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

古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改变命运的寒门士子的状况,古往今来,科举和高考都是读书人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打破自身的阶级桎梏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鲜少有人能够放弃这样“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然而,凡事无绝对,今天的故事的这位主人公——董加耕,就不爱前途爱黄土,在可以入学北京大学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了放弃,在升学的志愿书上写下了“回乡务农,立志耕耘”。

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1)

少时读书,长大明理

1940年,抗战时期,董加耕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县的一户普通家庭里。虽然出生在抗战年代,社会环境动荡,但董加耕的父母依然选择让他走上了读书的道路,希望能够“寒门出贵子”。

对于一个农户家庭来说,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而董加耕也不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品学兼优,到1961年,高中毕业时,董加耕的每一门功课都达到了96分以上,同时思想面貌积极,担任了作为盐城县龙冈中学的预备党员、团支部书记,完全具有保送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资格。

然而,在面对这份天大的机遇,董加耕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跌破眼镜的选择,他在高考志愿书上写下了:“回乡务农,立志耕耘。”他周围的人都对此举表示深深的不解,认为一个本该去高校深造的苗子怎么能就此断送在乡村的黄土地上。

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2)

面对老师同学、乡亲们的质疑,董加耕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认为人各有志,有的人渴望通过读大学走到大城市去,有的人把建设家乡当成自己的理想,而他就属于后者。他说:“正是因为党的教育培养,才使我懂得一个年轻人应当根据革命的需要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他深知,1961年,正值新中国的建设期,少时读书,长大明理,这个年轻人,毅然抛弃了旁人眼中的锦绣前途,投身于乡村建设中去。董加耕本名为“董家庚”,为了契合自己的理想,他将自己改名为“加耕”,意为“加倍努力,勤恳耕耘”。

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3)

脚踩污泥,心怀天下

不管旁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董加耕还是放下纸笔,扛起锄头,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实证明,董加耕的书并没有白读,在旁人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干时,他就在田间地头给乡亲们讲起了农业科学知识,由于他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才子”,所以大家对他讲的知识深信不疑,并尝试将他讲的新技术运用到实际耕作中来。

除了身体力行地干活之外,董加耕还是一个“文娱活动积极分子”,劳动之余,他常常给乡亲们讲解革命歌曲的歌词,想来枯燥的劳动生活也因董加耕的加入而变得充满欢声笑语。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他也依然苦中作乐,用唱歌的方式鼓舞自己和他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4)

董加耕在读书时是状元,搞农村建设也是一把好手,他在众望所归中当选了董伙大队第四生产的队长。上级曾经想要将董加耕调离基层,调他去邮电局上班,不仅不用整天劳累不堪,每个月的工资更是高达三十块钱。

可是董加耕的回应却是誓不离开一线,母亲的眼泪和女友的离开都没能动摇他。他在日记中写道:“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怀天下”这让我们想起了无数个在中国困难时期还坚守在一线的中华儿女,这种精神,一直如同火苗一般,跳动在我们的血液中。董加耕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5)

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花无百日红”,即使董加耕的行为使他受到了来自中央的赞誉,甚至曾经被邀请与毛主席共进晚餐,但是,“十年”的火还是烧到了他的身上。世事难料,1966年开始的“十年”,董加耕遭到冲击,被人指出他是“以退为进”,将下乡作为了进身之阶梯。

1971年,董加耕全家被隔离审查,他自己被关押3年,政治的漩涡并没有打倒他。“十年”结束后,董加耕回到家乡,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那段平静的时光。遭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并没有让董加耕怨天尤人或是一蹶不振。

他回到基层,保持初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跑基层,骑自行车,挤公共汽车,风雨无阻,在他的努力下,1994年,他所在的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00个亿,被列为全国百强乡镇企业县(区)的第55位。

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6)

这段时间的经历,当真应了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从2005年起,董加耕开始接受全国劳动模范待遇,如今的董加耕已经80岁了,正在享受他的晚年生活。

在卸任时,他曾用16个字总结了他的一生:人贵有志,志贵不移,观念更新,不改初衷。时至今日,董加耕仍没有闲下来,他扎根在家乡的土壤里,用自己年老的身躯发挥着“余热”。目前,他还担任着盐都区关心下一代工委副主任,以及老区扶贫开发促进会、知青经济创业园等方面的职务,为青少年教育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事业而辛勤忙碌着。

为了回乡务农放弃上北大的小伙(还记得59年前那个为了回乡务农)(7)

董加耕的一生起起伏伏,大起大落,然而直到老去,他都未曾改变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最困难的时候做出的选择,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志,如果说21岁时董加耕弃北大而回乡是青年的一腔热血,那么经历三年苦难后仍能回到基层的他就是真正的“初心不改”了。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当我们垂垂老矣,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够像董加耕一样,不悔过往,不念当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