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灶王爷(人间灶王辞)

秋也 腊月廿三,是民间灶王节这个节日,总是勾起很多人热切的思念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人间灶王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间灶王爷(人间灶王辞)

人间灶王爷

秋也

腊月廿三,是民间灶王节。这个节日,总是勾起很多人热切的思念。

打工在外,一些老乡想吃大锅贴饼子,在装备齐全的现代化厨房里,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做出家乡的味道。原因是缺少柴灶,那个烟火香味出不来。可见灶的重要,有食料不一定做得有味。

在故乡,进了正屋就是厨房,两口大锅,像哼哈二将分列左右。做饭时把草填进灶口,火苗一边舔着锅底,一边顺着锅灶后面的嗓子眼儿,爬进隔壁的土炕。烟火在烟道里绕来绕去,把一面炕暖得热热乎乎,才通过烟囱,依依不舍地升上天空。农村多草木,野草、树叶、庄稼秸秆、枯木朽枝,足以令柴灶火旺。

人们觉得灶是一个王,司掌着庄稼人的温饱,功劳无边,得用一个节日来纪念。每年腊月廿三,人们要燃放鞭炮,欢送灶王去玉帝那里述职,期盼带回风调雨顺。

母亲擅唱《灶王辞》。我是听着小曲长大的。“灶王爷,本姓张,娶个贤妻郭丁香。温柔贤淑敬公婆,可惜没有生儿郎……”张郎出外经商,遇上千娇百媚的李海棠。张郎经不住诱惑,狠心休妻。丁香只要了与她朝夕相伴的老牛,老牛拉着车来到一座破茅屋前,屋里只有一个老婆婆和傻儿子。老婆婆可怜她说:你要是不嫌弃,就给他做媳妇吧。丁香答应了,她褪下手腕上的玛瑙手镯,让丈夫去换些米回来。丈夫说,原来这是宝贝啊,俺砍柴的山沟里有的是。丁香转忧为喜,夫妻赶着牛车去搬运,回来帮助穷人。由于积德行善,丈夫不傻了,成了富庶人家。张郎因为负心,被天火烧光家产瞎了眼,李海棠弃他而去,他只好沿街乞讨。有一天,他乞讨到丁香家,丁香默默地从头上拔下一只金钗,藏到面条碗里。张郎吃到金钗,不解地说:大娘,你碗里什么东西嘀哩哐啷的?丁香又羞又气,说,“有眼无珠叫街郎,莫管媳妇叫大娘!”张郎听出前妻声音,又羞又愧,一头撞死在灶台。后来成为丁香家的灶神,为她家消灾祈福。这是灶王的传说,庄户人家十分相信,觉得灵验,纷纷请回家供奉,慢慢成了人间的灶神。

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千万要行好。灶神是要敬畏的。母亲常提醒我们:锅台是灶王脸,不能乱写乱画,不能放刀斧利器;灶口是灶王嘴,只能填柴草,不能烧蒜把子葱根,不然后人会不长胡子。小时候烧火,我喜欢拿一头烧成黑炭的拨火棍,在灶脸上写字画画。父亲就借古比今,说从前有个满腹经纶的穷书生,冬天到河边挑水,看到一个驼背老翁不敢过河,就把他背到对岸。老翁让他于某年某月某日进京赶考,必中。书生大喜过望,回家跟母亲说了。母亲正烧火,激动地拿着烧火棍敲灶台,哈哈,俺儿金榜题名,再也不用受穷了!结果得罪了灶君,没几天得了一场大病,浑身骨头痛得散架,那是阎王派鬼使来,抽掉了他的贵人骨,终生与功名无缘。

大女儿两个月时回老家,突然呕吐不止。医生也说不出所以然。母亲埋怨说,你们年轻人不讲究,是不是烧火的时候,把脏东西填进灶口,腌臜着灶王爷了?她买来烧纸,毕恭毕敬地给灶王爷上香,嘴里念念有词:灶王爷啊,原谅年轻人吧,请保佑她们娘俩好好的,俺多给您供奉香火……女儿很快好了,我对灶王爷的敬意也增加了许多。

敬畏灶王,是敬重一种传统的居家美德,不忘礼数规矩。大地之上,不管时代怎么变,人们对灶王的恭敬一直没能变。守着故土的老人,异乡打拼的游子,都不会忘记辞灶这个节日。每年腊月二十三,我都要将豆面地瓜面高粱面掺进面粉,亲手赶一碗灶王爷最爱喝的杂面条,恭恭敬敬地摆到灶前。

“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三碗杂面汤。”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鞭炮噼噼啪啪响成一片。过去一年的不如意随硝烟而去,备受百姓爱戴的灶王,将在玉帝面前呈上美言,为人们带来一个五谷丰登的来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