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的缺点(草木皆兵说的是什么)
文/金刀笑慕容
草木皆兵的意思是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这一典故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淝水之战中,淝水之战乃是南北两大势力的碰撞,苻坚的失败原因,也成了许多人热衷于探讨的一大问题。
这里我发表一点浅见,首先要肯定一点,苻坚在淝水之战前,休养生息,发展国力,比起日益腐朽的东晋政权,苻坚治下的前秦政权有相当多的可取之处,他任用王猛为相,推行一系列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和文化、加强军力的积极措施,在位期间不但国力蒸蒸日上,更消灭了前燕、代国、前凉等政权,完成了一统北方的任务,此时的前秦帝国称之为东亚第一强国,也并无不妥。
而前秦久未对外扩张,伐晋之举,是多年积攒实力以后的抉择,很多人认为苻坚伐晋太过草率,这便没有分析当时的时局了。
苻坚此人雄心壮志,不满于现状,而国家内部亲族作乱,让他对于本族人的信任大大减少,反而任用汉人、鲜卑人、羌人为重臣,经过多年休养生息,前秦的军力储备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可怕的地步了,可以说比起东晋的军事实力,是占压倒性优势的,于是苻坚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统天下的想法。
但是在苻坚提出南征的主张时,他的臣子却提出了诸多不可出兵的理由天道不合;晋上下和睦,有道无衅;晋为正朔,不可伐;国家连年征战,师老民疲,不堪再战;内部鲜卑、羌族心怀叵测,难以控制。
我们来一一分析,所谓晋上下和睦,这个理由只是借口,王猛去世之前就提出晋朝不可讨伐。但事实上晋朝内部的斗争从未停止,在苻坚南征时期,桓冲和谢安二人之间便有不和,可见这点理由是坐不住的。
而晋为正朔,更是无稽之谈了,若以正朔论,那么那句胡虏无百年之运也就成了事实了吗?靖康之耻这等事难道还会发生吗?
至于连年征战,事实上秦灭凉代等国未用大力,在灭亡前燕之后并没有巨大的军事行动,虽然用兵不少,规模对于前秦而言并不为大,所以这一点虽然有一定道理却也绝对不是主因。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最后一点才是群臣反对苻坚南征的关键,也就是内部的民族矛盾已经十分激烈了。可以看出,反对苻坚南征的多是氐人亲贵,其中也不乏汉人,而支持其南征的除了少年子弟则就是鲜卑人和羌人贵族,此前苻坚由于亲族叛乱,强迁氐人于外,令族人颇为不满,此时在南征问题上,他们更认为内部的外族会蠢蠢欲动,希望苻坚不要轻举妄动。
苻坚之败的决定性因素,也就在此,他动用了全国之力南征,其用意多是为了让南方的晋朝慑于其威势,也因淝水之战前夕,他进攻襄阳,虽然攻克,但在随后的淮南之战中却被谢玄击败,损失不小,让苻坚的自信心受挫,他希望通过兵卒众多来压倒对方,甚至表示要给东晋君臣封官,表明上是自信心膨胀,事实上却是外强中干。
如若战事顺利也就罢了,偏偏淝水之战进展不顺,苻坚因此心中大为不安,也就有了草木皆兵的典故,至于淝水之败,更是暴露了民族矛盾的严重性,其大规模的进兵反而成为了笑柄,投鞭断流成了一曲绝唱,令人叹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