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cdma发展史(扶摇直上九千里)
集微网消息(文/holly),“品质”(Quality)和“通信”(Communication) 组成“高质量的通信”,这也正是大名鼎鼎的高通(Qualcomm)名字的由来。
众所周知,高通的主营业务可以划分为QCT(手机基带芯片)和QTL(专利授权)两部分,而在这两个领域,高通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业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卖出一部智能手机,都要向高通缴纳专利费”。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是如何发家的?一切都要从高通的创始人之一艾文·雅各布斯博士(Dr. Irwin Jacobs)说起。
“十亿连接之父”——从教授到企业家
右三:Dr. Irwin Jacobs(图源:高通官网)
雅各布斯号称“十亿连接之父”,1933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市。
在他上高中时,其指导教师声称科学和工程学没有未来。倘若他当时听信了这句话,当今的无线网络世界可能会呈现另外一番景象;大学时,雅各布斯在康奈尔大学学习酒店管理专业。但被室友嘲笑其课程太简单后,他转为学习电气工程;之后,雅各布斯继续攻读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最后成为大学老师。同时,他和另一名教员合著了一本名为《通信工程基础》的基础教科书。
1966年,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创立了一所新的工程学院,雅各布斯前往任教。在其任教期间,与两名同事一起创立了Linkabit Corp,主营业务是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1972年,他辞去了教学工作,全身心投入到Linkabit的运营中,直到1985年退休。
三个月后,也就是1985年7月,退休后的雅各布斯选择再次“出山”。他与六个Linkabit公司的同事共同创立了高通(Qualcomm)。
雅各布斯在多年以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成立之初没有生产产品,可是我们知道,大致的方向应该是在数字和无线通信领域。”
当时他们只是在一家比萨饼店楼上租了一间小办公室。若干年后,世界级的通信行业巨头便诞生了。
通信领域“龙头”——源于CDMA技术的助力
图源:网络
雅各布斯在采访中回忆高通的发展时曾说道:“(公司建立)最初6个月,我们产生过几个让我们无比激动的想法,其中一个就是CDMA(码分多址)技术。当时我们想,CDMA可以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也可以在无线通信,也就是蜂窝式系统中使用。”
CDMA(码分多址)技术的基础是“跳频”技术,其诞生要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当时,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和作曲家George Antheil受到自动钢琴的启发,认为可以将传输信号分散到不同的频谱上,从而提高传输效率和稳定性。Lamarr和Antheil并为此申请了专利,但遗憾的是这项技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落寞”了。
直到20世纪80年代,雅各布斯等人发现这支“潜力股”,决定从事CDMA技术的开发以及商用。然而当时在无线通信领域,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TDMA(时分多址)技术。虽然这对高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是雅各布斯并没有动摇,坚持推进着CDMA技术。
1989年3月,高通继续向市场推广CDMA技术。当时整个市场对CDMA都没有抱太大期待,技术不行、开发时间长、成本高是业内人士对这一技术的最初印象。
但是受挫的高通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发了一个演示系统,告诉业界怎么用CDMA技术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攻克了技术问题,随后邀请了全球很多移动领域的专家来到圣迭戈观看演示。
演示结果证明,CDMA技术是非常有效的。与原来的模拟信号相比,在同样的频谱资源下,CDMA能支持的用户数可以达到10到20倍,而TDMA只有模拟信号的3倍。
经过高通的不懈努力:
1993年,CDMA被公认为行业标准;
1995年,CDMA技术首次在中国香港商用;
1996年,韩国采用了高通的CDMA系统;
同年,Bell Atlantic电信推出了美国第一个CDMA网络;
1999年,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选作是3G背后的技术;
......
自此,高通仿佛像“开了挂”一般扶摇直上,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可以说CDMA技术成就了高通,奠定了其在通信领域“龙头”地位的基础。
1999年对于高通来说是一个拐点,因为在这一年,他们做了一个战略性的决定。此前,高通为了推动CDMA的发展,开展了手机终端的业务和系统设备的业务。但为了能更快速地把自己的技术和芯片推向市场,高通决定不再做手机和系统设备的业务,转而完全集中在技术开发和芯片研发上。所以,从2000年开始,高通整体就专注在技术研发和向手机厂商提供芯片以及软件解决方案上,使手机厂商能够更快地把终端推向市场。(校对/Aki)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