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代书院(嘉兴岳氏与岳王祠)

文 | 吴梁

抗金英雄岳飞(1103~1142)虽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但他在南宋抗金战争和仕宦南宋时,均居住于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此后,其孙岳珂在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任知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家住城南金陀坊(今杨柳湾、范蠡湖附近),其后裔遂世居于嘉兴,成为嘉兴望族之一。

嘉兴岳氏也是华夏岳氏之南宗(北宗即汤阴岳氏)也。

嘉兴古代书院(嘉兴岳氏与岳王祠)(1)

一、嘉兴《岳氏宗谱》

20世纪80年代,居住在王店镇建北村旧岳头的一位农民、岳飞第三十世孙岳嘉贤出于对乡邦的热爱,将其家族精心保存二百多年之久的《岳氏宗谱》捐献给嘉兴市博物馆。由此,人们才逐渐知道了嘉兴岳氏的来历及后人在嘉兴社会发展史上的贡献。

笔者有幸仔细阅读了《岳氏宗谱》全帙,谨作简介于下。

这部《岳氏宗谱》,由岳飞第二十三世孙岳鑑纂修,共6卷6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本。《宗谱》的内容有:

卷首:宸翰、恩纶。

卷一:家集、列传。

卷二:志状、外传。

卷三:姓源、世系。

卷四:世表之一(统宗),世表之二(武林支),世表之三(龙城支)。

卷五:世表之一(金陀长房长支总),世表之二(仁大房),世表之三(仁二房)。

卷六:世表之一(仁三房),世表之二(仁四房),世表之三(仁五房),世表之四(仁六房),世表之五(仁七房),世表之六(金陀长房放支),世表之七(魏塘支)。世表之八(经略支),之九摭遗,之十余庆录。

这部《岳氏宗谱》的扉页盖有“第十二仁二支二十三世奇金要曾孙(岳)昭炬敬藏”的戳印。

据《岳氏宗谱》卷首沈维鐈序曰:

“鄂国(岳飞)系出姜姓,陶唐时始为岳氏。南宋迄今,岳氏之散处南北者悉奉鄂国为始祖。吾郡一支,则邺侯(岳珂)守郡归老江州(今江西九江),既复卜居于此者也。

按《宗谱》自邺侯以下,增修凡七:一为宝庆时;一为淳祐时,盖即邺侯手订者;一在景定初,维时江州《通谱》义(宜)兴邺侯子姓亦并系之阳羡谱系者;一为洪武时,侯七世孙南湖君(岳贤一)厘定者;一则万历时,石帆司马(岳元声)与其弟石梁中丞(岳和声)、石钟副宪(岳骏声)续成者;一为国朝康熙时,石帆从弟潜夫文学(岳嵩声)增辑者;一即嘉庆间,中丞(岳和声)六世孙冰庵茂才(岳鑑)鼎新祠宇后重加铨次者。”

现今传世的这部《岳氏宗谱》,系第七次修订谱本,始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由岳飞第二十三世孙岳鑑重加铨次,而由岳鑑之子岳鸿逵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式镌板印行之。十六开,线装;字迹清晰,印刷精良。

这部《岳氏宗谱》,附载了不少罕见的有关岳飞的珍贵资料。例如《岳飞年谱》始自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迄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共计39年。总举纲要,不详始末。后附陈乾临摹的“忠武鄂王(岳飞)遗像”和“赞语”。

卷二外传包括“幼征”,“家范”、“忠义”、“智勇”、“先见”、“远略”、“恩信”、“纪律”、“被诬”、“昭忠”,“神外”及“余述”等十二目,资料详尽,鲜为人知。

如在“远略”目中,收有岳飞家撰的《广德军金沙寺题壁记》、《五岳祠盟记》《东松寺题记》及《水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等。

如在“杂述”目中,详细记录了岳飞生前持用的一方“岳忠武砚”和“忠武私印”。据《岳氏宗谱》记载,自二十四世起,岳氏字辈为“鸿廷昭烈、钦功嘉德、以孝作忠、奉先敬国”,并曰:“右十六字刻铸于正殿鼎炉上,子姓命名悉准乎此,入庙时辈行了然矣”。

二、嘉兴岳氏后裔

飞之孙岳珂定居于嘉兴城南金陀坊,为岳氏嘉兴支之始祖。其后裔在明清两代均发扬祖德,成为全国著名人物,青史留名,今择其优秀者简介之。

岳珂(1183~1243),岳飞三子岳霖之子(三世),字肃之,晚号倦翁。南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知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任职时亲政爱民,后定居于郡城金陀坊。

他在嘉兴时,因痛恨秦桧杀害祖父岳飞事,著《吁天辩诬录》、《天定录》等,结集《金陀粹编》,为岳飞辩冤;并于宝庆(1225~1227年)年间在金陀坊宅内拓建岳氏家祠,且亲制铜爵(酒杯),上镌“精忠报国”四字,以申明岳氏抗金卫国的初衷。

后以功封邺侯,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他是南宋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和校勘学家。学识渊博,著有《金陀粹编》、《金陀续编》、《愧郯录》、《桯史》、《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棠湖诗稿》、《玉楮集》、《宝真斋法书赞》等近百卷书籍。他还以“相台家塾”名义,刊行了《九经》、《三传》及自著的《九经三传沿革例》,其刻印之精良,均在出版史上获得很高的声誉。

他在嘉兴时,还主修过《嘉定·嘉禾志》(关拭纂),未成书,今已佚。他的遗物“洗鹤石池”,今与“松化石”一起置于南湖烟雨楼庭园内。

南宋亡后,岳飞七世孙岳琳坚持民族气节,义不臣服于元朝,依杭州岳飞墓为居,耕种自给。其妻程氏携次子岳茂之(八世)由杭州徙嘉兴金陀坊祖居。岳茂之继承父志,也不臣服于元朝,并将岳姓改为“乐”姓,更自己姓名为“乐咸”以明志。

岳茂之(乐咸)的长子乐贵-(九世),后任广东提举按察司使,将其家迁到郡郊长水乡(今王店镇建北村旧岳头);岳茂之的次子乐贤一(九世)仍居嘉兴金陀坊。

明朝建立,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乐”姓复姓为“岳”,其后裔散居于嘉兴城乡各地,从事各行各业。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岳氏三兄弟(元声、和声、骏声)相继高中进士,仕朝辅政或与疆大吏。嘉兴岳氏声名大振,自此迄于近代遂为嘉兴望族。

岳元声(1562~1633.十八世),宇之初.号石帆,别号潜初子。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任职期间、秉公办事,为人刚方有干略而受人敬师,因上疏弹动魏忠贤误国,受到削职为民的不公正处分,魏忠贤在崇祯初年伏诛后,朝廷为其平反,官复原职,他在里居期间,创建天心书院,聚徒讲学,闸际易象,旁通音律,著《潜初子集》和《圣学范围图说》。他待人平易,熟悉乡井利病,经常为人排优解难,受到众乡亲的拥戴。

岳和声(1569~1630.十八世).字之律,号石梁,一号餐微子,元声堂弟。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顺天巡抚。为人博学,著有《餐微子集》,《大成乐舞图说》、《辛亥京察始末》及《北征稿》等。

岳骏声(1573~1633),原名金声,字季有,号石钟,别号啬庵,元声弟。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遭运总督。其学识与二兄齐名,时人比为“三凤”。著有《秋窗偶拈》、《闯宫始末》、《啬庵集》等。

岳元声三兄弟为岳贵一(九世)之后裔,明万历年间从长水乡迁回金陀坊故居,其聚居地村名至今仍名“旧岳头”。岳氏三兄弟因其宅内家祠狭小,遂发动家族在西门外三塔塘上移建新的岳氏宗祠。

岳鑑(生卒年代不详,二十三世),字明之,号冰庵,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人。主篆《岳氏宗谱》第七次续修本,重建岳忠武王祠,撰有《金陀祠事录》。他秉性孝友,沉毅有力,深为族人敬重。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将祖遗地36亩捐与嘉兴“普济堂”,作为义冢地。

岳镛(生卒年代不详,二十三世),字东宣。庠生,“方实自矢,诚笃君子。里中纠纷,奋力排解,很少提讼公堂者”。著有《菊谱》、《省斋诗文集》等行世。

岳鸿逵(生卒年代不详,二十四世),岳鑑子。协助父亲重建岳忠武王祠,并刊行了第七次续修本《岳氏宗谱》。

岳鸿庆(生卒年代不详,二十四世),字馀三,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年)。工诗并擅篆刻,其刻竹使刀如笔,时称绝技。曾刻(游鱼图》于扇骨,精妙叫绝。曾制一紫檀笔筒,由其友张子养画梅,筒上款题“戊午(清咸丰八年即1858年)夏四月子羊写、馀刻。”他在道光八年(1828年),与好友结“鸳湖诗社”,每年四次集会,三年后编成《鸳水联吟集》共20卷。著有《徐三集》。

岳廷枋(1787~1848,二十五世),字仲瑜,号小坡。擅画又精篆刻,通晓琴理兼善八分书。擅史学又工韵语,尤长于七言诗。著有《醉六居诗稿》4卷。其事迹入载清光绪《嘉兴府志》。

岳昭塏(生卒年代不详,二十六世),廷枋子。同治元年(1862年)岁贡。为人博物多闻,谦谦君子。著有《织云楼别集》、《金陀述志》等。

岳昭燏(1879~?,二十六世),字鞠如。清末曾任湖北、江苏督署洋务文案及考察宪政大臣随员。1915年,任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二等书记官代办使事。1919年转任驻法国使馆一等书记官代行公使事。回国后,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参事、和约研究会书记长,后任驻墨西哥公使。他是一名外交家。

岳昌烈(1889~1970,二十七世),字更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末科秀才。辛亥革命后毕业于杭州求知中学。曾任教于绍兴、湖州、嘉兴等地。熟谙古文,精通英语与日语。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著有《杜甫研究》和《陶诗综考揭微》。

岳石尘(1902~2003,二十八世),字曼倩,号翠冷居士,著名画家。少年从仲光勋学画,稍长遍学各家。善人物仕女,间作山水,尤工花鸟。笔法出入于张熊、任颐之间,劲秀磊落,严谨中有古逸意。曾在苏州民间工艺社从事绘画,历时15年。

曾为乌镇陆某画“麻雀图”,画中麻雀栩栩如生,误被家猫视作活雀而跳起捕是,致将画幅抓破,一时传为趣谈。年逾百岁仍每日挥毫,时人答为“画坛世纪不老松”。

晚年曾任嘉兴市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著有《岳石尘花鸟画集》、《岳石尘画集》及《岳石尘书画集),其子岳功立(二十九世)也擅画,供职于桐乡钱君匋书画院。

嘉兴古代书院(嘉兴岳氏与岳王祠)(2)

三、岳王祠

旧时嘉兴西门外三塔塘上有一座岳王祠,其正式名称是“岳忠武王祠”。明万历年间,岳飞十八世孙岳元声等三兄弟将金陀坊岳宅内的家祠移此扩建。但此祠后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乙酉之陷,祠屋被毁”。清雍正九年(1731年),祠基被改建为关帝庙。

清乾隆初年,岳经五(二十二世)向嘉兴知府稽曾筠呈请重建。后经其子岳鑑(二十三世)多年筹措经费,终于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在原岳王祠废址右侧,重建了岳王祠。

嘉兴岳王祠与杭州岳庙有所不同:杭州岳庙是依岳飞墓而建,是祀有岳飞夫妇、岳飞部将夫妇的庙宇;而嘉兴岳王祠除祭祀岳飞夫妇与部将夫妇外,还是嘉兴岳氏一支即华夏岳氏南宗的宗祠(即金陀支祠)。

祠宇前,是流经嘉兴三塔的京杭大运河,其右为茶禅寺。前亘夹塘,跨以流芳桥。桥左右置石栏,桥两侧槐树、榆树成行。

中竖石牌坊,额曰:“万古精忠”,柱联曰:“泰山易撼军难撼,和议迟成功早成”,又联“百战妙一心运用,两言决千古太平”;牌坊背面,额曰:“移孝作忠”,柱联曰:“大宋一人亘千古,孤忠百世并三光”。

祠宇围墙为朱色,刻洪珠书写“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极为端正庄严。首进大门三间,额曰“敕赐显忠祠”。门正中南面照墙上书写乾隆御制的“武穆论”。

再进为仪门,入中庭。庭左右廊庑下有房屋各五间。再进为丹墀,由丹墀登上,为“正殿”。正殿三间,殿前为重檐,额为“精忠贯日”;后为神座,供奉岳飞神像,旁侍二将左右立,额曰:“忠孝馨香”、“骏烈光照”。

正殿楹联有七副:

一曰“知国不知身父子一时甘伏节,封王仅封骨贤愚千载尚呼天”;

一曰“霞岭神来三字普惊山岳撼,金陀世济五经今粹日星光”;

一曰“遗象肃清高接灵爽于栖霞惟忠惟孝,旧俗存祠庙奉烝尝于槜李肯构肯堂”;

一曰“必报国必复仇耿耿孤忠天地鉴,不爱钱不惜死煌煌明训日星昭”;

一日“孝子作忠臣三字受冤余碧血,武功佐文德一军难撼震黄龙”;

一曰“振旅定虔阳福庇先民颂声灵于百世,精忠流秀水支绵后裔奉俎豆以千秋”;

一曰“谁坏长城终见渡江来白雁,但留半壁几曾痛饮到黄龙”。

岳飞神座后,辟寝殿,门额曰:“一门忠孝”。寝殿三间,中祀岳飞祖父祖母、父母及岳飞夫妇等神位,作为英灵栖息之所。东庑五间为“义勇祠”,额曰:“勇勷敌忾”,祀张宪、牛皋、杨再兴、胡闳休等抗金将领。西庑五间为“翊忠祠”,额曰“秉义扶忠”,祀韩世忠、何彦猷、程宏图、史浩等十贤和刘允升、施全、隗顺等三义士。

殿东西偏殿,东祀岳飞五个儿子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及岳飞之孙岳珂;西祀岳飞之五位儿媳及岳飞次女。

在岳忠武王祠西偏,建有支祠三间,中门额曰:“岳氏支祠”。祠旁有耳房,后峙腰墙。正中辟门,额曰:“继志”;次列厅事三间,额曰“敦伦”;再进为“诒谷楼”,楼中间列祀:上自岳珂(嘉兴岳氏始迁祖),下迄岳鑑凡二十胥本支神位,东间祀嘉兴岳氏长支、三支神位,西间祀嘉兴岳氏次支、四支神位。楼之后轩为憩息之所。

清咸丰元年(1851年),朝廷敕赐“显忠祠”,岳廷枋建“御碑亭”于祠之西北隅。所以,嘉兴岳王祠又称金陀祠,表示这是在嘉兴的岳飞后裔为纪念岳飞和突出岳氏嘉兴支后裔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建造的一座宗祠。

旧时岳王祠春秋两祭。春祭规定在农历二月十五日(岳飞诞辰);秋祭由祠内选定吉日后再公告致祭。宗祠选定年高德长者为族长,并选董事若干人,各司其职。守祠者将祭日在十日前悬挂大门外,使各知晓。祭日前三日,守祠者具文禀告嘉兴府委派“承祭官”。

祭日时,由承祭官宣读祭文,并由金陀长房宗子主祭,各支子孙依辈份站立陪祭,祭礼庄重。祭品有羊、猪各一只,五谷各一开,五荤各一味、馒头五盆、干、鲜果各五盆,黄阡两束、元宝六挂,帛一端。主祭者向岳飞神像恭献茶酒各三次,与祭子孙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各支后裔子孙各领一份月乍肉,以辈份先后退出宗祠,祭礼就结束了。

祠内藏有《汤阴精忠庙志》、《岳庙志略》及岳飞《忠武王文集》、岳珂《金陀粹编》等古籍30种。祠有祠田(包括田、地、房屋、房基地等),以其收入供祭祀所需经费。

嘉兴古代书院(嘉兴岳氏与岳王祠)(3)

昔日嘉兴岳王祠

总之,自清代至近代以来,嘉兴岳王祠是三塔塘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与三塔、茶禅寺相媲美。

清咸丰十年(1860年),嘉兴岳王祠毁于太平军炮火,几剩一堆瓦砾。

同治九年(1870年),裔孙岳鸿翔、岳彤等重修“岳氏启忠祠”于原址后,但其规模已不及从前了。这就是辛亥革命以来,人们在嘉兴西门外三塔塘上所看到的岳王祠。

解放以来,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岳王祠在原来衰破的基础上更加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了。岳王祠的整体建筑被拆毁,是在“文革”初期,如今已荡然无存。其遗址约在今三塔路吉水中学西围墙50米处。

近闻地方有识之士建议市政府恢复“岳王祠”,此一建议如能实现,则为禾城恢复一处古迹,乃盛世之壮举也。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