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斑纹的烧制及形成:试论建盏的烧制工艺
本文是蔡炳盛老师第一篇建盏专业学术论文,文中详细阐述了建盏的胚体和釉料的成分,深度分析了油滴盏和兔毫盏的形成机理,现通过习古堂建盏官方微信公众账号第一次公开发表,欢迎广大建盏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览。
试论建盏的烧制工艺
作者:蔡炳盛 蔡威 蔡杰
单位:建阳市蔡氏建窑建盏研究所
摘要:建窑产品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以及柿红、灰皮、乌金等杂色釉。珍贵程度依次为曜变、油滴、兔毫。众所周知,建盏属于结晶釉,因此本文通过建盏油滴、兔毫的结晶形成来论述其烧制工艺。
关键词:建盏 烧制 结晶 工艺
胎坯
制作建盏的泥料一般是混入石英、长石、云母和高含铁的粘土。正常的烧制期间,产物中会有莫来石出现,莫来石是一种优质的耐高温材料,有利于提高坯体的耐火度。胎料中的铁元素对后续建盏的烧制有着强烈的影响,铁是所有建窑产品的着色剂,并且铁胎也是建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温时坯体析出的铁离子能为釉面结晶更好的提供热力学势垒,从而得到更高品质的建盏,而不含铁的或含铁少的粘土不能起到这个作用。铁是一种助溶剂,过高含量的铁会使胎土的热震稳定性能和耐火度打折扣,所以建盏胎土的选择原则一般为满足正常的烧制所需要的热震稳定性能和耐火度,选择含铁量尽量高的粘土。
图1 宋 油滴盏 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
釉面
建盏在烧制时,釉的结构发生连续的变化,原有的物质分解和熔融,产生气泡并且浮到表面,并且釉与坯体发生反应。坯体组成成分的分解和溶解度不同,使得釉面和坯体间的界面是粗糙的,得釉能够很好的黏着于坯体。烧制过程中,釉面相变,整个过程可快可慢,这取决于热力学驱动力、原子迁移率以及盏的非均匀性等因素。这个相变的过程是典型的成核生长相变。这个相变系统的存在离不开液相分离,也就是氧化物系统的不相混溶。建盏是铁系结晶釉,铁氧化物的不相混溶区的温是极为狭小的,也就是烧制建盏所需要的温度宽带十分狭窄,烧制建盏对温度需要很精确的把控。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温度不在FeO-SiO2系统的不相混溶区域内,液相分离可能被有效的阻止,过饱和溶液无法形成,就会没有或者很少的淀析晶体。烧制建盏时达到铁氧化物不相混溶的温度区域时,FeO-SiO2系统发生液相分离,形成氧化铁过饱和熔融液。如果这个阶段如果没有晶种加入就会出现晶体淀析障碍,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例如过饱和的云层出现了淀析障碍,而将晶种加入这种过饱和的云层中,就能够淀析成雨雪。
图2 宋 油滴盏 日本静嘉堂
油滴釉
油滴采用还原烧制,烧制时,胎体釉面变化包括相变、烧结及引起显微组织的变化。从油滴的形成一般分为氧化阶段的升温、保温等,以及还原阶段的成核、结晶和晶粒长大等几个步骤。
3.1 氧化阶段
烧制前坯体应该足够的干燥,否则容易出现坯体爆裂。在坯体能够承受的升温速度下,尽快的升温,以节约成本,保温阶段给与足够的时间,让坯体和釉里含有的有机物充分氧化分解,釉充分熔融,为后续提供有利的烧成环境。
图3 宋 油滴盏 日本松平直(前田家)
3.2 成核
温度足够时,釉面呈现出液相,加入强还原气体,整个盏充分的被还原,釉面形成许多气泡,气体透过釉层还原坯体,坯体也形成气泡排除釉面坯体中析出的铁离子跟随气泡到达釉面。当气泡破裂会形成类似“井口”一样的釉面,这种“井口”有很强的随机分布性。此时晶核开始成长,而晶核的位置正是“井口”底部的位置。这些成核底座是降低以表面能为代表的成核势垒,所以油滴的结晶是一种典型的非均匀成核结晶。釉面熔融状态下,还原气体使得铁价位降低,低价位的铁离子使得熔融釉的粘度下降,这对晶核的产生相当有利,因为成核时必定有界面的铁原子迁移。在成核的过程核的速率对熔融釉的过饱和程度十分敏感。所以在配制油滴釉时都采用高含铁的矿物釉石。当晶核的直径大于某一临界尺寸时成核阶段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开发出一种预埋晶种的新技术,即在上完釉之后的阶段在釉面预埋下晶种,这样人为的提供晶种,可以相对容易的得到想要的结晶效果,甚至结晶的位置都可以基本控制。但是这种人为的成分也降低了建盏偶然天成的艺术性,所以一般烧制建盏不使用预埋晶种这种方式。
图4 现代 油滴盏 蔡炳盛
3.3 晶体生长
稳定的晶核形成以后,晶体的生长速度由温度和熔融釉的过饱和度确定。烧制建盏的过程中,理想的状态为窑温绝对平衡,但是现实很难达到理想的条件。窑温或多或少的都有不平衡。所以烧制建盏出现阴阳面的原因。而熔融釉过饱和度却相对容易实现。只需要在配釉时注意引入高含铁釉矿石即可。晶体生长的过程中整个体系自由能很大,体系也稳定。三价铁在还原条件下向稳定晶核迁移。使得晶体不断生长,油滴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这个时期的油滴晶体过小。有的甚至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所以还需要晶粒长大。
图5 宋 油滴盏 日本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3.4 晶粒长大
高温还原的条件下,细小油滴的平均晶粒尺寸总是要增大的,当平均的油滴晶粒尺寸增大时,有许多的油滴晶粒就会收缩或者融合。所以这个过程自由能更大。相对的这个过程也更不稳定。正常温度下多个晶粒聚集在一起,由于界面能作用,晶界趋于明显。如若窑温过高,冲破晶界能,晶粒就会互相融合,这就是常说的烧糊或者过火,或者使得晶界错合,形成一种毛刺感觉的油滴晶型,对油滴艺术的价值大打折扣。所以要烧制高品质油滴盏,是需要对窑温精确控制的。
以上几个过程后,油滴盏烧制基本完成,应该开始降低窑温,降低釉面熔融度以提高作品的稳定性。因为单相晶的即有界面有变为平面的趋势。如果不及时降低窑温,油滴趋于平面,得不到理想的立体油滴晶型。
图6 现代 油滴盏 蔡炳盛
兔毫釉
建窑遗址中兔毫盏的量是最大的,一度成为建盏的代名词。这是因为根据热力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同一组的同质异构体的晶体晶型的稳定性是由自由能决定的,自由能最低的结晶晶型最稳定,其它的晶型趋向于转变成这种最稳定的晶型。一般建盏的烧成温度为1280℃-1350℃,只要条件允许,油滴、耀变这种斑纹更不稳定的晶型一样也会趋于转变成兔毫斑纹这种相对稳定的晶型。这就是我们看到建窑遗址那漫山的废弃老盏中兔毫盏的比例是最大的原因。精确控制好窑温是烧制品相优秀的兔毫盏的必要条件之一。兔毫的烧制除了温度条件,还受到窑压、釉熔融液的过饱和度、保温时间和降温时机等方面的影响。
图7 宋 兔毫盏 日本根津美术馆
兔毫结晶方式与油滴类似。釉中含有分散的晶体和气泡,分解和熔融产生的气泡浮于釉层表面破裂时形成“井口”釉面,提供了兔毫釉的成核势垒。兔毫成核到完成结晶所需要的时间相对于油滴釉需要更长的时间,重力对兔毫的影响更加明显,受重力因素影响,形成由上至下的条状结晶。笔者猜测,如若在失重的状态下烧制兔毫,晶体不受重力因素影响,那么结晶应该都是成圆形斑纹,界面为黄色的结晶体系。如果忽略温差的影响,整个体系的结晶应该比较均匀。与油滴釉不一样的是,兔毫釉的成核势垒是不需要还原的,是釉分解和熔融以及有机物氧化分解形成的。
图8 宋 兔毫盏 日本京都博物馆
曜变
曜变系环状结晶周围在光照下显现出五光十色的光泽彩,笔者猜测,这种光泽彩的釉面应该系不同价位铁以及原矿釉石中铁的共生物共同形成的,而环状结晶应该是“井口”的口沿位置结晶。从古至今除三件曜变在日本和一件残品在杭州外,就再无曜变之说。根据热力学关系,同一组的同质异构体的晶体晶型稳定性是由自由能决定的。自由能低的结晶晶型最稳定。从无数作品中才得到几件耀变,可想而知曜变的结晶体系是极度不稳定的,也许是稍纵即逝。
图9 宋 曜变盏 日本静嘉堂
图10 宋 曜变盏 日本藤田美术馆
结语:建盏的烧制,需要对窑温、窑压、气氛、时机等等方面精确控制,才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建盏。从选坯泥、成型,烧制等方面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极为重要,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高难度的烧制技艺,也体现出建盏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1] W.D.Kingery. H.K.Bowen D.R.Uhlmann 陶瓷导论.麻省剑桥.1975(06)
作者简介
蔡炳盛,男,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人,从事建盏研究30余年,荣获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南平市首届“工艺美术名艺人”,在多年的精心钻研下,技艺日趋精湛,成为国内油滴盏最顶尖的工艺大师之一。其烧制的油滴盏,器型精致,釉色优美,斑纹效果极其出色。其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建盏理论和实践大家之一。
欢迎建盏的玩家与商家踊跃投稿,投稿邮箱:2949586693@qq.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习古堂建盏”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xigutangjz (比力弗国际_习古堂建盏官方)
小编xigutangzixi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