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

相传很久以前,泰城里的人吃水十分困难,要到山根下的王母池去挑。一年夏天,久旱无雨,前去王母池挑水的人成群结队,从山脚一直排到岱庙城墙。这天,有一个白发老太太从山根的红门宫里走出来,手提小瓦罐,出了岱庙南门,把小罐摔在了地上,飘然而去。接着那儿出现了一个清澈的泉眼。人们说这是泰山老母来搭救泰城百姓了。这泉水很旺,涌流不断,四外漫淌。后来在此修了个方形水池,水池两角刻着两个龙头,东南一个吐水,西北一个吸水,此后人们便把这池叫作双龙池。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

遥参亭创建于唐代,称“遥参门”,古代帝王凡有事于泰山,必先在此行遥祭参拜之礼,民间曾有“参拜泰山神,先拜遥遥参亭”之说。自明以来一直供奉碧霞元君,民间把遥参亭称为“泰山第一行宫”。

遥参亭是一组独立的建筑,但与岱庙在内涵上又是统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庙神秘而庄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厚。这种既独立又统一的建筑风格,不仅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在中国现存古建筑群艺术处理上也很少见。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

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岱庙坊位于岱庙正阳门前,又名玲珑坊,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与提督布政使施天裔创建。坊系石作,重梁四柱,通体浮雕。造型雄伟,雕工精细,堪称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

相传,唐僧取经返回的路上,有一只千年修行的老龟精为了报复唐僧不曾为其在西天佛爷面前求情成仙,把唐僧师徒掀翻在河里,弄湿了经文。悟空一时气怒,用金箍棒撬起泰山一角,把老龟精压在了泰山东麓。

到了宋代,宋徽宗赵佶到泰山朝拜,为炫耀其功德,便要立一巨碑,并亲自定下了碑的尺寸,要超过庙内的所有的石碑。负责监修岱庙的大臣李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石料,非常着急。这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见一只大乌龟向他爬来说:“我给大人送石料来了。自此向东十五里,有一青石峰,你在那儿挖凿,即可得合适的石料。只是有一个条件,你须在天子面前为我求情,让我重见天日。”李戴翻身坐起,发觉原来是个梦。他又惊又喜,果然在那里挖出一块偌大的青石。李戴回忆着梦中的情景,知道是神怪显灵,这石料肯定是乌龟的化身,于是他先用石料凿一个巨龟,再凿一大碑,由龟来驮着石碑,放在岱庙里,让万代瞻仰,不就是让乌龟重见天日了吗!他派人将石料凿下,昼夜施工,终于如期将龟碑雕凿成了。宋徽宗见了,心中大喜,遂即欣然提笔,写了“万代瞻仰”四个大字。从此,一座硕大无朋的宋宣和龟碑便在岱庙里立起来了。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

有一个道士以四海为家,这天来到这个破庙(岱庙)里,就想在这里生活,他到处化缘,攒了几千两银子想把这个庙好好修一修,他把银子放在钱箱里就睡觉了。

一觉醒来,发现钱箱被小偷偷走了,他气极了,就昏过去了,还做了一个梦:皇太后生病了,脸上长了麻子,各地名医都治不好,道士见佛祖笑呵呵的,就说:“连修庙的钱都没有了,还笑什么?”佛祖说:“你有一个赚钱的机会了,我给你三包香灰,你去皇上那里,给皇太后抹上,皇太后的病就好了,到时候,修庙的钱就有了。”道士醒来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三包香灰,就直奔紫禁城。把香灰交给皇上之后,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就想把庙修的和紫禁城一样高。皇上想了想,说:“你的庙可不能和我的紫禁城一般高,这样吧,你的庙矮三砖就可以了!”所以现在的岱庙天贶殿比故宫太和殿矮了三砖。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5)

“苍龙吐虬”又名“古柏老桧”,是岱庙古柏八景之一,位于汉柏院南侧,是岱庙中最粗的古树。据专家推测,大约在明代,桧柏中心出现了空洞,有好事之人便将一株侧柏植于桧柏腹中,几百年后,侧柏的胸围也达到了2米多。如今,比桧柏年轻了一千多岁的侧柏已枯死,而桧柏的生机却不减当年,尽管已疤痕累累,老态龙钟,但仍然枝繁叶茂,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魅力。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6)

赤眉斧痕”。西汉末年,赤眉军来到泰山,斧砍汉柏,古柏竟然血流不止,起义军认为这是泰山的灵根,于是毕恭毕敬地离开了岱庙,树虽然没有被砍倒,却留下了深深的斧痕。

“双干连理”。它原为双干连理,同根同生,由于西干在民国年间被火烧致死,东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仅靠树干以北32厘米宽的树皮输送养分,不屈不挠地挺立于天地之间。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7)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天贶殿始建于北宋,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8)

相传,碧霞元君千方百计的扩大自己的地盘,时间长了各路神仙都纷纷跑到姜子牙那里告状,姜太公带着封神榜来到泰山,明确指出,泰山周围五十里归碧霞元君管辖。元君很不高兴,两人经过协商订下“君子协定”:元君可以随便找件东西往山下扔,扔到哪里,元君就可以管到哪里。元君抄起一块石头就要往山下扔,姜太公急忙拦住,说“石头遍地都是,扔到山下哪里找去?”姜子牙献策道:“元君,我看你这绣花鞋就挺好,扔到哪里一找就能找到。”元君一想,鞋子更轻,扔得更远,便欣然同意了。正因为鞋子很轻,一出手便飘飘悠悠地向山下落去,元君这才知道上了当,可事到如今也不好反口了,便无可奈何地随着众神仙到山下找鞋。刚走下山不远,就见那只鞋躺在草地里,他们一算,从山顶到这里,只不过二十来里,此时碧霞元君无可奈何,只好在这里修了一坐石坊,作为山门。因为泰山又叫岱山,为五岳之长,所以就取名“岱宗坊”。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9)

泰山中路的登山起点,从红门开始六千六百级石阶直上岱顶。红门宫前三重石坊,形如阶梯。前为一天门,两侧有“天下奇观”、“盘路起工处”大字碑,中有“孔子登临处”坊, 后为天阶坊。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0)

孔子登临处相传是孔子登泰山起步的地方。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即公元1560年)。

石坊镌有楹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孔子晚年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成为儒家的经典之一,其阐明的是政治之道,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没有王者之位,所以称孔子为素王,是后世对孔子的尊称;圣主是指历代帝王,遥临是说帝王从遥远的京都来到泰山。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1)

红门宫创建年代无考。宫前建有“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三重石坊;宫内分东西两院,东院正殿三问,原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弥勒佛,俗称弥勒佛殿,另有过亭和更衣亭各三间;西院正殿三间,为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殿南有合云亭,殿右有且止亭。两院间高阁名曰“飞云阁”,阁下为拱门,登山通道穿行其间。整个宫内冬青滴翠,牡丹艳丽,红绿掩映,古意盎然;举首远望,泰安风光尽收眼底,每日晨曦辉映半山,景色极为壮丽,被称之为泰山“红门晓日”胜景。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2)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3)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4)

醉心石”是一种世所罕见的地质奇观,位于红门北盘路东侧的河溪里题为“小洞天”的河溪巨岩上,高近二米半宽约三米,环状节理的石柱东西向横卧着,中心有油桶状的石核,围绕着石核由层层石皮包裹着,并呈辐射状向外圈张裂开来。古人对泰山石头的变化赞叹不已,觉得欣赏其石有“醉心”之感,于是明代单养蒙刻上“醉心”二字。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5)

“虫二”刻石为一有趣的字谜,是一种拆字游戏。繁体字中“风月”拆去边框,便成“虫二”,是隐寓“风月无边”之意。清光绪年间历下名士刘廷桂题写。据说很多人都曾猜测过它的意思,都没能如愿,结果是郭沫若先生猜出来了,从此此景成为泰山的一大奇景,人们对此津津乐道。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6)

斗母宫古称龙泉观,是一组布局紧凑、灵秀典雅的古建筑群,位居登山要冲,因祭祀北斗众星之母而得名,初为道观,清康熙年间改为尼庵,斗母宫西门外有著名景点“卧龙槐”。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7)

三官庙始建于明代,原是祭祀秦始皇的人祖庙。清代此庙改成了三官庙,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三官起源于原始宗教中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东汉末,道教奉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三官在道教神系中地位很高,其名称分别是上元一品天官赐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三官与人的祸福荣辱关系密切,长久以来受到古人的普遍敬奉。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8)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原刻于泰山一小瀑布下的大块平整山石上,藏于水下约千年,后经泉水改道,才暴露出来。摩崖刻石现于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疑案,堪称“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19)

相传春秋时期伯牙善弹琴,在蓬莱仙岛学成之后,喜爱泰山风光,就来到这里,面对泰山的碧峰清溪,作”高山流水”之曲,每日扶琴自乐。隐士钟子期善解琴音,天天来听,陶醉于其中,并常常随着琴音起落变幻说:“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伯牙便弹的更起劲了。后来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音者,乃绝弦破琴,终生不再弹奏。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0)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1)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2)

泰山中溪处于山体抬升幅度较大的地段,落差较大,中溪来水在这里跌宕而下,一连形成三条瀑布、三座水潭,形成了著名的“三潭叠瀑”景观。因不及杭州西湖之大,俗称“小三潭印月”。此景是泰山美景雄中藏秀之最好佐证。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3)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4)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5)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6)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7)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8)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29)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0)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1)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2)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3)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4)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5)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6)

碧霞祠是中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7)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8)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39)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0)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1)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2)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3)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4)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5)

泰山因何成为五岳之首(泰山古称东岳)(4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