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再读鲁迅的三味书屋)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再读鲁迅的三味书屋)(1)

昨天,再读了一遍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总算搞明白,一百三十年前的他们,小时候读的是什么课本了。

1892年,11岁的鲁迅先生被送入三味书屋,受学于寿镜吾先生。在少年鲁迅眼里,寿先生是个“高而瘦,须发都白了”的“老人”。

其实,寿镜吾先生当时才43岁,他老人家活到了82岁高龄。寿先生当时可能有点“少白头”。

不禁有点感慨,我们小时候,看四十多的人,不也是和看“老人”一样吗?等自己到了那个岁数,却根本觉不出来什么了。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再读鲁迅的三味书屋)(2)

至于这个书屋的名字“三味”,对镜吾先生那样“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来说,窃以为意为“三昧”最为恰当,“三味”只是一个故意的别写。当然这是个人的瞎猜。

鲁迅他们这帮小孩子,都学什么了呢?

1,行礼。文章说,进了课堂首先要行礼,对着课堂上的匾和一幅梅花鹿的画。“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一定要回礼,”那个时候的规矩~首先要学对师长礼貌。

2,学对联。文章里有这句话,“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看来,习字和对对子,是当时儿童们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换句话,那时候很重视学习对联,一开始入学就要学,而且从一个字,对到两个字,三个字,“终于对到七言”。

在另一篇文章里,鲁迅曾经说过学习《鉴略》的事情,看来中国的古代历史,他们也是要学的。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再读鲁迅的三味书屋)(3)

3,下课。他们也下课,下课管的很松,学生们“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祸害别人家种的花,孩子们这得有多费!偏偏老师并不责罚他们,连说都不说。

4,读书。等到老师大喊:“读书!”于是大家回去,“人声鼎沸”的读开了。

“仁远乎哉…”这是学的《论语》里的“述而”;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这是学的《幼学丛林》,一本儿童启蒙读物;

“上九潜龙勿用”,这是学的《易经》,潜龙勿用应该是初九的爻辞;

“撅土下上上…”这是学的《尚书》。

看来,那个时候,学生们基本就学这些课本了。

“铁如意,指挥倜傥…”先生念的,是称赞后唐李克用父子的一篇文章。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再读鲁迅的三味书屋)(4)

还有一些不曾有过的感受,比如在“百草园”时期,对长妈妈的描写,比如对闰土父亲的描写,抓麻雀高手。

比如,在《朝花夕拾》另外一篇文章里,鲁迅写到,一开始他轻视长妈妈,但是当长妈妈“严肃的”说,她们可以“脱了裤子对着城外,大炮打不进来”时,吓的鲁迅“肃然起敬”。

看到这里,不禁跟着鲁迅素然起敬起来。鲁迅真切的描写了儿童的那种无邪之心。类似的描写,在《琐记》里的“衍太太”也有见过。

看来,一百多年前的儿童们,那些就是他们的“教科书”了,比如“24孝”。还有,他们的礼节,他们的课间,都活灵活现的在课文里展现了出来~距现在,居然马上就一百三十年了。

百年,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再读鲁迅的三味书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