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逊花园平面图:麦迪逊花园的设计师被杀
1906年6月25日,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灯火璀璨,名流齐聚,屋顶剧场内笑声不断。
今晚是《香槟小姐》(Mam'zelle Champagne)的开幕之夜。舞台上,首次亮相的女演员莫德·富尔顿吸引了许多目光,观众席中也不断有人走动谈笑。气氛很快活,大家都挺忙,没人注意到哈里·K·索接下来要做什么。
哈里的手指痉挛般抚摸着外套,神情瞬间异常骇人。他挣开了妻子,站到了走道旁的绿植后面,盯着前方某处,随后像是下了某种决心般,大步走到舞台前,又转首折身,将不知何时掏出的左轮手枪对准了一名男子,连开三枪。此时,演出正走到“我能爱上100万个女孩”这一幕。
漫画家重建的麦迪逊广场花园谋杀案
被杀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斯坦福·怀特,麦迪逊广场花园便是出自他之手。而开枪者,哈里·K·索是匹兹堡煤炭大亨的继承人,身家百万的超级富豪。媒体闻讯蜂拥而来。这起惊天惨案牵涉到上流社会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短时间内不会有比这更具噱头的新闻了。
斯坦福·怀特
“天才竟然被杀死在自己的作品里”。没人抗拒的了这种希腊式悲剧的魅力,大众迫切地需要知道真相。
1. 荡秋千的少女很快,《纽约时报》不负众望地从目击者口中得到了一些线索:在踉跄逃出剧场前,有人无意间听见哈里说:“他毁了我的妻子。”
6月26日的报纸头条
哈里的妻子是谁?对于大部分美国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道送分题。她是纽约最耀眼的明星,《名利场》、《芭莎》、《描画者》和《妇女家庭杂志》等报刊杂志的常客,当时最著名的插画家查尔斯·吉布森以她的形象为蓝本,创作了许多标志性的20世纪初美丽而独立的美国女性。想要用她的形象宣传产品的公司数不胜数,从烟草卡片、明信片、到面霜、啤酒托盘、彩色石版画,甚至可口可乐公司的日历上,都能看到她年轻娇艳的面庞。
伊芙琳·内斯比特
她是女性杂志最受欢迎的模特,也是美国男性最渴望拥有的女人——伊芙琳·内斯比特。
一个绝世美人,和斯坦福·怀特能扯上什么关系?媒体心知肚明。虽然这位建筑设计师一生佳作无数,波士顿公共图书馆、麦迪逊广场花园、华盛顿拱门等地标性建筑堪称美国骄傲,但相比起专业领域的成就,他流连花丛的本领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八卦小报将他形容为一个“高大的掠夺者”,事实上也并没有冤枉他,因为就连他的曾孙女也在传记中委婉的表示他“对年轻漂亮的女孩有着特殊的欲望”。1887年,斯坦福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合资开办了一家秘密俱乐部,专门用来饮酒作乐。时常有涉世未深的女孩被权力和金钱蛊惑,被他们带去那里,供他们淫乐。
然而,有钱人的“会玩”总是能够突破公众的想象极限。谋杀案发生没多久,媒体就调查到,秘密俱乐部并不是斯坦福最臭名昭著的主意。在他有个隐秘的房间,墙壁和天花板上全是镜子,在房间里放置着一架红色天鹅绒秋千。他经常会要求被他带去那里的漂亮少女裸体坐在上面打秋千,而他和他的伙伴们则会用充满痴迷和垂涎的目光盯着这件动人的“艺术品”。
电影《红丝绒秋千上的少女》
伊芙琳·内斯特怕是也没有逃过魔爪。
那么整件事情就很好理解了,国民女神曾被金钱和权力驱使,委身于岁数可以做她父亲的花花公子,被迫做他的“秋千情人”,放到现代社会也是爆炸性新闻。女性贞节仍然和家族的荣誉不可分割,作为丈夫私有财产的妻子被玷污是对男性尊严的极大挑衅。哈里作为嫉妒上头的丈夫,一枪崩了斯坦福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真相就这么简单吗?媒体继续深入挖掘,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
2. 吉布森女郎一切还是要从伊芙琳说起。
像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女明星一样,伊芙琳有着极为困苦的童年。1884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附近一个小镇的她,11岁就失去了父亲,只能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伊芙琳的母亲是极其合格的家庭主妇,却不具备任何赚钱技能。繁荣的镀金时代对这个穷困潦倒的家庭没有丝毫怜悯。
即便不看镜头,男人也无法阻挡伊芙琳的杀气
为了养育一双儿女,伊芙琳的母亲来到纽约,在沃纳梅克百货当售货员。14岁的伊芙琳和12岁的弟弟也要去帮忙,他们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也只堪堪能够糊口。
困窘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伊芙琳的美丽,相反,如被砂砾打磨后的珍珠般,少女绽放出动人的光彩。一位艺术家被伊芙琳的魅力所吸引,邀请她做自己的模特。这使伊芙琳第一次只要站在那里就轻松挣得了1美元。
虽然这时的美国已经咆哮着冲入了新纪元,但抛头露面模特工作仍不被认为是好女孩的选择。伊芙琳的母亲犹豫过,但冰冷无情的贫穷却可以摧垮人所有的信念和坚持。伊芙琳的母亲妥协了,纽约艺术界迎来了他们的缪斯女神。
插画家查尔斯·吉布森1905年作品《女性:永恒的话题》
一开始,伊芙琳为摄影师乔尔·费德勒做时装模特。无需刻意培训,她仿佛生来便知道如何为作品注入灵魂。即使她在镜头前很少笑,总是微微抿着唇,眉梢眼角透露着脆弱的忧郁。但这却使她变得极富有魅力。纤瘦苗条,胸臀丰满,蓬松的长发蜿蜒在S形曲线上,古典女性的柔美和新时代女性的自信在她身上完美融合到了一起。无数人为此痴迷不已。
吉布森女郎
伊芙琳成为了纽约炙手可热的新星。1901年,她开始转战演艺界,加入了百老汇芙罗洛多拉合唱团。尽管没有什么表演经验,但是,嗨,她站在那里就是无可争议的风景。各大报刊的影视专栏追逐着她的身影,剧院门口每天都不缺陷入爱河的男人。
3. 潘多拉魔盒如同前面我们所说,这样一位尤物不可能被狩猎中的花花公子放过。斯坦福说服了另一位芙罗洛多拉合唱团中的女孩,将伊芙琳约了出来,参加专门为她举办的“社交午餐会”。这位46岁的已婚老男人表现得彬彬有礼,虽然伊芙琳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太老了”,但很快,游戏花丛的高手便用风趣的谈吐获得了小姑娘的好感。
斯坦福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他大手笔地送伊芙琳珠宝和别墅,和她的母亲成为“好朋友”的同时,又热心地安排她的弟弟去了军校。伊芙琳的母亲就此将斯坦福当成了她们家的“大恩人”,并坚信他对于伊芙琳充满着“父爱”。
很多人相信伊芙琳的母亲就是为了钱将她卖了。
伊芙琳的母亲很快被哄得团团转,放心将伊芙琳交给了斯坦福,而自己则返回了匹兹堡。然而她前脚刚走,恶魔很快便露出了獠牙。一天,斯坦福安排车去将伊芙琳接到了他的一栋别墅中,声称要她出席一个宴会。但当伊芙琳赶到时,却发现一个客人也没有。斯坦福向她解释说客人们可能迟到了,请求伊芙琳喝点香槟,在这里多等一会……
等到伊芙琳再次恢复意识时,她发现自己赤身裸体的躺在床上,大腿上的鲜血还未干涸。
谁也不知道,过分年轻的伊芙琳在一切发生后是如何应对的。只是1901年12月伊芙琳生日当天,斯坦福赠送了一条珍珠项链,三只钻石戒指和一套白狐狸皮草后,他公寓中的那架红丝绒秋千再次被荡起。
再多的情欲纠葛, 都被掩埋在隐秘的公寓中。他人眼里,伊芙琳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缪斯女神。1902年,还在做素描艺术工作的约翰·巴里尔摩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派对中对伊芙琳一见钟情。也许年轻的伊芙琳内心还是渴望爱情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她考虑过和约翰结婚,报纸上到处刊登着他们的绯闻,以致于她的母亲急不可耐地通知了远在加拿大的斯坦福,二人联手施压,迫使伊芙琳离开了约翰。
我们无从得知,多年后的伊芙琳会不会为这次的妥协而后悔。但显然当时的她没有空闲仔细梳理杂乱的感情,因为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出现了——一笔4000万美元的财产继承人,煤炭大亨哈里·K·索。
哈里·K·索
这位来自匹兹堡的年轻富豪和其他痴迷于伊芙琳的追求者不太一样。他频繁的送花、送信、送各种礼物,还要求和伊芙琳约会,但都被礼貌的拒绝了。很大可能是伊芙琳也察觉出了这位绅士的古怪:与其说他对伊芙琳着迷,不如说他对伊芙琳身后的斯坦福更有兴趣。他称斯坦福为“少女收割机”,并反复言明他会保护伊芙琳免遭斯坦福的玷污。
不过,身处浮华圈的少女,又能拒绝富有的绅士多久呢?
1903年4月,伊芙琳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哈里闻讯赶到她的病房,亲吻她的手,为她祈祷。而伊芙琳的母亲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几个月后,在母亲的催促下,伊芙琳做了那个她后来称之为“生命中最严重的错误”。
敞开心扉的少女,迎接她的会是什么
她决定向哈里坦白和斯坦福的荒唐过往。
这次毫无保留的信任害惨了她。得知了来龙去脉的哈里情绪变得极不稳定,几个月后,他把伊芙琳带到了奥地利乡村的一座城堡中。在伊芙琳后来的回忆录中,将这个城堡描述为“冰冷的哥特式噩梦,比格林兄弟故事中的任何东西都要恐怖”。哈里把伊芙琳囚禁在这里,鞭打、辱骂她。时而又如清醒了一般哭着忏悔。
在城堡的两周时间之后,他们回到了美国。伊芙琳想要逃跑,却发现她哪儿也去不了。老男人怀特肯定不会收留他,他只是个不断吸年轻女孩血的老臭虫;妈妈呢?此时已经再婚,母女再也谈不上什么感情。
哈里不断向她忏悔,城堡里的事情他绝不会再犯,如果伊芙琳同意结婚,他今后将像“僧侣”一样生活。而且,确实有非常实际的经济因素,一个无依无靠的女性能怎么办呢?既然哈里保证不再虐待她,至少今后能有富足的生活。那就嫁吧。
索家大宅
谁也没想到,潘多拉的魔盒完全打开了。
4. 笼中的金雀1906年6月25日,已经是伊芙琳陪同丈夫来到纽约,不出意外地,他们碰到了斯坦福。妻子的异样没能瞒过哈里,在得知斯坦福要去观看《香槟小姐》首映时,他镇定地尾随而去买了两张票。
当晚的麦迪逊广场花园热闹极了,但哈里显然心不在焉,一味地打听斯坦福的动向。得知那位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花丛老手又看上了今晚的女主演,正在软硬兼施的迫使可怜的女孩晚上到他房间“走一趟”后,哈里变得极度焦躁。事后有目击者称,看到梭在剧院后方来回踱步,“就像择人欲弑的老虎”。
哈里·k·索
接下来的一切,我们已经知道了。斯坦福被枪杀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哈里很快落网,被指控犯有谋杀罪。媒体极度兴奋,将这场惊世骇俗的奇案称为“世纪审判”。尽管教会团体一再把控言论,司法机构三缄其口,其中隐藏的真相仍被一点点扒开,全美都轰动了。
那一天的围观群众,比看至尊宝紫霞接吻那场戏还要多
按说,这样众目睽睽下的谋杀案没有什么需要纠结的地方,哈里被送上电椅为自己的冲动赎罪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但金钱无所不能,法律也不会是例外。哈里的律师试图让陪审团相信,哈里有家族遗传的精神疾病,躁狂症让他有时无法冷静地看待问题。同时,斯坦福的被杀并不无辜,他应为自己多年来毁掉不知多少的少女承担罪孽。
伊芙琳变得至关重要,媒体疯狂的搜寻着她的下落,将她逼得无处可逃。对一个将将20岁的女孩来说,扑面而来的打量、嘲讽、窥探,让她的心态濒临崩溃,尤其是当她被迫当庭讲述斯坦福是如何在夺走她童贞时,她已经被摧毁。但没人在乎。她是泥足深陷的可怜女孩,而哈里是拯救救人于水火的英雄。
哈里被无罪释放,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纪审判”以诅咒为染料画上了句号。
无罪释放
5.缪斯之死媒体赚够了噱头,公众满足了窥私欲,哈里背负着人命却成为了“英雄”,伊芙琳也为自己多年前的遭遇逃回了公道。一切看似都得到了圆满。勇者屠龙只为获得志高荣誉,谁还在意被恶龙抢走的公主今后如何抬头做人呢?
伊芙琳对哈里的妥协,并没有在他被释放后得到回报。她跌下了缪斯神坛,沦落为花花公子的玩物。哈里的母亲为了洗清儿子身上的污点,花大价钱买舆论将污水都泼在了她的身上,指责她是不安于室的红颜祸水。她生下了孩子,但哈里却拒绝承认是孩子的生父。
伊芙琳和儿子
1915年,她离婚了。但很显然,公众并不认为她得到了足够的“教训”。她试图出来工作,养活自己和孩子,却再也得不到时尚报刊杂志的邀请,艺术家们也避她如蛇蝎。只有红磨坊咖啡馆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当舞小姐,却也是将她当做吸引顾客的噱头。
没人关心她是不是痛苦而无助。当年斯坦福被枪杀后,哈里曾抱着她说:“我救了你的命”。自以为是的救世主,却是真正将她推进地狱的人。1926年,伊芙琳连红磨坊咖啡馆的工作也丢掉了,走投无路的她吞下了消毒剂自杀。哈里再次去医院看望了她,但两人始终没有再一起。
半个世纪后,电影《红丝绒秋千上的少女》中,少女一直在寻找杀死她的人。现实中,伊芙琳却找不到谁杀了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