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

老规矩,先放标题里问题的答案:(1)古人说的“草”,并非草木的“草”,而是指栎树的果实;(2)最初写成的文稿或画稿所以叫草稿,并不是因为它潦草,而是因为它有“初创、开始”的意思。详情请见下面第二个字“草”字的解释。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11课,仍然是讲“艸”部汉字中的三个汉字,具体如图: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1)

(今天要讲的三个汉字)

1、<上艹下叢>。这个字GBK字库没有,就是丛的繁体字叢上面加个草字头。读có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艸丛生貌。”这个字的本义就是草丛生的样子。这跟“叢”有差别。《说文》另有叢字,给的解释是“聚也。”辨析一下:叢除了指聚集,还指聚集在一起的人、动物或者其他事物。但本字加了艹头,则单指草丛生的样子。容易理解,不再上图。

本义之外,这个字还指:“株也。”义出《古今韵会举要.东韵》。<上艹下叢>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2)

(<上艹下叢>的小篆写法)

2、草。这个字是现代汉语高频常用字。有两个读音。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了一个读音zào。

这与我们现代汉语的读音并不一样。这是它的本义读音,《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草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子。”可见,在古文字里,草并不指现代汉语意义下的草,而是指草斗,也就是栎实,也叫橡斗子。关于“栎实”,又需要辨析一组概念,就是栎树、橡树、柞树这三个概念的差别: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3)

(栎树与栎实)

栎树从植物学分类上属于壳斗科,栎属,一般指麻栎、枹栎、蒙古栎等,总之特指某种栎树;柞树一般指壳斗科栎属植物地通称,指的是栎属一类植物;橡树是壳斗科植物的泛称,包括栎属、青冈属及柯属的种;简言之,从概念大小来说,橡大于柞,柞大于栎,但古人一般将三个字通用。从严格意义上说,根本没有某种树叫橡树或者柞树。现当代文学里有著名诗人舒婷的诗作《致橡树》指的也应当是这一类树,而不是专指橡树。有意思的是,虽没有专门的橡树,却有“橡子”这个概念,结橡子的树,大多也都包含在壳斗科里,在一般意义下,所谓的橡子就是指麻栎的种子。即《说文》这里所说的“栎实”,栎树的果实(种子)。《说文》所提的“草斗”是栎实的别称。如果仔细看,它可不就是一个草制的小斗子。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4)

(栎实或橡子)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草的本义是指“栎实”,《说文》草字下还有一段是徐铉的注解,原文是:“臣鉉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别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以染帛,爲黑色,故曰草。通用爲草棧字。今俗書皁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無意義,無以下筆。”现在说的艸木的艸,另外有一种写法,写作“皁”,其实就是“皂”,皁的本义是“穀之馨香也”。引申代指黑色,而栎实可以染帛为黑色,所以,就有了“草”字。也就是说,《说文》的这个“草”,今天人们写作“皂”。

(二)这个字的第二个读音才是现在的常用音cǎo。这是草字本义之外的读音,就是后来常用的草木的“草”。草木”的“草”,本字实际是“艸”,这个前面的课程已经讲过(37课),即指草本植物的总称。但草在这个意义下还有很多引申义,比如:(1)称呼动作,指割草。比如《礼记.系统》里说:“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大意是:到了可以割草打柴的时候,就可以动用轻刑了。尚未开始动用刑罚时,老百姓就不敢割草打柴。(2)又因为草多生于荒野,因此,用草指代荒野。比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称:“垦草仞邑,辟地生粟。”所谓的垦草,指的是开垦荒地。

(3)草的生长比庄稼快,所以草还有“迅速”的意思,比如草草收兵;(4)草的生长是没有人工培育和管理的,所以它又有引申义粗陋、粗劣、草率、简略的意思。比如:《史记·陈丞相世家》:“更以恶草具进楚使。”裴骃的《史记集解》说:“草,粗也。”(5)又因为草的特性,又引申为微贱。这个意义常用于谦词,比如:姓某,草字某某。(6)草字又有“开始”的意思。《广雅·释言》:“草,造也。”“造”当“始”讲。”清代朱骏声说:“上古之世,地未垦辟,艽荒艾蔽,故曰草昧,因又为创始之称也。”在文献中“草”当“创始”讲的例子很多,比如“草创”就是指开始创办或创立;我们说经常说的“草稿”,指的就是最初写成的文稿或画稿。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5)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草稿)

(7)还指书法书体的一种,即草书,有章草、狂草等,一般的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便捷,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从草的迅速,简略意义引申出来的称呼。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6)

(怀素草书《自叙帖》)

(8)又俗指雌性的(家畜),比如草驴、草狗等。另外,草还是姓,《正字通》有记载,汉代有个人叫“草中”。草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7)

(草字的小篆写法)

注意,这个字的小篆写法跟草字的本义相关联,就是个“草斗”的象形。

3、菆。这个字有三个读音。(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音zōu。给的解释是:“麻蒸也。”麻好理解就是指植物麻,蒸是什么呢?《集韵.侯韵》里有“菆,茎也。”由此得出“蒸”就是“茎”。《仪礼.既夕礼》里有“御以蒲菆”,郑玄注说:“蒲菆,牡蒲茎。胡培翚《仪礼正义》里补充得更详细:“盖取其皮以为麻,而其中茎谓之蒸,亦谓之菆,因而凡物之茎皆谓之菆,有望郑以茎释菆也。”显然,菆的本义指的就是麻秆。就是麻剥去皮之后的茎,之前上过图,再回忆一下: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8)

(成捆的麻秆)

本义之外,菆字还有其他意思,举常用的说说:(1)利箭。《左传.宣公十二年》:“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杜预注说“菆,矢之善者。”古文里有“菆矢”一词,指的当然也是锋利的好箭。如图: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9)

(古人制作的锋利箭簇)

(2)草丛生的样子。《玉篇.艸部》有:“菆,草也,丛生也。”

(二)菆的第二个读音读作cuán。分别有几个意思:(1)聚集;丛积。《集韵.桓韵》里说:“菆,积木以殡。或作㭫,通作欑。”就是在在死者的棺椁四周聚集木头,叫菆塗。《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殯也,菆涂龙輴以椁。”原意为堆迭木材于輴上为椁形而涂之,后引申为停放灵柩。孔颖达作疏说:“菆,丛也。谓用木菆棺而四面塗之”由此,又引申出字意(2)殡具;殡葬的用具。(3)殡殓。殡殓过程。因为字意不常用,不再举例。

(三)菆的第三个读音读作chù。指鸟巢。《集韵.遇韵》有:“菆,鸟窠”。样子如图:

说文解字古老的文字(说文解字第111课古人说的草)(10)

(鸟巢)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在每个字下,首先训释词义,然后对字形构造进行分析,如果是形声字,在分析字形时就指示了读音,如果是非形声字,则常常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方式指示读音,后人又加了反切注音,但古音与今音的差别导致反切注音往往并不准确,读音仍然是学习《说文解字》的一大难点,本系列课程的读音,多依据1988年版《汉语大字典》为准。

(【说文解字】之11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