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生捐钱比例(古代捐纳发展史)

引言

说到清朝的灭亡,它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也是时代更替的结果。除此以外,很多人将清朝的灭亡归根在政治上的腐败上,不过政治上的腐败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其中有一项捐纳制度便是罪魁祸首之一。清朝自建立之后,捐纳制度就一直存在于各个发展背景之中,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清朝的发展史。

古代人生捐钱比例(古代捐纳发展史)(1)

何为捐纳?在历史上,关于捐纳还有这样一种叫法赀纳,不管是哪种叫法,都改不了它的本质。简单一点来说,捐纳指的就是用钱买官,将朝廷里面的官位进行明码标价,让有钱人进行购买,使得一些不想通过科举考试或者正规制度选拔入朝为官的人,有了其他的途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捐纳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它能被官方所鼓励,肯定有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古代人生捐钱比例(古代捐纳发展史)(2)

一、捐纳的历史

捐纳最早出现在秦国时期,当时秦国出现了很大的蝗灾,老百姓无法获取粮食。为了应对这一自然灾害,朝廷里推行出了一项新的政策,叫做纳粟拜爵。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就可以给对方爵位,这项政策的颁布者就是秦始皇嬴政,那只不过当时的他还没有成为君王,而是皇子的身份。

据《史记》记载:“秦得天下 , 始令民纳粮, 赐以爵 。”

古代人生捐钱比例(古代捐纳发展史)(3)

在捐纳这一政策上,秦朝也有自己的原则,通过捐纳给予的官职,一般来说不会扰乱正常的政治体系,不会影响到国家正常运作,这也使得捐纳制度在社会上存在了那么多年,仍然可以在朝廷管控下的重要原因。而且秦国时期用钱买官的人出手并不阔绰,所以国家给予的都是比较小的官职。从这方面来看,与其说捐纳是用钱来买官,不如说是通过钱财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到了后面,朝廷通过给钱买官这种行为来调控财政情况,汉武帝时期,对于买官者的身份开始放松,商人也可以通过捐纳的方法买官。西汉时期所卖出去的官职,一般都是有实际职权的,到了后来考虑到官员的整体水平,又把官职降低,总体而言,捐纳买到的官都是虚职。

古代人生捐钱比例(古代捐纳发展史)(4)

二、捐纳的影响

以国为主体的捐纳,一般来说动机就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的不足,增加财政收入,保护朝代安全。可见该制度的出现有积极的一面,通过捐钱买官这种行为,使国家财政得到充足,可以用在赈灾救灾方面或者用在军事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秩序,稳定了政权统治,而且从买官的对象上来看,捐纳的人一般都是商人。古代社会一直都重农抑商,这也使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不过它也有一定的消极因素。首先该制度的出现,对于那些辛辛苦苦通过科举考试为官的人造成了不公平感,科举考试原本就是为了让寒门学子有出头的机会。

古代人生捐钱比例(古代捐纳发展史)(5)

但捐纳却让有钱人可以通过花钱的方式,利用捷径做官,破坏了选拔的公正。另外买官的人一开始都是授予的虚职,但仍然有人凭借其他途径,进入了更高阶段的管理层,导致社会冲突不断。贫穷百姓无法用钱来买官,所以真正通过捐纳进入仕途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民间富商或者是地主。原本该政策只是为了促进财政收入或者用于自然灾害后的赈灾工作,但这么做反而激化了民间冲突。比如到了清朝之后,捐纳制度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因为它成了社会危害。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不仅要面临内忧还有外患,捐纳制度成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恶性循环。

古代人生捐钱比例(古代捐纳发展史)(6)

结语

虽然说捐纳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保证国家国库充足的作用,而且在合适的管理之下,它的确能被用于正途。可随着时间的过去,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政治形势产生了变化,如果继续沿用这样的制度,只会影响一个朝代的发展,捐纳在清朝后期已经成了社会的毒瘤。

一来国库充盈还需要捐纳的钱,而该制度过于看重钱财,也不过问捐钱之人有没有良好的德行,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捐钱买官的人都是贪得无厌之辈。二来君王也开始意识到,如果没有得到大力管控,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会越来越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导致贪污腐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存亡,晚清的灭亡在某种程度上就跟捐纳制度有关。

参考文献:

《史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