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为何这么厉害(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一句歇后语“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

1.作为当事人- 不出所料的你很清楚、明白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即使失败也心甘情愿;

2.作为逼你走这华容道的人-不出所料的他料定你会走这条路,那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有些时候华容道是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

除非万不得已,还是要抓住机遇。这是前提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的这首《晚春》告诉我们抓住机遇也就决定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草木能够审时度势,知道春天不久就要过去。于是抓紧时间尽情舒展了自己生命的潜能,争奇斗艳;而杨花、榆荚却全无才思,只知道漫无边际的飞舞,如同雪花飞扬.。机遇过去、最终以悄然落于尘埃之上.....

成功还好说,皆大欢喜、敲锣打鼓凯旋而归...但对于失败一方、他又该怎样去对待、该怎样做出正确的抉择?显然对于成功,“华容道”不是一个选择。但是一旦选择错误、发生战略误判那么“华容道”就是唯一选择了。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 如果刘备这方当时杀了曹操,曹操后裔部下会将赤壁之仇的矛头指向刘备而不是孙权。“如果此时曹操死了,北方就会大乱”。诸葛亮在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之后,和刘备就说了这句话。这是逻辑的重点(关羽镇守华容道是否符合史实姑且不论)殊不知敌人不想让你“亡”。既然杀不得那就干脆来一出“关羽放曹”,诸葛亮料关羽必然报曹操之恩 所以叫他去华容道。

这一情节,是比较熟悉的,也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桥段。你选择走了华容道对于你是明智的、也许对于你的敌人来讲也是他所希望的。用你的存在去遏止别人,让你换个地方或者说换一种方式生存。换句话说“你的华容道恰恰是你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


华容道为何这么厉害(到底意味着什么......)(1)

春到草木知

华容道也许是你扭转战局的明智选择。

这里说败走华容道,是说战败了,然后选择走华容道。并非走了华容道就意味着失败

所以、华容道并不意味着失败!我之前一直理解是走了华容道就意味着失败。这显然理解有误。在《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其实,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是曹操强大,孙刘弱小,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所以,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走这个华容道是自己最明智的选择。

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先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借鉴:我们的人生在某一个阶段,如果说“一步棋”走错了。好比是战败了、那么我们就应该想想走一下这华容道。


华容道为何这么厉害(到底意味着什么......)(2)

去坝上寻找清凉,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华容道好走吗?

异常艰难、却是一条捷径。

当年曹操在败走华容的道路上异常艰难。《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当时县志也曾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资治通鉴》注释中有“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说的就是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古华容县城在现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如果从曹操屯兵的地方乌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划一条直线,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

所以说,人生这步棋,走了华容道,就是不出所料的事。它适用于我们所有人......该怎么走?是义无反顾!还是畏手畏脚、亦或停滞不前。这其中的艰辛和收获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华容道为何这么厉害(到底意味着什么......)(3)

义无返顾的走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