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tvb的金庸剧比大陆拍得好(说出来你可别不信)
文/水煮娱小兔 图/来源于网络
谢谢你的点击,期待你的喜欢,等待你的关注
2022年新年伊始,TVB重新回归观众的视线居然是因为它成功制造了开年首个意难平:钟嘉欣憾失视后。 其实,冷静下来之后,这似乎真没什么好激动的,毕竟TVB缺人这个事儿已经从老生常谈变成了公开的秘密。
其实大家觉得钟嘉欣该拿视后,除了《星空下的仁医》 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更重要的原因是: 她居然已经是我们为数不多的认识的TVB演员了。
在这层滤镜的加持之下,我们好像都忘了,钟嘉欣离开TVB也不过区区5年,而她离开之前还是大家口中没有演技,只会撒娇的花瓶。
客观地说,现在林夏薇的演技口碑起点是远远高于当年的钟嘉欣的。
娱小兔倒是觉得,把TVB已无可用之人的尴尬撕得更清楚明白的,不是今年的水帝水后,而是王晶的一则动态。为了力证41岁时的林峰出演张无忌一角的合理性。王导不惜搬出了吴启华38岁演张无忌来说事儿。
这个类比有没有说服力咱也不知道,只知道这部2001年问世的金庸剧,居然时TVB这些年最后拍出来的金庸武侠剧了。
要知道,遥想当年金庸剧,职业剧,家族剧和警匪剧 堪称TVB最拿的出手的4大法宝啊,尤其是80年初到2000年,TVB出品的金庸剧基本部部堪称经典。
这些年,已经式微的TVB已经把手里的牌都打烂了,《陀枪师姐》,《溏心风暴》 这些金字招牌都狠狠砸在了自己手里。连近一点的《飞虎》 都已经成了TVB整合拍剧最后一张底牌了,这种窘境之下: 整整21年,TVB怎么就再没动过再拍金庸武侠剧的念头呢?
曾经的辉煌:70年代的武侠兴起香港的武侠剧自然是一度远远把内地甩在身后的,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武侠元素就是香港影视剧市场最受欢迎的不二选择。虽然这些影视作品现在看来剧情浮夸搞笑,武打动作花拳绣腿,特效更是约等于没有。
整个一个小孩子打架闹着玩儿。
可这放到当年,那就是耳目一新,就跟我们刚刚接触到穿越剧,古偶剧,仙侠剧的新鲜劲儿那是一样一样的。
狄龙,姜大卫,惠英红等那搁当年就是顶流小鲜花小鲜肉啊。但有一说一,尽管江湖一直有他们的传说,但是对于80后来说,这一部分的武侠剧,我们只能在网上看到一些画质模糊的片段而已,更别提90后,甚至更年轻的00后了。
可能在他们的记忆中,这些老戏骨就根本不曾年轻过。
我们所熟知的TVB武侠:80年代的黄金阵容80年代开始,武侠剧开始更多的由大荧幕转向小银幕,而作为电视剧行业的佼佼者,TVB更是牢牢咬住了金庸武侠剧 这块大肥肉不撒手。
由于电视剧的传播度更广,这个时期的金庸剧,已经逐步开始在内地观众的心中有了自己的姓名,也有了更多影像和印象。
但其实观众看过的完整版的这个时期的金庸剧并不多,大家之所以可以对这些作品娓娓道来,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这些作品的主演阵容,现在绝大部分不但还活跃在观众视线中,他们中大部分已经不是影帝,影后 就是 视帝,视后。
这种演员阵容,放到今天来看,你都不敢相信,就凭一个小小的TVB有什么能耐把他们凑到一起,但事实上,时间倒退个30来年,这些人不是TVB一个小小的签约艺人,也就是个落选的港姐。
周星驰,吴镇宇,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 哪个影帝还没在TVB的电视剧里露个脸呢,只是命好的能当男主,时运不济的只能从龙套慢慢熬而已。
这些人,后来仅凭自己的名气,就带动了整部作品的名气和影响力,甚至观众有没有看过作品都不重要了,光看阵容,你就没理由不相信它是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
什么叫人才济济,那个时候的TVB就是了,大半个娱乐圈,都在它那里摸爬滚打过。
1983版的《神雕侠侣》:主演刘德华、陈玉莲
1984版本的《鹿鼎记》主演:刘德华、 梁朝伟、吴君如、刘嘉玲
1985版本的《雪山飞狐》主演:吕良伟、曾华倩、赵雅芝
1985年版本的《碧血剑》主演:黄日华、苗侨伟、毛舜筠
1986版本的《倚天屠龙记》:梁朝伟、黎美娴、邓萃雯、任达华、郑裕玲、邵美琪
1988版本的《连城诀》主演:郭晋安、黎美娴、吴镇宇
1989版本的《侠客行》主演:梁朝伟、邓萃雯
当然了,相比这些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金庸作品,83版的《射雕英雄传》 是不得不提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由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杨盼盼等人主演的金庸剧堪称大部分80后的金庸启蒙剧。
TVB金庸剧的真正井喷期:90年代的一年一部经典
相比83版本的《射雕英雄传》 的一枝独秀,90年代TVB所拍摄的金庸剧几乎都得以引进到了内地,大部分作品都非常完整的呈现在了内地观众的眼前。
也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观众心目中真正经典的“金庸武侠江湖”。
1993年朱茵和张智霖主演的《射雕英雄传》
从这个时间段来看,其实90年代的金庸剧和80年代基本算是无缝衔接,对比1989年的《侠客行》,仅仅4年多5年的时间TVB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拍摄。
而且这一轮金庸剧不但在作品呈现上有了质的飞跃,演员阵容更是基本换了一轮。可见那个时候的TVB真的不知道什么叫青黄不接。
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期出了这么多经典。
其中94版本的《射雕英雄传》非常吃亏,它在角色贴合度,武打呈现乃至原著还原度上远比83版做得好(其实83版一定程度上是魔改),但奈何83版本影响太多深远,以至于这部作品基本不叫好也不叫座,当然它有个大槽点,就是穆念慈太丑了。
1995年古天乐和李若彤主演的《神雕侠侣》
这个版本的《神雕侠侣》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古天乐和李若彤的神仙颜值,其实电视剧上映之初,有点不走心的道具和打斗场面已经不太能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了,不过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TVB金庸剧的没落绝不单是因为内地武侠的冲击。
1996年吕颂贤主演的《笑傲江湖》
这是最最最贴合原著的令狐冲,没有之一,在这个角色上你看过吕颂贤的版本,就更不理解内地那些奇奇怪怪的版本居然也自称自己是令狐冲。
1997年陈浩民、李若彤、黄日华、樊少皇等人主演的《天龙八部》
这是继83版本的《神雕英雄传》后,TVB拍出的最靠谱,最受认可的,影响力最高的金庸剧没有之一,据说当年《天龙八部》播出的时候十几个电视台都在放,观众根本不怕广告,随便换一个台,剧情都可以无缝衔接。
即使到了25年后,从主演陈浩民,李若彤到配角李国麟,刘玉翠等凭借这部作品的角色滤镜依然可以在现在如火如荼的直播行业里分一杯羹。
尤其是陈浩民,不管这些年他怎么“作”,一想到那个温润如玉的大理世子,观众好像还是愿意选择遗忘。
1998年陈小春、马浚伟、梁小冰、陈少霞、刘玉翠等主演的《鹿鼎记》
这个版本的韦小宝和吕颂贤的令狐冲一样,贴合度极高,没有之一,多年后,陈小春参加综艺只要开口唱上一首主题曲,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1999年佘诗曼、陈锦鸿主演的《雪山飞狐》
这个版本的《雪山飞狐》 最成功的部分在于对胡一刀和胡夫人故事的填充,黄日华和邵美琪的演绎比主角更出彩。
2000年林家栋、佘诗曼、江华、吴美珩主演的《碧血剑》
同样胜在了配角出彩,这个版本的金蛇郎君把主角袁承志比得黯然无光,江华真的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啊,帅在有韵味,经典角色一抓一大把。
虽然早几年淡出娱乐圈去作保险了,不过最近似乎准备复出。
2001年吴启华、佘诗曼、黎姿等主演的《倚天屠龙记》
新千年后TVB的最后一部金庸作品,绝对对得起它的金字招牌,黎姿和佘诗曼气质贴合角色,随便一个配角拎出来都立得住。
吴启华更是靠自己的演技拿捏了角色,他对张无忌这个角色的处理只能说:不服不行。
王晶拿吴启华举例来证明林峰演张无忌没问题,真的不知道是在帮他还是害他。
TVB为什么不敢拍金庸剧了很多人都觉得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内地武侠剧的崛起,大量实景拍摄,考究的服道化和武打动作设计,让本就捉衿见肘的TVB不敢在拿鸡蛋碰石头了。
这话对也不对,金庸的武侠招式写实,拳拳到肉的武打固然占优势,但也不乏一堆有钱不知道怎么花的人,把好好的武侠剧拍成了慢动作回放。
这种时候,真的还不如TVB的武侠剧看得舒服。
所以缺钱,并不是TVB不敢在动金庸剧的主要原因。最主要还是缺人:不但缺演员更缺的是编剧。
虽然TVB 在颁奖的时候经常分猪肉,观众喜欢谁它就不给谁,但是在选角方面他要靠谱得多了,哪怕是人物众多的金庸剧也没失过手,TVB的金庸剧胜在主角传神,配角更出彩。就算演员的形象不贴合,靠演技也能给你圆回来。
这才是没钱的TVB拍出来的金庸剧和内地的烧钱的金庸剧相比的核心竞争力。 而现在演员青黄不接,金庸剧一部比一部角色多,没人可选的TVB除了不碰还能怎么办呢?
本来人不够编剧凑啊,TVB自己拿金庸IP拍的衍生剧都有不少经典了,原著人多可以减少一点人物啊,凭借编剧的生花妙笔一样是个好故事。
TVB的编剧,那叫一个绝啊,比如上文中《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碧血剑》、《雪山飞狐》等 编剧们都有神来之笔,堪称是对金庸小说的补充说明,合情合理到不知情的观众一直以为金老爷子就是这么写的。
什么东方不败是女人,还和仪琳,令狐冲一家亲,这种于妈引以为傲的狗血剧情,在真正的编剧眼里那就是个笑话啊,还是不怎么好笑的那种冷笑话。
当然了,这也是以前了,现在的TVB叫得出名字的编剧比演员更少。
总结
所以现在没钱,没演员,没编剧 的TVB你以为它是不知道金庸剧香,不想拍吗,这是不敢啊,但凡有一样能支棱起来,可能早就拍了第三轮了。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TVB有没有想过它现在最大的窘境是:失去了观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