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解题思路(你见过高考数学卷考珠算口诀么)

回忆是历史的重演,照片是过去的重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解题思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解题思路(你见过高考数学卷考珠算口诀么)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压轴题解题思路

回忆是历史的重演,照片是过去的重播。

下面因照片勾起的回忆绝对不是穿越,特别说明。

如果不是有照片回忆,还真想不起来八十年代那档子的事儿了。

八十年代初有两大时代亮点:

1恢复高考。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陆续回城,十年没有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各个大学,也逐一打开校门,高考的恢复激励很多年轻人拿起书本开始读书。那股复读备考大学的热潮如排山倒海。

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基本上是选送的工农兵大学生。79年开始面向社会考试招生。

我是辽宁人,74年下乡,76年抽调回城到国建五公司工作,属于建筑公司。后来唐山大地震,我们公司从辽宁盘锦开拔到唐山,参与新唐山建设。

没想这次搬迁,阴差阳错的失去了一次考入大学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小学都逐步开始复课闹革命,因为每年一次上山下乡,全国各地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不统一。

我在的那所学校当时属于什么水平我并不知道,但是教我们的班主任姜老师绝对是尽职尽责、天下难找的好教师。

姜老师是数学老师,他教我们学的数学知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超大纲的教学。我记得学习三视图时,数学书上的习题很少,也不像现在有各种习题练习册,老师为了让全班都能学会学懂,让我们每个人亲手做一个立体模型,然后大家互相参考画图。

我们班能工巧匠的家长们很多,有用牙科石膏做的模型,雪白坚硬;有用木头做的模型,小巧精致;我羡慕极了。

可是,我父母是企业的工程师,他们都不是手工艺人,我就担起家中手艺人的重任,我自己动手,先把纸壳按照画好的尺寸剪裁,然后用线缝好,做了一个模具,再把揉好的黄泥按在模具里。

费了半天的劲儿,做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带倒角的圆台,然后又用黄泥做了一个直径约5CM,长约8CM的圆柱体,最后用一段小树枝把两个物体固定组合在一块,为了防止泥坯干了开裂,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把模型放在炉子里烘烤一晚上。最后的成品连老师都赞叹不已,因为模型被烧成了有棱有角的红砖摸样。

我们学习是九年一贯制,没有高中,毕业后也不知道属于什么程度教育。

我们班是全校数学分数最高的班级,尽管那时候不注重教学质量,但是姜老师一丝不苟的保证每一课的教学质量。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班可不是A、B卷那么简单,姜老师给我们班发了八套试卷,保证前后左右的人都没重样的题。

我算是那个年代学习的尖子生了,无论突击考试还期末考试,都是前几名。

到了唐山工作后,迎来全国第一次高考,我立刻报名,天赐良机,一定不能错过,我天天点灯熬蜡,使出浑身解数,那种不拔头筹不罢休的架势,现在想起来都忍俊不禁。

数学是我拿分的科目,从正弦余弦函数,到几何,视图等,把在当时来说都是高精端的题目,从头复习一遍,当我胸有成竹的坐在考场看到试卷时,眼睛气得发蓝。

本来复课闹革命的年代,学习成绩就不被人看好,还有臭老九的名声也影响不小,并且全国各地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辽宁和河北又是地域跨省,但是我也没想到学习内容能差到如此地步啊!

用在的话来说,就是神级坑。

考大学的数学试卷一共五大道题,简单的不能在简单了,我用了十几分钟就做完试卷其它题,其中有两大道我做不上来。之一,给了几个算盘珠的图,让你写出珠算口诀,我承认这是小学学的东西,可是,我就从来没接触过算盘啊!

另一道题是给了一个长方台的体积,求其中的一个参数。我承认简单到家了,都是小学生的题,可是,我就没想到应该复习小学数学来参加高考啊!我只知道有个1/3,后面具体的变量关系,我就弄不准确了。当时也是气蒙了,先把长方台的体积公式用代数代替,解一步是一啊。

历史是用来总结的,不是用来惋惜和感叹的,如果现在能穿越回去,保证各个都是诸葛亮。

那个当时,想要学习只有课本教材,根本没有什么课外辅导之类的资料,再说我们也这些刚从泥土走出来的人,也就处在初中水平,思维视野还局限于课本之中,与一反三基本不会

我复习那些什么函数呀,几何统统没有。后来我看到辽宁考题,和唐山考题比,绝对是天壤之别,如果我当时在辽宁参加高考,数学90分以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就是命,阴差阳错也好,鬼使神差也罢,第一次高败北。

没事,不怕,咱还年轻,我自己安慰自己。为了能考大学,我父母费了很大劲把我从唐山凋回辽宁。

不想,第二年高考国家又有新的政策,估计是各地抱怨的人太多,反正又是一番折腾。

正好赶上电视普及,电视大学应运而生。特别提醒,是黑白电视普及,想看彩电的,就在黑白电视前面放一个三色的塑料彩膜。

我藏了一个心眼,不想再失去求学机会,也不想没有工资。混不进考大学潮流的巨浪里,泛起一朵小浪花也行。于是,选择报电大这个冷门,还别说如愿以偿了,而且还是带工资上学。

因为下乡回来的人年纪都不小了,我先考的电大,最后一年电大学习中又筹备结婚,学习结婚两不误。

这也是我要说的八十年代的第二时代亮点:独生子女。

我到工厂工会准备开证明去领结婚证,证明还没拿到,先让我填写一个表,一些老生常谈的栏目,刷刷几下填完,结果被告不合格,说我关键的一栏没填写。

我当然知道没填写,那么大空白栏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见。我是故意没填的,还没结婚呢,填那个栏目不是扯么?

工会人说,不填就不给发证明信。我想骂人,但是还忍住了,谁让我带工资上学呢?

我故意问怎么填,对方一字一句告诉我,“一生只要一个孩。”

感情一张表,就这几个字值钱。但是,我还是心里别扭。

那时还没开放到现在这样,男女朋友逛街还前一个后一个地走呢,让我填那样的表真是羞人。没办法,即在矮人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按照一生只要一个孩的标准,我幸运地有了一个儿子,那真是金不换啊。

那张黑白照片就是孩子一周岁和亲戚小姐姐去照相馆拍照,照相馆还是以黑白为主。彩色的照片也是在黑白照片上基础上,后期涂色。

第二张是去北京天安门留念的,当时能去一趟北京,比现在出国还自豪。每年去首都北京天安门观光的人不少,和现在比绝对不是很多。

穿得都是大众颜色:蓝、白、灰的衣服,款式也是老道的中山装和夹克,西服有,但是很少人穿。孩子身上的毛衣是自己织的,脚上穿的棉鞋还是家里老太太亲手做的。

另外一张,呵呵,不言而喻,儿媳妇小时候的照片。想要说的就是,那时候家用电器:双卡录音机、音响、手提电话都不是一般百姓都能有的。当时是时尚加时髦,现在扔在大街上都没人捡。

几张照片勾起那么多的往事回忆,如果想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但是还是想说。

往事如烟,回味无限;翻天覆地,感叹巨变。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国家变化巨大,今昔对比,令人瞠目结舌。

八十年代早、晚上班高峰时,两股左右相向而行的自行车上班族的潮流,在公路上延绵不绝。偶尔驶过一辆公交车,很是另类。我也是自行车族一员,前面载孩子,后面放菜篮子。

看看现在,连送外卖的都不骑自行车了。我家孙女上学现在连公交车都不坐,要么开车送,要么打车。

那时候也学人家赶潮流,好容易攒了点钱买一个冰箱,结果里面存放都是大酱呀,剩饭菜呀什么的,现在家里一个冰箱都不够用的。

那时买一个黑白电视还要票呢,就像《你好,李焕英》买电视时一样一样的场景,看个电视,全家争频道。现在,人手一部手机了,电视基本成摆设了

以前出差在外,不管多少钱,全部带现金,每件内衣都缝一个装现金的小兜,贴身保管。现在一卡在手,你有我有;一部手机可以装下全部流动资产。

今非昔比,何止是鸟枪换炮,总想找个机会唠叨唠叨以前的事儿,可惜没有听众。

一次孙女放学回来说,学校要举办“我和妈妈比童年”的讲演活动。可把我乐坏了,按说学校的事儿与我何干?关键是学校让学生回家听家长唠叨过去的事儿不是?

天赐良机,我兴致大发,滔滔不绝讲到半夜,孙女都听得睡着了,我反倒兴奋失眠了。

随手写了一段感慨,权当给孙女比童年时添点佐料吧,如今就再感慨一次吧。

如果妈妈的童年是黑白帝国,那么我的童年就是彩色世界;

如果妈妈的童年是原始森林,那么我的童年就是魔法庄园;

如果妈妈的童年是亦步亦趋,那么我的童年就是瞬息万变;

如果三年为一个代沟,我和妈妈相差二十多年,好比跨过千山万水。

岂止是跨过千山万水,按现在信息时代的时间来看,一秒堪比一个世纪,一个眨眼的穿越都不知道穿过几个世纪了。

是祖国的强大,才有我们的科技发达;

是祖国的繁荣,才有百姓的安居乐业;

是祖国的兴旺,才有子孙后代的崛起。

时不时回头看看前辈们的奋斗史,希望年轻人能珍惜当下的同时,不忘过去,牢记使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也希望那些有志青年,那些喜欢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那些喜欢玩穿越的朋友,多向未来穿越穿越,如今我们国家逛太空都跟玩似的,“三体”都敢跟太阳对话了,我们偶尔穿越一次二次未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没准你的那一次穿越,就是人类破解时空的节点。

回忆可以激励人的斗志, 创新才是人类发展的使命。

几张老照片,勾起穿越似的回忆,其实还有更多的老照片,只是没带在身边,有机会再唠叨吧。

#晒晒童年老照片##大连同城圈小组##我在头条搞创作##话题大发明家##周刊#@大连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