儿最好的礼品。 水族妇女在婚前喜用浅蓝、绿色或灰布做成便服长衫,上衣多以绸缎为衣料。衣身衣袖都比过去收缩,显得贴身利索有曲线美。胸佩绣花长围裙,头包青白布长条巾,素雅文静。已婚妇女的袖口、环肩、裤脚口,都镶一道蓝杆花边做装饰。长发梳成一把盘于头顶,从右侧插梳子固定。有的妇女在头巾外又横扎白巾,有的直接用花格方头巾包头,传统而不失时髦。 婚俗礼仪 水族婚俗留有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游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方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伞步行在前,接亲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前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在秋冬举行。 水族有招赘的习俗,男方入赘女方家,婚礼程序大同小异,只不过以女娶男嫁的方式进行。婚后夫妻感情不和也可以离婚,但限制甚严。若是女方先提出,则要偿还男方结婚时花费的钱财。 在过去的水族社会里,还盛行着一种姑舅表婚的习俗。即姑母的女儿得嫁给舅父的儿子作“回头亲”。如果舅父无儿子或者年龄不相称,才允许对外开亲,但得付给舅父一份外甥出嫁的资财,又叫“外甥钱”。 水族姑娘出嫁后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是挑水。 语言文字 水语 水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种已经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文字,但只有400多个单字,且多用于巫术活动。这些文字全靠誊写抄录,没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书基本一致。大部分水族人不认识。他们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 水书 “水书”是水族古老文字,水族将它称为“泐睢(lesui)”,“泐”即文字,“睢”即水(家),“泐睢”意为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17个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文字,水书即为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水书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水族的古文字、水族书籍的通称。水书还有其他的荣誉称号:比如水家人的“易经”、“百科全书”,是解读水族悠远、沧桑、苦涩历史的重要典籍。同时,水书还被誉为“华夏古文化宝库中一块珍贵的活化石”,是象形文字未开发的最后领地。几千年来,水书因其神秘的文字构造和特殊的用途而成为一种“被压迫和被限制”的文字,在民间艰难地传承着。 从如今的研究成果来看,水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巫术用书。水书的制造时代极为古远,有学者推测,水书源头可追溯至夏代,而且“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水书制造之地点,初在西北一带,由北方次第传入江西,再由江西迁入贵州省,“乃携之俱来”。 水族古文字的结构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类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汉字,即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形体的写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密码符号。书写形式从右到左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如今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主要以花、鸟、虫、鱼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图腾物如龙等所撰写和描绘,仍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水书,一个仅有八百多个单字的文字体系,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在水书研究领域浸淫多年的潘朝霖认为,水书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水书是水族固有的文化,水书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是中华古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个文字体系显得十分“稚嫩”与脆弱,但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本身就显得十分神秘。水书储存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水族社会的范畴,“礼失求于诸野”,从水书中蕴含的一些信息中有助于解开中原古文化的内涵。另外,在全国56个少数民族中,有自己语言和传统文字的民族约为三分之一,才有40万余人的水族就占其一,这很值得研究。而且,水书是水族信仰文化的重大集成,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珍贵典籍。 2015年,中国唯一水族自治县结束水书传承传男不传女历史。 水族饮食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 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