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为上亿学生直播)

全体教师参与备课,7000人次学生参与课程录制,233名一线教师走上中国教育电视台现场上直播课;全国每天收看直播课用户2500万左右,课程覆盖用户超过3.1亿……

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直播课堂》小学阶段课程的唯一承担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在各地学校全面复学之际,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与此同时也促成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次“淬火”和“蝶变”。一起来随小编了解背后的故事。

本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为上亿学生直播)(1)

从2月17日起,清华附小组织教师在法定工作日每天上午8点至12点,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同上一堂课》直播,为全国上亿小学生不间断上课,打造精彩空中课堂、丰富网上优质资源、指导学生居家学习,在战“疫”大考中弘扬成志精神,为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

课程直播3个多月来,清华附小《同上一堂课》以良好的学习导引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全国各地师生、家长等多方好评,成为孩子们难忘的共同记忆。近日,记者走进清华附小,了解这所学校参与电视直播背后的故事。

01

科学定位:

为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优质供给

延期开学期间,福建省明溪县实验小学六(4)班学生孙怡琳爱上了每天收看清华附小的直播课。“老师们的语言生动有趣、课堂内容丰富,让我在家也能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空中课堂,我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孙怡琳说。

孙怡琳表达出了许许多多小学生共同的学习感受。疫情影响了学校开学,但儿童的成长没有暂停键。清华附小承担的直播课覆盖小学全学段一至六年级,每一个上课时段由一名教师进行两堂各15分钟微课,形成共30分钟的课堂。

本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为上亿学生直播)(2)

谈起参与直播课录制,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把它看作一次利用危机的“教师团建”过程,是战疫里的一份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压力山大!如何实现‘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从线下到线上的跨越,从清华附小成志少年主题教学到全国同龄儿童主题教学,对学校是一次专业素养的大考!”

为了答好这次非常考卷,课程播出至今,学校管理团队固化了两个习惯:每周到每门学科的备课组参与指导,对每节课、每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雷打不动,每天上午观看当天直播,确保每节课最终的呈现质量。然而,学校的压力还不止这些。

不同于录制线上课程,直播课更考验教师。教师不是主持人或演员,普遍缺乏直播经验,当站到节目现场的6台摄像机跟前,面对电视机前的上千万观众,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一览无余”,紧张是难免的。除了可能出现差错,课程面对的是全国的小学生,区域、学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课程该怎么定位是首先需要确定的问题。

经过团队多番研讨,直播课被定位为学习导引课,窦桂梅在电视台专门录制了《同上一堂课》观课导引,让学生明确如何以直播课为载体促进由自己学习走向自主学习,并最终实现自动学习。

“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标准,让学生感觉虽然不能把学校的课堂搬到家里,但仿佛在平常的教室里。”清华附小负责教学工作的胡兰老师说,“我们期待营造这种第二现场的熟悉感、参与感,在抗疫特殊时期不仅教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习,还能起到心理抚慰作用。”

课程定位有了,如何将这样的理念有效落地?

依据多年来成志教育办学经验,清华附小设计了直播课实施方案:按照“预学、共学、延学”动态流程,体现“问题驱动、情境调动、工具撬动、平台互动”学习策略,引导“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理念根植课堂。预学阶段,先有教师激发,学生预判主题,并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学习;共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产生感悟、体验;延学阶段,教师推荐,学生延伸理解,从而实现学科素养培育目标。

例如,数学课、科学课坚持“问题驱动”,系统组成单元组群,形成驱动学生好奇与内生力的主问题、问题链或问题组,激发学习志趣;在一个大情境主线上不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系统带动学生思维提升和情感发展。再如语文和英语课,学生以工具为“脚手架”,多感官协同推动学习内隐思维外显、个体学习过程可视化;依托平台,围绕分散的、隐藏的个体化独到见解、信息资料、问题反馈等建立平等互动机制……

清华附小负责课程的汤卫红老师介绍,直播课采用全国通行教材版本,难度上尽可能兼顾各地小学生适应性,严格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每门学科,特别面对疫情把积极心理调适、居家自主锻炼、全学科主题阅读、家务劳动实践、关注疫情抗战等纳入课程设置。形式上,适应电视媒体传播的特性,力求灵活多变,巧用可看、可听等各种元素吸引儿童认真观看,每天产生学习期待。

每次直播分为两个部分,30分钟直播课后,教师再进行课后30分钟《划重点》讲解,在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进行线上答疑,梳理归纳单元要点,解答线上学习问题。仅就直播30分钟,教师备课要过“自己在屏”如何表现、团队打磨确定“专业在屏”这一关;过不能见面与“儿童在屏”如何互动第二关;备课内容和资料要转换成多功能的“PPT在屏”运用与现场切换成为第三关;无差错、一气呵成完成直播“在屏导学”第四关;考虑学生回放时,能找到暂停的关键节点的第五关……

“过五关斩六将”,层层严苛把关,“提纯”的30分钟直播课的背后,饱含着备课团队教师们无尽的时间、精力、智慧与汗水!

02

团队建设:

线上线下集体教研打磨高品质课堂

本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为上亿学生直播)(3)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非常时期,清华附小常规疫情防控工作、学生线上学习指导抓紧抓实的同时,面对直播课这个关键事件,更是发挥出这所百年学校一贯以来的敢担当、敢碰硬、敢创新的精神,“做不漏气的发动机”。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里的一句话。在直播课这场后方的抗疫战斗中,教师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体化学校的教师团队奋战,让直播课的磨课过程成为最好的团建。

在教师们看来,台前幕后都是舞台。为了把关好每一节课的直播质量,学校建立多方协同备课机制,立足线上线下,形成了25个一体化协同备课团队,共同研究;特级教师带团队指导课堂,资深教师捆绑年轻教师,团队集体把关、陪伴鼓励;学校还组成外部“第三方专家”咨询顾问组,进行课前诊断和课后点评,整体形成校长领衔、专家引领、特级同行、伙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扎实教研链条。

2月22日,王贺老师接到上直播课的通知。根据学校备课方案,第一周她依据课标研读教材、教参,拿出备课初样,“做课经验不足,有劲儿无处使,现在回头看,就是一个‘大杂烩’”;第二周由年级学科教研组长、教师组成的校内备课团队对直播进行全流程磨课。线上开展沸腾教研,线下进行热烈讨论。为了一张县级地图,去地方水土资源局官网找;为了一个知识点,找到江西瑞金当地人核实情况,录方言语音;为了这节直播课,累计修改11版教案、9版课件,调动班级19名学生,线上录制音频素材200多条……之后,由学校一体化审核组进行三审。

“我见证了从未见识过的、近乎苛刻的高标准和精细度,一遍一遍重审、一字一句斟酌,很多次在想,这样‘死抠’真的有必要吗?因为背后巨大的工作量都是团队老师们一起扛啊!可是,直播的那一刻,我领会了什么叫只有最严格的要求才有脱胎换骨的成长!”王贺说。

直播课最初阶段,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教学内容的准确、学习方式的多元,随着研究的深入,备课团队更注重课程凸显教育性,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的落细、落小、落实。刚刚入职一年半的音乐教师孙赫爽,在直播课中执教了《卖报歌》和《红星歌》两首儿童歌曲,课后写了一篇心得《直播课成长三“步”曲》:深挖教材,从关注形式到关注内容,解读乐谱,包括音乐情绪、结构、符号、节奏型等所有细节;教学内容和形式艺术化加工,使二者高度匹配;点石成金,挖掘艺术学科的育人价值。

直播前,窦桂梅在艺术组审课时听了孙赫爽的课,感觉匠气太重,音乐学科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性体现不足,提议将两节课用“传承”作为主线串联起来,从旧社会“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的小报童,到“党的教导记心头”的英雄少年,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儿童向往光明、勇挑重担。演唱和欣赏这些儿童歌曲,不仅要把握优美的旋律,更要引导新时代少年儿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支富有战斗力与创造力的教师队伍积极投身直播课的背后,是清华附小以成志精神塑造集体人格,为群体植入“理想抱负、意志品质、实践行动”价值芯片,彰显出的“敬业、博爱、儒雅”发展样态。同时,学校近年来推进治理结构改革,实行“合弄制”,将组织架构去中心化,形成了角色管理发展特色。

作为清华附小德育工作负责人,张华毓老师身兼多职,主管学生教育工作、牵头学校艺体学科课程……她两次登上直播课的讲台,在作为审核对象听取大家建议时,她认真吸纳每一个金点子。

分工不分家,本色做人、角色做事,多元整合的思维同样运用于在课程教研。为了让直播课不仅服务于学生,也成为教师培训好资源,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跨学科听评直播课,打通学科壁垒、建立全科思维,学科间互相学习。教师们每天线上撰写听课心得,群内共享课程的优点、亮点、改进点,每周将听课心得反馈给直播课教师,建立起了“一所直播课引领的教师进修学校”。

从语文教师身上学习到语言、表情、体态语的教育性;从数学教师身上学到问题驱动、思维体操的力量;从英语教师身上学习情境调动、活学活用的价值……这些教育性融合为一体,促进教师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练就新基本功赋能课堂,提升育人品质。“2019年,清华附小清河校区新进了14名新教师,目前已有12名上了直播课。他们虽是年轻教师,但在团队教研的引领下淬炼奋进,实现了自身蝶变。”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说。

本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为上亿学生直播)(4)

03

示范引领:

公益行动助推形成教育发展良好效应

“特殊的开学季,学校教师成了‘主播’,当我们对线上教学忐忑不安时,清华附小直播课让我们有了方向,有了齐聚云端共研学的机遇。”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钢铁大街第四小学数学教师鹿景丽说,直播课贯穿“预学、共学、延学”流程,有温度、有内核、有升华,实现了课前预学确定主题、共研共学悟识其渔、延学践行深度关联。

如今,这样的教学理念和课堂策略已经被鹿景丽熟练掌握,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对主题的预期走进课堂,把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切入口和教学起点。同时,指向性明确的共学和更深层次问题探究,加深了知识内核主题检测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拓展。“课堂更高效,也更受学生们欢迎。”

清华附小的空中课堂让山东济南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校长张薏感受颇深,“我们对‘儿童站立课堂中央’的教育哲学有了更深刻领悟,对如何开展在线教学有了更多的方法策略”。“直播课是学生学习方法迁移和运用的样本,也是全体教师线下教研的范本。例如,在职初教师进阶锻造层面,学校要借鉴经验,努力从课堂问题出发,在研究中解决儿童真实学习,进而提升教师理念、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张薏说。

一件大事,一场硬仗,一次关键引领。

在疫情特殊时期,公益直播课走近师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熏陶,也悄然点燃一场教与学的变革。一个面向全国小学,推动价值观引领、课程改革、公益服务的“磁场”正在发生作用,儿童教育观改造、教与学方式变革、课程新样态新实践、直播课主题教研、组织化团队建设等样板方案,纷纷进入更多学校的视野,教育教学好理念和好做法走进了日常课堂。

透过直播课,清华附小为优化学校教学和管理提供了一个个范例。共在蓝天下,同上一堂课。学校用公益行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示范引领形成助推教育发展的良好效应。基于直播课可以回看,便于深化学习,新疆、山东、黑龙江等地小学,把课程作为继续教育资源,带动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人虽未处在疫情的最前线,但要肩负一份职责,做好分内事,守好‘责任田’。”清华附小副校长刘建伟说。

诚然,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与文化,也有着不同的学生基础,但这不妨碍学校对创新的追求。就如同直播课传递的教育使命,真正的教育是让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把学生的成长当作最高荣誉,实现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原国家督学成尚荣说,“同上一堂课”是蓝天下最美的课,是“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落实到课堂和学习中的可贵探索。清华附小将课堂教学纳入更高水平育人体系,让立德树人寻找到学科教学的实现方式。每节课都生动体现了主题教学的价值意蕴,让学生的学习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走向生动又走向深度。

据统计,北京18所中学和一个教研单位承担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课初、高中毕业年级教学,清华附小是小学阶段课程的唯一承担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期间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为全国1.8亿名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服务。在课程资源建设上,一批像清华附小这样的优质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参与其中,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作出了积极贡献。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让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孩子能够走进优质学校课堂学习,跟城里孩子在一片蓝天下共同健康成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从扶贫到扶志,教育大有可为。优质和公平是教育重要的时代命题,一所有担当的学校应当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为教育整体均衡和充分发展竭尽全力。身处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速效应,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等,扩大辐射效应,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共奋进。”窦桂梅说。

本周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小学(为上亿学生直播)(5)

附《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文章

同一个课堂 同一个梦想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是一次大考,“停课不停学”对教育系统是一次大考,直播课堂录制对清华附小更是一次大考。一所小学要独立承担面向全国的电视直播课,没有先例可循,面对教育部门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清华附小全体教师尽锐出战,最终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大考当前,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支撑教师们负重前行。疫情面前,作为亿万学子的引路人,人民教师必须继续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学习不能停,中国教育的脚步不能停。当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人民教师把实践好在线教学作为教育系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战场。面对构建空中课堂、在《同上一堂课》公益直播中为全国上亿小学生上课的艰巨挑战,清华附小的教师们临危受命,喊出了“做不漏气的发动机”“努力做更多孩子的成志榜样和引路人”的响亮口号,展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当他们走上直播台,当数以千万计的学生每个工作日准时守候在屏幕前,这是一场何等壮观的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它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信心和力量,让我们真实触摸到了家国的温度和使命的分量。

大考当前,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在教师们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录制直播课,面向的是全国数以千万计的庞大学生群体,压力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浓缩的才是精华,短短30分钟的一节直播课看似简单,但要给学生们带来一堂高纯度“金课”,教师们奉献的除了时间和精力,更有智慧和汗水。从设计直播方案到制定学习策划,再到打磨授课细节……参与直播课堂的每一位教师都力争做到完美无缺,除了教学内容准确、教学方法多元,教师们时刻注重凸显课程的育人功能,主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直播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落实、落小、落细,展现出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专业源自辛勤付出,正所谓“台上30分钟,台下千锤百炼之功”;专业更源自团队协同,一堂直播课,出现在台前的是主讲教师,但幕后是学校组建的庞大专业教师团队,扮演着“智囊团”和“中央处理器”的关键角色,为直播课堂的顺利、高质量播出奠定了扎实根基。直播课上,教师们将凝聚平生所学和团队智慧的知识精华和盘托出,给全国小学生奉献出了最优质的内容,让教育部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战斗是让一名战士迅速成长的最好方式。教育工作者虽不像医护人员那样战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但他们也像战士一样以各自的方式坚守着教育阵地。尤其是对参与直播课堂的教师而言,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次淬火、一次蝶变,得以升华的不仅是教学能力,更是身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境界与格局。经历过这一重大考验,教师队伍的转型升级悄然完成,教学理念则实现了从“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到“儿童站立课堂正中央”的跨跃。

共在蓝天下,同上一堂课。疫情之下,教育部门及时推出直播课堂,让全国亿万中小学生同上一堂课的梦想成为现实,无数少年儿童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心灵洗礼。清华附小这一典型事例背后,我们看到了教育部门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看到了一线教师们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坚定身影,更看到了中国教育愈加美好的未来。这不仅是一所学校在非常时期的成功探索,更具有丰厚的智慧启迪和样板意义,值得其他地区和学校学习借鉴。疫情终将结束,我们坚信,成功经受住了疫情考验的中国教育,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报

作者 | 《中国教育报》记者余闯、《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