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闽南习俗(闽南喜不见喜避讳习俗背后的关怀)

在闽南,有所谓的“喜不见喜”的避讳习俗,即近期内同办喜事的人相互不参与对方的喜事及出现在对方的喜事场合。一般的说法是认为这样会“喜冲喜”,但其实这个避讳习并不仅仅是这样的迷信观念,背后还有很多闽南人细腻的人文关怀和别样的人生智慧。

年初一闽南习俗(闽南喜不见喜避讳习俗背后的关怀)(1)

闽南这种喜不见喜避讳习俗中所说的喜事,范畴主要是婚姻、生育和乔迁,而尤其以婚姻和生育为主,对乔迁的避讳无论时间还是内容都比较少得多。比如从订婚开始,订婚的男女和男方的父母亲一段时间内不能参加别人的喜事(女方的父母亲要避讳的时日则比较少)。婚期的男女前后一个月内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如果是村里同一天办婚礼时,还要避免迎亲的队伍相遇。订婚期和婚期内的男女甚至不能吃别人家的喜饼或喜糖,怀孕的人不能参加别人的婚礼或喜宴,避免接触新娘子。生娃后的妈妈们不相互贺喜以免喜冲喜,等等避讳,多种多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避讳,首先和中国人把喜事中的福气认为是一个具象化的概念,两种喜事福气相冲会有损害有关。但除此之外,还和中国人对于家庭生活和婚姻生育的重视有关。我们可以看到喜冲喜的避讳基本上出现在家庭生活尤其是婚姻生育方面,而且对于将婚和已婚的女子约束得比较多。

年初一闽南习俗(闽南喜不见喜避讳习俗背后的关怀)(2)

首先,这些习俗是对人际关系的微妙平衡与调节。同样办婚礼或喜庆,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对比的心态,一有了对比,就难免要有所伤情。而且如果你作为刚办喜事的人去参加了别人的喜事,碰到了熟人朋友,就要向你道喜,总不免会喧宾夺主。所以从人情世故来说,喜不见喜习俗某种意义是一种人文关怀。

其次,这些习俗也有一种对女子婚育的呵护。生儿育女是家庭的重中之重,而古代时候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贞节观念也比较重,女子婚期和备孕时期需要借由一些习俗来进行一定的隔绝与呵护。尤其是一些喜事的场合,通常一来比较噪杂,二来闽南有烧香烧金纸的习俗,整个环境也不利于备孕和怀孕中的女子。

年初一闽南习俗(闽南喜不见喜避讳习俗背后的关怀)(3)

其实,随着现代人科学观念的加强,现在的闽南人有很多避讳都不大讲究了,但喜事同期不互参与的习俗仍然保留了下来,这就说明了这种避讳习俗确实有其合乎人情和世情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