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物古建筑修缮(59处历史建筑获批修缮补助)

来源:【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

惠州文物古建筑修缮(59处历史建筑获批修缮补助)(1)

部分历史建筑已经完成修缮。

惠州文物古建筑修缮(59处历史建筑获批修缮补助)(2)

区住建局勘察人员勘察历史建筑情况。

历史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今年,惠州市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持续推动全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于今年2月出台《惠州市历史建筑维护修缮补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该《办法》,历史建筑轻微修缮由市级财政按每处1万元/年予以补助;非轻微修缮由市级财政按建筑面积1000元/平方米予以补助,一次性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

《办法》的出台为惠阳传承历史文脉迎来新契机。截至11月上旬,惠阳区2022年度历史建筑修缮补助获批59处。接下来,惠阳区将持续推动淡水老城改造工程,改善和优化老城群众居住环境,引入社会力量活化老城,为惠阳文脉积蓄发展新动能。

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过半历史建筑启动修缮

走在淡水老城幽长的麻石路上,充满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店,中西结合的美食小屋……各种商铺一户连着一户,尽是热闹与繁华,无不散发着老惠阳独有的韵味。

“依河而生,因渔盐而盛”是淡水老城最真实的写照,一度让她成为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之一。2014年,淡水老城作为惠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获评“广东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今日的淡水老城依旧延续商贸功能,且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显著,古建筑众多且集中,涵盖庙宇、民居、宗祠、会馆、书院、茶楼等多种建筑类型,堪称惠州活态的古建筑博物馆。据悉,惠阳区现存的历史建筑共108栋,其中102栋留存于淡水老城。这些历史建筑大部分维持原始功能,少部分空置。因历史年代久远,配套设施不全,资金维修不足,导致历史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埙,甚至存在坍塌的风险。可以说,为历史建筑进行全方位“体检”和修缮迫在眉睫。

今年2月,惠州市出台《办法》系统解决和缓解了惠阳区历史建筑面临的修缮难、资金短缺等问题,为惠阳区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保护迎来了新的契机。

东风社区位于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现有历史建筑44栋。走入东风社区打铁寮街37、39号,幽静雅致的小院映入眼帘,屋内斑驳的墙体已被粉刷一新,破损的房檐被换上崭新的木料,百年老宅重获新生。

“这些年,刮风下雨都挺担心的,现在好了。”指着维修好后不漏水的屋檐,现年79岁的房屋主人王维明笑开颜。据介绍,今年8月份,他成功申请了2万元补助,10月份完成对屋子墙体、屋檐、瓦顶的修缮。

东风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叶亮告诉记者,《办法》公布后,社区积极向辖区历史建筑责任人进行发动和宣传,先后协助20余名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申报了维修补助,部分建筑已修缮完工。

同样位于东风社区东门梁屋七巷9号的历史建筑梁屋,占地超过6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与美达楼、奕新楼一同被称为“淡水三大名楼”。虽历经沧桑,但仍能从精美的装饰处窥见当年的风华。

“老宅中间部分保持完好,一至三楼都非常牢固,还能正常使用,但后面一部分损毁严重。”沿着残旧的楼梯,梁屋管理人梁英明带着惠阳区住建局名城办工作人员登上屋顶,了解房屋情况。他说,只要屋子不漏风漏水,就能长期保存。10月底,他用历史建筑修缮补助资金,请工人先将盘踞在楼顶多年的榕树和杂草清理干净。接下来将继续申报2023年度修缮补助,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把老宅的瓦顶、门窗、楼梯、排水口等修缮好。

保护历史建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目前,在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近半数的历史建筑都已身披绿网开始修缮。截至11月上旬,惠阳区2022年度历史建筑修缮补助获批59处,其中,轻微修缮58处,非轻微修缮一处(邓平旅馆)。

修缮补助撬动历史建筑责任人自发维修意愿

根据《办法》,相关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修缮历史建筑前可向县(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申请维护修缮补助,由县(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县、区维护修缮补助计划报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县(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辖区内历史建筑维护修缮计划编制、核实,落实补助资金的管理、发放、监督等工作。

根据《办法》,历史建筑维护修缮类别分为轻微修缮和非轻微修缮。其中,轻微修缮指在不扰动现有结构、不涉及价值要素和基本保持现状的前提下,进行一般性工程措施及日常维护;非轻微修缮指在历史建筑发生变形、倾斜、沉降且影响使用安全及主要承重构件残损的情况下,采取彻底整修或者更新的工程措施。

轻微修缮由市级财政按每处1万元/年予以补助;非轻微修缮由市级财政按建筑面积1000元/平方米予以补助,一次性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区级财政同步补助的金额不少于市级补助。同一历史建筑非轻微修缮补助原则上十年内不得超过一次,轻微修缮每年可申请补助资金一次。

“补助有效撬动了历史建筑责任人自发维修历史建筑的意愿,不少人在补助的基础上自费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据惠阳区住建局有关工作人员杨国祥介绍,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一直都倡导与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不少历史建筑责任人根据《办法》申请到补助后,还自行投入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资金对自家老宅进行修缮,以实际行动响应政府号召。

“接下来,我们会逐年维护好这些历史建筑,传承好惠阳的历史文脉。”杨国祥表示,修缮好历史建筑只是第一步,将来还将依托惠阳的淡水老城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和优化老城群众的居住环境,引入社会力量活化老城,为惠阳文化积蓄新动能和新力量,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黄尉宏

本文来自【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