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丛老师(丛老师印记)

鞍山丛老师(丛老师印记)(1)

丛老师

作者 | 吕永国

丛老师,原名丛湘连。因他在多个村庄教书,见多识广,威望较高,四邻八舍的乡亲们都尊称他丛老师。

在我村教书时,丛老师看中了父亲的憨实,便将二女儿嫁给了父亲。丛老师是我的姥爷。

丛老师生于一九一八年,薄有田产,家道殷实,算是小康人家。他益都师范毕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临朐“无人区”时,他随众人闯关东,受过鬼子的奴役,遭过国军的压榨,最后为共产党办事,并担任了类似现在乡镇片长一级的小干部。故土难离,临朐安稳后,丛老师辞职返乡,开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职生涯。

丛老师写一手好字,他书写的正楷笔酣墨饱,丰厚雍容,堪称艺术作品。写春联是他的一大爱好,他把写春联当成一种消遣、一种享受,不收费,不吃请,并且笔墨自己提供。

一进入腊月,丛老师便在家里开写春联。四邻八舍将纸裁好,递到丛老师的手上,谦恭地提出打下手的申请。丛老师总是客气地站起来,拜请邻居回家。砚墨、摁纸、摆放、晾干、捆扎、回送的活儿,他让我来负责。他也到邻家出摊。他在前边一板一眼地走,我在后面拎着盛毛笔、墨汁的篮子,深一脚浅一脚的跟。进家入户,先寒暄一番,便直奔主题。邻家过意不去,总要打酒割肉,丛老师的脑袋总像拨浪鼓一样摇摆。写完对联,吃一盏茶,谈一会庄稼、天气,夸一会儿后生,便告辞回家。他还到黑山村和我们村写对联。在我们村,后勤由母亲负责;在黑山村,姨母分管招待,他怕给别人添麻烦!

丛老师写春联,不写时髦句子,不跟流行诗词,内容常常别出心裁。大门的框对,一般人贴“大门外青山绿水,家庭内孝子贤孙”。丛老师认为缺少品味。他挥毫泼墨,“家有藏书墨庄香远,门无俗客竹径风清。”众人轰然叫好。二门上,有人夸奖“门前有水地不俗,宅后靠山春常新”新颖,丛老师觉得也不高雅,他一挥而就,“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引得众人啧啧称奇。丛老师认为,春联不仅要描述美好事物、抒发美好愿望,还要体现房屋主人的境界、格调、视野、情怀。

鞍山丛老师(丛老师印记)(2)

丛老师一生跌宕起伏,“文革”期间遭受批斗,而且丢了公职。事件的起因相当奇葩。在我们村,丛老师教过的一个小孩子,当年只有七八岁的年纪,在土坯墙上随手划了“蒋介石万岁”几个大字,成了重大政治事件。在专案组深挖幕后黑手的时候,毛孩子浑身筛糠,编造出是丛老师教的谎言。丛老师的冤屈堪比窦娥。仅仅一句话,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他被清理出教师队伍,并勒令回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教育的精髓要义有两条,一是干最重、最脏、最累的农活。二是与“牛鬼蛇神”一道接受批斗。被批判的人有的脖子上挂个大牌子,有的甚至挂一块铁牌子,上面写着“地主”或者“富农”等罪名名称和本人的姓名;有的头上戴一顶长圆锥形纸高帽,上面也写着“反革命”或“坏分子”一类的罪名名称和本人的名字;最厉害的当数做喷气式,被批斗人身体折成90度,两腿绷直,双臂平伸,做喷气式飞机状。在精神侮辱和肉体折磨的双重蹂躏下,不少人选择自杀来解脱自己。

丛老师的处境与众不同。在生产队里,丛老师分派的活儿不累,也不脏,队长吩咐他悠着干;挨批斗时,也没享受挂铁牌,戴纸高帽,做喷气式的待遇,只接受不痛不痒的陪斗。当年,闹革命的红卫兵多是二十出头的愣头青,爹娘怕他没深浅,出门前,总会絮絮叨叨地嘱咐:“刘少奇咱不认识,丛老师是怎样的人,我们清楚。”小将们不敢对丛老师有出格的言行,他怕他爹的鞋底,他爹鞋底的滋味厚实着呢。

多年以后,当年说谎的孩子变成了中年汉子。有一天,他和丛老师不期而遇,面颊瞬间变成了关公红。丛老师却表现得云淡风轻,“别往心里去,都是时代造成的!”面对曾经的伤害者,丛老师选择了宽容,选择了原谅,选择了一风吹!

一九八二年,国家平反冤假错案,恢复了丛老师的名誉,补发了停职期间的工资,并以教师身份为他办理了退休手续。丛老师焕发了第二次青春。他用补发的工资购买了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供大家免费观赏。那年月,电视机可是稀罕玩意儿,一个乡镇没几台。电视频道也很少,好像只有中央台和山东台,而且只在午间、晚间播放,平时只有雪花点。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向丛老师家里聚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做工的、务农的,摆摊的……不分年龄,不分层次,丛老师一律谦恭的对待……电视机摆放在堂屋门前的月台上,地上放置着木板凳、小马扎。人太多,板凳不够,就用砖头、瓦块来凑。月台东北角,放置一只铁皮桶,雪花铁卷制的,水桶壁上挂一只铁舀子,桶内的水是温的,这是丛老师免费为大家提供的开水。丛老师将年长者礼让进内室,规劝追逐的孩子在板凳上坐稳……一开始,我们觉得非常有面子、很风光。可架不住天长日久,便不胜其烦,嫌弃丛老师死要面子活受罪。他憨憨地一笑,人照请,水照供,有时桌子上还摆着糖果、瓜子。

鞍山丛老师(丛老师印记)(3)

许是我功课好的缘故,在九个外孙子中,丛老师对我特别偏爱。入学前,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丛老师家度过的。小学阶段,到丛老师家是我周六周日的必修课。丛老师教我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我讨厌“孔曹严华,金魏陶姜”一类晦涩难懂的句子,但背诵的任务完不成,丛老师不给我看《荡寇志》、《山海经》一类的奇书。在这些老的掉渣的古董里,我领略了精卫填海的坚韧、夸父逐日的悲壮,女娲补天的豪迈。

初中时段,评书联播风靡一时。刘兰芳演播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袁阔成演播的《三国演义》、单田芳演播的《隋唐演义》让人如痴如醉。我听评书如同吸食鸦片成了瘾,不顾父母的责骂,放学后,总往丛老师的家里跑。丛老师有一台熊猫牌收音机,略比巴掌大一点。他总是忙里偷闲,陪我一起听评书。一回结束,祖孙俩绝对意犹未尽,必定热烈的回顾前情,预测下一章节发生的故事……刘备的虚情假意,曹操的奸诈狡猾,周瑜的刚愎可笑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当时,我还提出了借东风、空城计是不是虚构的疑问,丛老师哈哈大笑:“演义就是小说,多数都是虚构啊!”在不知不觉中,丛老师引领我迈进了中华文化的浩瀚海洋。

鞍山丛老师(丛老师印记)(4)

丛老师对我练习书法寄予厚望,并为我提供了异常便利的条件。初学写字,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丛老师看过后说:“得练练字了!”他为我制定了详细的书法学习计划,为我购买了练习的钢笔、毛笔,并挑选了一本欧阳洵的《九成宫》书帖,要求我课后每天临摹一小时。他说练字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贵在持之以恒,成在心无旁骛。我练字时,丛老师喜欢站在旁边,监视我的一举一动。他要求我从最基本的笔画开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小步慢跑,不要贪多求快。而我却对这门艺术从心眼里抵触,总是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屁股底下像坐着铁蒺藜,还时刻将身体扭成螺旋状。希望得越多,失望得越大。看到我练得一塌糊涂,丛老师难过至极,悲伤至极:“练书法如同度人生,最忌讳心浮气躁。浮躁恐怕是你今后人生路上难以迈越的沟坎!”一叶知秋。丛老师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我的性格缺陷把握的入木三分。回顾走过的路,想起老师的话,除了无尽的后悔,就是绵绵不绝的羞愧!

八十岁那年,丛老师得了严重的心梗病。小年的夜晚,我到县医院急诊科看他。丛老师的精神极好,敞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我告诫他,心梗病的关键在于静养,忌讳激动,更不能剧烈活动。丛老师不服气,医生的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谁料,第二天早晨,在洗手间下蹲的一瞬间,他的头一偏,永远的睡了过去。

丛老师的生命时钟定格在一九九八年腊月二十四日。

那一天,北风怒号,雪花纷飞,天地同悲!

鞍山丛老师(丛老师印记)(5)

吕永国,东城街道吕家油坊村人,现供职于临朐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