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烧饼歌原文解读(刘伯温烧饼歌详解二十九)

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二十九)

本期我们将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一下刘伯温的《烧饼歌》,上一期,我们讲过最后的一小节缺少了3句,本期我们看看这最后一小节的内容。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

----------------?,----------------?,

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作证盟。

刘伯温烧饼歌原文解读(刘伯温烧饼歌详解二十九)(1)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流离”指战乱或灾荒而流浪离散。这里是丧失统治权。“散乱”指凌乱不整齐。这里指失去领导。“逃民”这里借指革命党人。

前面的“上元复转气运开”,“犬吠猪鸣太平年”,似乎已经是天下太平了。为什么又突然说流离散乱呢?这便是民国初年的一段变故,清帝逊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后,可谓只手遮天,大权在握,但却偏离了革命初衷,一心窃取胜利成果,排除异己,大搞独裁。老百姓和革命党人因此失去了信心和领导。群龙无首,各地的革命党人既困惑又迷茫,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百姓一般。“爱民如子”自然是孙中山对民众及同志的体恤。反衬出袁世凯的独裁,令民众厌恶。“亲兄弟”俗话说打虎亲兄弟,将革命党人团结起来,才能冲破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这里意为积蓄力量发动讨袁。。

创立新君修旧京

“新君”指袁世凯。“旧京”指大清国都城北京。

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出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并宣布定都北京。

缺少的3句根据上下文推测,应该是表达对袁世凯的不满的句子。所以,民国四年出版时才会被编者删除。

千言万语知虚实,留与苍生作证盟

每一篇所谓的预言结尾都会有类似的说辞。故弄玄虚,误导民众罢了。

刘伯温烧饼歌原文解读(刘伯温烧饼歌详解二十九)(2)

《烧饼歌》是由朱元璋吃烧饼引出的,为啥是烧饼?而不是粽子,不是苹果呢?为什么作者要叫它《烧饼歌》呢?烧饼原本非中原饮食文化中所有,是西域民族的吃食,被称作“胡饼”。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恒帝延熹三年,就有贩胡饼者流落山东境内,世代相传,风靡各郡县。烧饼就是胡饼,在这里借指“胡人天下”。文中开头曾讲“方啖一口”,也就是刚刚咬了一口。作者其实要表达的是“胡人天下被人吃了”,以此颂扬是吃烧饼的人。作者冒名刘伯温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利用朱元璋的身份。借明朝朱元璋,颂扬民初的孙中山。因为二者有颇多相似之处,如:

一、朱元璋是汉人,并非王侯,而是寻常百姓。孙中山也是汉人,普通家庭出身,无任何背景。二、朱元璋推翻的是元朝,由蒙古族建立,属胡人政权。孙中山推翻的是清朝,由满族建立,也属胡人政权。三、朱元璋推翻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孙中山推翻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四、朱元璋以夺天下救万民为己任,推翻元朝的统治。孙中山以拯国患救民难为己任,推翻清朝的统治。五、朱元璋反元,提出的口号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孙中山反清,提出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烧饼歌》中有这样一句“五百年间出圣君”,“五百年”不仅仅是形容时间久远。其实作者也是有所“依据”。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是公元1368年,即洪武元年。民国建立,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是公元1912年,即民国元年。洪武元年到民国元年,也就是1368年-1912年,共545年。“五百年间”说的就是这个时间段。之所以提到孙中山。因为朱元璋和孙中山都是“驱走胡人,恢复中华”的圣明君主。

刘伯温烧饼歌原文解读(刘伯温烧饼歌详解二十九)(3)

讲到这里《烧饼歌》作者的身份不言而喻,他一定是汉人,应为民初的革命党人。《烧饼歌》的编造时间大致是1913-1914年之间。《烧饼歌》不过是民国初期,二次革命前后争取民心的文宣,它不是什么预言,后人编造的痕迹过于明显,根本无法预测什么未来。至此《烧饼歌》全部解读完毕,下一期总结一下。

【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因平台收录、涉及近代史等问题,内容更新异常艰难,希望大家收藏、分享的同时能点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烧饼歌的第N种解法”由头条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头条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