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过年贴春联(历史上不准过春节的5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国家规定过年贴春联?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家规定过年贴春联(历史上不准过春节的5年)

国家规定过年贴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形容的便是春节的景象。在我国的农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灯笼,贴起红春联,将家里打扮得喜气洋洋。

为的便是除旧迎新,增添一些新年的新气象。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过春节的时候,无论是上学的还是上班的,都会收获几天的假期。

大家互相串门,互相祝贺,别提有多热闹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却从1929年起被禁止了五年,休假没了不说,一旦被发现庆祝节日,还会被关进监狱。

好好的春节说不让过就不让过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我们都知道,在清末的时候,由于闭关锁国,导致跟不上国外的先进思想,以致于无论是从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我国的水平都相对落后,也因为落后吃了不少的亏。

与此同时,西方和邻国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却在飞速崛起。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国外的思想和做派好像都比本国先进许多。于是,大多数有身份地位,想要拯救中国的仁人志士,都将眼光投向了国外。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只要将国外的做法学过来,就一定能用新思想拯救中国;将国外的东西直接套用,就一定会令中国以飞速发展起来。

于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批“留学生”应运而生。

当时的留学生跟现在的留学生可不一样,在那个年代,留学生大多都是公派的。国家肯花钱在这上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引进我国,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不仅是留学生,当时国家的首要人物也在接触西方文化。

而在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想之后,大部分的首要人物,都觉得自家的文化落后,而别人家的文化则变成了香饽饽,备受推崇。

那时的人们还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更没有保留自身文化特点的意识。

所以,对于比自己强大太多的国家,瞬间没有了文化自信。在学习方面,虽然有了学的意识,但却没有找准方法和重点。

就这样,当时的仁人志士们,抱着救国的思想,毅然决然地投入了学习西方的队伍中。

彼时,学习西方新文化、新思想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都一股脑地学了去。而对于自家的文化,也是大刀阔斧一刀切,几乎完全摒弃了。

“春节”禁令的由来

其实早在辛亥革命以后,国民政府就已经开始推行公立纪年了。

1912年,被国民政府定为民国元年,而这一年的1月1日,变成了我国第一个元旦。

在当时,“过洋节”是备受推崇的。

只要是有身份的人,大多都会选择去过洋节。绝大多数的文人墨客们也都以此为荣,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传统节日“太土了”。

就连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也曾经十分推崇元旦。

接触过西方文化的他,觉得当时的封建传统都是陋习,只有改掉这些陋习,才能让中国踏上飞速发展的列车。

国民政府成立之后,一直比较推崇元旦,还希望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废除春节。可自从袁世凯上台之后,这个机会一下子就不见了。

彼时彼刻,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所以,在袁世凯上台之后,发现老百姓比较排斥过元旦,更喜欢过春节。为了稳定民心,做了一个令国民政府和反袁人士十分气愤的决定。

他恢复了过春节的制度,还在春节当天安排了一天假期。

不过没过多久,袁世凯就倒台了。

但他定下的制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废除的。所以一直到1928年东北易帜之后,国民政府才找准时机。他们决定与属于封建的农历做割裂,并从1929年起禁止过春节。

就这样,他们看似废掉了农历。可是,千千万万的底层百姓会同意吗?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废掉了农历,上流社会的人士们都拍手叫好,但这可苦了到时在底层的百姓们。

当时的民国政府发了禁令:在春节期间,所有的店铺都不允许关门,不许有庆祝活动,当然买卖春联、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也是不允许的。

一旦被发现,买卖双方都将被关进监狱。

与此同时,他们又大肆推崇元旦节,希望老百姓能改改习惯,从此去过“洋历”年。

这条禁令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算不得什么好事。

千百年来积攒下来的习惯,不让庆祝,总这么憋着也不是办法。据说,还有人因为春节当天吃了个饺子就被抓进了监狱。

这闹得百姓怨声载道,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哪那么好改。

更何况,当时的商铺也习惯在春节休假期间进行盘点。现在商铺不让关门,商家没有时间盘点,商业也就乱成了一锅粥。

不过,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大的。

在春节那天,商铺就算开着门,也都无心经营;老百姓就算不吃饺子了,也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大餐。

若有官员来盘问,老百姓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回一句:“我们家平常就是这样的。”

就这样,春节看似被禁止了,实则这禁令一点效果都没有。老百姓依旧不过元旦,依旧喜欢在春节这天扎堆儿。而且就因为这禁令,老百姓们民心涣散,经济发展似乎也止步不前了。

万般无奈之下,国民政府只好在1933年取消了这个禁令。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听到这一消息之后,举国同庆,春节也变得异常热闹了起来。

传统文化不能少

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的确是有值得推崇的和必须摒弃的东西。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绝不能一巴掌拍死。

把别国好的东西,生搬硬套到自己国家,这不叫借鉴,也不叫学习,而叫“拿来主义”。如果不使其适应国情民情,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带给我们的潜在危害将是巨大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糟粕”大多早已被去掉,而只有长久留存我们大中华文化的精华,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的建立文化自信,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