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

醉美古敢·水族传奇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1)

“滇黔多奇秀,心醉在水乡。林下赏幽泉,篱边闻稻香。风来吹波皱,禽惊避客翔。晚照阡陌绿,游目动衷肠”。以“寻梦”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中,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水五寨”之一的补掌村从200强中脱颖而出,以优美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获得评委高度认可,荣获“寻梦•2015年中国最美村镇最佳农家乐奖”,这也是云南省参与评选村(镇)中唯一荣获该奖项的村(镇)。2016年,古敢水族乡在新华网云南频道承办的“最云南·新发现”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16云南十大特色旅游新地标”,古敢水族乡补掌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水五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令越来越多的人所神往。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2)

神秘水书

水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她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被称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水书”在水族民间称“泐虽”,即水族人的书。水书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一些“水五寨”人通水汉两种语言,在重要的景点和文化场所,能看到古老神秘的“水书”。水族民间教授水书的人被称为“水书先生”,在水族民间有相当尊崇的地位,水族拜师学习水书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拜师程序,和古代汉族进入私塾时拜至圣先师孔子不同,他们拜的是水族正神陆铎公。当拜师弟子要求师从某一水书先生学习水书时,这位水书先生首先会根据拜师弟子的个人情况,衡定是否将其招收为徒。确定可以招收后,由水书先生测定最佳日子和时辰,通知拜师弟子在那一天准备好各种祭祀物品,等待水书先生携书而来,举行拜师仪式。仪式祭品通常有:六碗米酒、若干水书、若干煮熟的水牛皮、一碗糯米饭、一盘刀头肉、一碗生米、六双筷子、六条煮熟的鱼、一只活的花母鸡、一碗蘸水、钱币若干等。水书先生首先要于供桌前念诵祝词施礼,恭迎陆铎公前来享用祭品,授业、护佑和指点。在这一仪式上,水书先生通常要念三至四次祝词,第一次祝词后,参加拜师仪式的所有人(一般都是男子),要与陆铎公共同分享供桌上已煮熟的各种美食,并象征性地饮用一些美酒。第二次祝词后,就要将花母鸡杀掉,将其血象征性地溅于仪式供桌旁,将其毛象征性地拔于仪式供桌边,然后将母鸡处理、煮熟,用鸡血煮粥。在这个间隙里,水书先生稍作休息后,就将其带来的水书逐一授予拜师弟子。待到母鸡煮熟、鸡血粥煮好后,作第三次祝词,仪式中的所有人要与陆铎公共同分享鸡血粥、分食那只刚煮熟的母鸡以及供桌上所有的美食、美酒。待大家“酒足饭饱”后,仪式进入尾声,水书先生作第四次祝词,将陆铎公送走,水书启蒙拜师仪式基本结束,拜师弟子将放在供桌上的水书从头至尾翻一遍,算是仪式圆满结束。

请陆铎公时水书先生用水语念颂道:“好啊,好啊!有好的时候,有好的时辰,有上好的肉,有好的粥饭,有好的食物。过了旧年到新年,过了一年又一年,才过丁亥年,刚到戊子年,过了五月底,又到六月底,过了六月,到了七月,进入八月,到达九月,过了十月,进入十一月,现在是第七元甲子,现在是正卯日卯时。他,不知请谁来教他从善,也不知让谁来教他为善,只有劳烦您陆铎公,甲子公、甲乙母。您懂水书,且善运用。先人们需要您来教人从善,祖辈们要您来训练人们的为善技能。现在我们也不知哪辈子顺,也不知怎样才能享福,更不知什么时候有好日子,才向智者、能者求教,才请教你们六位圣贤,还问了三个能者(水书先生),(一共)问了九位智者。现在是第七元甲子,在正卯日卯时,有“天罡”日在前,有“五福”、“大旺”日在后,我们才按方摆供桌,才去别的村寨找,才到本寨子里选,才找来(各种美食美物)摆上。得来的不是别的,是坛刚烤出的酒,是窖藏多年的酒,是肥美的肉,是味香的肉,是上好的米饭,是糯米糍粑,是煮熟的供米,是蒸熟的糯米,是公猪(已阉割的)肉,是公水牛皮,是六条排在一起的鱼,是上等的土布,是十二块大洋,是一只好母鸡,(这只鸡)养了三年五载,(装得)满满一鸡箩,这只母鸡体貌斑驳。今天有黑书才拿来给您翻,有白书才拿来给您看。今天请您来,教他测“甲”就得“甲”,测“丙”就得“丙”,测“壬”就得“壬”,测“癸”就得“癸”……请您从哪里来,邀您从何处来,请您在岩石堆砌、河水分流的地方,您也要来;在祖先繁衍、人类诞生的地方,您也要来;或在燕子洞脚,在蝙蝠洞口,或在好的地方,在富裕的地方,您也要来;经过荆棘的路途,或置于不太好的方位,您要跟着小风前来,要随着大风前来,请您从卯方来,请您从丑方来,请您从子方来,三方已摆罢,六方已备齐,三方已来,四方已到,五方已齐,六方也纷纷前来 ,来到我们的寨子里……”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3)

传统节日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年的本义为“年,谷熟也!”古代“谷熟庆典曰过年”,在汉文化中过年的时令和内涵与“年”的本义已完全不同,唯独水族历法中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与年的本义相吻合。

水族在宗教信仰上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神,这与他们择水而居、承续先民稻作文化有直接渊源。在他们所信奉祭祀的诸神中,与禳灾纳福、安居乐业、六畜兴旺、稻谷丰收密切相关,由之而衍生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水族文化。本民族固有的传统节日主要以祭水神、地神、山神、谷神为内容。

二月二祭白龙,由村寨统一在俗称“龙抬头”的“二月二”这天组织祭祀,以红公鸡或白公鸡、黄公鸡、黄母鸡,并备饭菜、果品、香纸等到龙潭祭祀,祈求小白龙保佑村寨不要下白雨毁坏庄稼。

三月祭龙节是水族最为隆重热烈的节日。补掌河流域水族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蛇场天在石山脚龙潭边“祭龙”,祭祀是在一颗固定的风水树下,树前摆两块石板并在石板上杀猪供奉龙王。祭祀时选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也叫老麽),用水族语言祷告,作拜词,祈求龙潭水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麽在念祝词和请神时要看卦(用牛骨或树棒制成),以卜是否顺当。祭祀龙王的念词汉语化为“赫赫洋洋,水生龙潭,杀猪宰鸡,祭献龙王。甲乙丙丁,风调雨顺,子丑寅卯,龙凤呈祥。年年岁岁,平平安安。水生龙潭,赫赫洋洋。”1985年当地政府农历“三月三”在石山脚举行盛大活动欢庆这一水族传统节日,1993年富源县委政府为庆祝古敢水族乡成立五周年,于“三月三”这天在古敢乡组织规模空前的庆祝活动,由此,“三月三”便约定俗成为当地祭龙节。在三月祭龙节上,水寨人身着民族盛装,聚于龙潭边,敲响水族铜鼓,载歌载舞,对歌摆白,好不热闹。水族铜鼓,鼓面鼓身皆有工艺精湛的图案花纹,配有瓮桶,鼓棒,铜鼓栓在铜鼓架上。水族人以特有的手法击鼓,击鼓的方式为一人击鼓,一人抱瓮桶,击鼓人右手执棒打鼓面,左手执棒打鼓腰,抱瓮桶人在鼓后按节奏往里抽动,铿锵有节的打击乐为幽林碧水平添了一份浑厚。

除了祭龙节而外,水族还有农历六月祭山神和谷神、农历十月祭牛神等。农历六月是水历十月,被水族当作“绿色生命最旺盛的季节”,他们选择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卯日祭土地神和谷神,俗称“借卯”。每到十月初,水寨人就会用新米舂粑粑祭祀牛王,并用粑粑喂家里饲养的牛,民间谚语曰“十月不舂粑,牛魂不归家”。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4)

水族服饰

水族服饰古以短衣长裙为主要特征,民国以后逐渐易裙为裤,以火麻土布做面料,喜染深蓝靛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族女性的服饰,上身为紧身窄长袖右开襟,襟沿镶绣有花边,与汉族“姊妹装”颇相似,但袖长而窄、身短而紧是与汉族“姊妹装”的微小区别。裤的腰、臀部较紧,裤管较宽,把水族女性自然天成的曲线美衬托得恰到好处。已婚女子胸配绣花长围腰,发髻打成螺旋形,外套马尾毛编制成的发套,俗称“打转”。未婚女子则系做工精细的半截小围腰,与白族姑娘的小围腰有相似之处,头发梳成一束盘在头上,外包头帕“包头”。水族包头,过去一般都是自纺自制的白布或靛青布,并有严格的规定,女的长1.2丈,宽0.9尺,包头最外截面做成丝缕状的“耍须”。包戴包头是把头帕宽折成对折或三折,然后一圈一圈缠绕在头上,形成一个大盘。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5)

民间歌舞

水族歌谣曾由富源县文化局于上世纪80年代历时1年多抢救整理,收集原生态水族歌谣8千多首,后于2002年正式出版《富源水族民歌》共收录4千多首。水族歌谣常以居住区域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生产生活用品等即物比兴,在“三月三”对歌中,水寨人往往以歌定情,一唱一和相连不辍的山歌好似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反映出水寨人特有的机智和风情。

水族民间舞蹈主要有“狮子舞”、“木叶琴舞”、“梳妆舞”、“竹竿舞”等。“狮子舞”源于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据传说唐僧西天取经给水族人民带来谷种,因此用“耍狮子灯”来纪念唐僧师徒;“木叶琴舞”是水族男女青年增进感情交融的舞蹈,在空旷开阔的地方,一人吹奏木叶,一人弹奏月琴为舞蹈领班人,其他人在音乐的节奏声中翩翩起舞;“梳妆舞”是一对水族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舞蹈,由一男一女表演,男的舞扇,女的舞帕,由打击乐烘托气氛,有说有唱边歌边舞;“竹竿舞”是反映水族人民生产稻谷过程中的舞蹈,其主要内容为表现栽秧、收割、打谷的劳作形式。“吞口舞”为古敢水族所独有,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由专业工作者在水族吞口的基础上,创作的“水族吞口舞”轰动艺术节,获得最佳表演奖。此后又将该舞蹈返回民间,经受检验,成为古敢水族人民接受并喜爱的一种民间特色舞蹈。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6)

古老传说

民间珍藏着水族古老的族徽配饰,正面为鱼、鸟图腾物图案,背面为水字形图案。水族以鱼为祖先的化身,认为水族源于鱼,所以在水族社会“鱼”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住宿并记载过的古敢“鱼化龙”就烙印着古老的水族文化,源于“水五寨”的“吞口”传说也是水族文化的折射。

补掌村一带水家人有悬挂“吞口”的民俗,一般将其挂在民宅堂屋正门头上,用于镇宅,保佑家庭的平安和主人的康乐。“吞口”水语称为“及根”,意思是有什么就能吃什么,具有吞灭一切灾祸邪恶之意。传说很早以前,在补掌、热水、大寨一带,由于气候炎热,烂塌子丛生,易发瘴疠,这一带的水族人民死亡过半。于是寨中族老到补掌河源头龙潭祭祀,他们杀猪宰鸡,乞求龙潭龙王显灵,驱赶瘴疠,保佑平安。就在这一天夜里,守祭坛的人突然听到龙潭里锣鼓喧天,唢呐悦耳,一条金鳞银甲,眼如铜铃的大鱼冒出水面,尾随它的鱼称之为“大王”,对龙潭美景流连忘返,随从告诉它此地瘴疠横行,“大王”应早归龙宫,确保平安。鱼“大王”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要变成‘吞口’,一毒降一毒,毒毒是怪物,以毒攻毒,以邪压邪”。于是它变成了一个人首、犬耳、凸眼、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的“怪物”。水族人民一传十,十传百,讲“吞口”是神灵,是驱赶瘴疠的舍身。“吞口”为富源水族所独有,主要流传于古敢水族乡补掌村一带,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名录。“吞口”大致有五种造型:(1 )“猩猩必煞”:黑鹰眼、红耳红剑、四颗獠牙,能吞灭散播瘟疫和火灾的厉鬼。(2)“凶神恶煞”:白凤眼、白鼻白剑、红须红牙,能吞灭克人毙畜的妖怪。(3)“双剑雾煞”:红脸鹰耳、一口獠牙、口含双剑,能吞灭破坏阴阳五行协调的妖魇。(4)“凶神八煞”:白眼红耳、四颗獠牙、八枚平齿,能吞灭八方鬼魇。(5)“送子行煞”:凤眼红须、白鼻黄剑、多枚平齿,能吞灭妨碍生殖的邪魔。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7)

稻作文化

水族是我国最古老的稻作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水五寨”盛产香米,俗称“毛稻米”,因稻壳上绒毛较多而得名。香米晶莹剔透,米粒细长,呈椭圆状,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誉。1991年被评定为云南省水稻优质品种,1992年被评为部优产品。当地还盛产优质糯米,“六月六,粽粑熟”。每到这一时节,村民们选用当地新鲜船竹叶洗净,以当地优质糯米为主料,配上洗净晒干烧成灰的糯谷草、芝麻杆,佐以几味可口的佐料,制作成形似马脚杆的粽粑,成为一道人们津津乐道的美食。稻香四溢、溪流遍布、气候温润,水寨人又利用这片肥沃的原田饲养鸭子和种植小黄姜,制作成独具风味的姜子鸭。近年来,“水五寨”依托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使浓郁的文化积淀闪烁出新的光芒。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8)

择水而居

“好水滨,构楼居”是水寨人居处的一大特色。水族村寨大多座落在低丘和河谷槽区,水族民居在成型的过程中,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较为鲜明的区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结体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一是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当地水族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村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交通顺畅,整个建筑群与山水融为一体。

二是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全寨家家户户的房屋坐向均为统一方向,高墙封檐,黑瓦青墙,装饰以水族图案,融古雅、简洁与清秀于一身。

三是烙印民族智慧的内部空间。宅居结体多为一间正房、两间耳房的院落式建筑。人畜分离,功能齐全。正房为硬山顶穿斗式单檐木石结构,内为一楼一底,楼底一般为三间,中为厅堂,具有客厅的功能,厅堂两侧具备居室和厨房的功能,厅堂和两侧相对独立又相互联通,楼上具有储粮的功能。正房前面两侧建耳房,用于关养牲畜存放农具。耳房左右相同,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故左侧耳房略高于右侧耳房。厅堂前方是院落,采光通风,种植花木。正房、耳房构成一个“小天井”,造就出稻作文化养育下的水族人特有的自足型家庭生存空间。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9)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10)

云南沧源岩画作品(诗画富源醉美古敢)(11)

文/陈利雄 图/邓成斌、张政伟等(部分图片佚名,感谢图片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