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蒋庆泉事迹(一段抗美援朝战争中的)

抗美援朝蒋庆泉事迹(一段抗美援朝战争中的)(1)

姚正云(右三)和家人一起看战争电视剧。

红网时刻7月31日讯(周志斌 唐剑)“她是高干子女,长得漂亮。为了跟我在一起,她硬是陪我回到了邵阳农村……”陷于一场悠长回忆的老者叫姚正云,是一名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复员老兵。当他回忆起年轻时跟妻子相爱的经历,这位91岁高龄老人浑浊的眼眶有些湿润,手里紧紧攥着一本1958年的军官兵役证。

奋勇杀敌

1928年,姚正云出生于双清区渡头桥镇老塘村(现为两塘村),1947年,国民党四处抓丁,19岁的他被抓入国民党部队。

“在国民党军队里面,经常挨打受欺负,饭也不给吃。”姚正云与战友们听说共产党军队做领导的没有架子,和士兵同吃同睡,于是萌生了弃暗投明的念头。1949年4月,在一次战斗前夕,姚正云和一位杨姓战友一道,趁乱从国民党军队里逃了出来,投奔了解放军。

“解放军战士待我们像亲人一样,他们自己饭都吃不饱,却给我们做饺子吃。”姚正云感慨,解放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出身于穷苦人家的姚正云,就好像黑夜中找到了指路的明灯。他随着解放军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的战役。姚正云打仗英勇顽强,每次战斗总是奋勇当先。在解放江西的一次战斗中,作为狙击手的他,在战斗中射杀敌人20多名,战斗结束后荣立二等功。

姚正云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在南京的一次战斗结束后,他发现脑袋有些痛,脱下帽子才发现,战斗中子弹击穿军帽。解放厦门战斗时,他所乘坐的小船被敌军炮弹震翻,他掉进海里,抱着一块木板在海里飘浮6小时,后来被搜救队伍救了上来。

勇救盟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姚正云所在的部队奉令第一批赶赴朝鲜。这次姚正云被分配到空军部队服役,他所在的小队主要负责保护从空中跳伞的苏联空军飞行员,两年时间内,他参加过大小战斗几十次。

朝鲜处处战火绵延,朝鲜本地人恨透了挑起战争的美国人。战斗中有战斗机被击落,飞行员就选择跳伞逃生,朝鲜人抓住美国人就杀,而苏联人和美国人长相接近,朝鲜本地人分不清,有时苏联空军飞行员被朝鲜人当成美国人给杀死了。所以姚正云所在的分队就肩负起保护盟友的重任。

在一次营救任务中,姚正云和两名战友驾驶着三轮摩托车赶到降落地点,发现几名朝鲜人早已将苏联空军飞行员绑在树上,正准备“就地正法”。姚正云三人连忙向朝鲜人解释,比划着手势,一番周折后才将苏联空军飞行员救下,飞行员一个劲地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抗美援朝蒋庆泉事迹(一段抗美援朝战争中的)(2)

姚正云(右一)讲述一段传奇故事。

邂逅爱情

1952年,从抗美援朝战争凯旋后,姚正云被安排到北京某空军后勤部一学校学习操作探照灯。在此期间,一位叫熊燕征的女孩走进他的世界。

熊燕征老家在四川,父亲熊雪夫系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师级干部。她当时还是一名初中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到军营慰问,由此结识了姚正云,爱情的种子在两人心里生根发芽。姚正云退伍后,回到了老家邵阳双清区渡头桥镇老塘村。不久熊燕征写信告知他,她偷偷跑出来找姚正云,要他到衡阳火车站接她。当姚正云赶到衡阳火车站时,只见其他旅客都已散去,只有熊燕征一人坐在偌大的候车大厅里寂寞地等着他。姚正云颤抖着一声“燕征”后,两人长久地抱头喜极而泣。

婚后,熊燕征先在村里当夜校老师,后来当了村里的代课老师,再后来转为公办教师。其间政府要给姚正云在市里安排工作,熊燕征担心二人好不容易走到一起,又要就此分开,万千不舍。姚正云知道妻子害怕分离,主动辞去了政府的安排,安心在家里务农,一直干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和民兵连长。

熊燕征于2017年去世后,姚正云跟女儿姚华一起生活,安享晚年。年轻时那些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和平年代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片段,成了老人一生珍贵的回忆。“我现在时常想起那段枪林弹雨的岁月,想起燕征。如果还有下辈子,我还想当一名保卫祖国的军人,我还想紧紧拉着她的手,再也不松开……”说到这里,姚正云眼里再次噙满了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