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

让你看完本文就知道地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科普爽文。科学只有在不断地质疑和挑战中才能发展。

  • 我们学过的地理书有两个知识点,没有说明原因而且表述得不准确,我在这加以改正。
第一个是一九一二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在一块儿的大陆,他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书中没有说明原理和成因。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

计算机模拟早期大陆

第二个是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通过观察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情况,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被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中国科学院研究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陆每年向东移动7~9mm,下降1~2mm。

  • 所以大陆漂移自古以来从未停止。划分的六大板块与大陆漂移并不相符,所以不科学。
因为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只能作为“球型演变”的结果,所以不能作为板块划分的原因。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2)

六大板块并不科学

  • 大陆漂移说没有说明原因,而板块构造学并不科学。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地球的“球型演变”加以说明。
  • 毫无疑问,我们的宇宙形成演变都有自身存在的参数和规律。如果能发现并验证其中一些规律,就形成科学定律。没有验证的那些就是假说和猜想。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3)

想象中暗物质宇宙网(因为不可见)

  • 哪里有黑暗,哪里就有光。现在的可观测宇宙形成于150亿年前的丝状暗物质宇宙网的一个引力节点。这个节点就是体积无限小,时空曲率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奇点”。
然后138亿年前的“奇点”爆炸。可见宇宙诞生的时间和空间从那时开始开疆拓土。无限膨胀到现在还在加速。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4)

奇点爆炸想象图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5)

早期的乱纪元宇宙

  • 我们知道恒星越大,寿命越短,恒星是不稳定内外平衡天体。
  • 初代的恒星是蓝巨星成分主要是一个质子的氢元素,和两个质子的氦元素。核聚变使质子不断结合,产生新的元素。
  • 经过几十几百万年质子在强核力结合时释放的能量,打破引力平衡,产生爆炸。向太空抛洒各种新产生的元素,从而推动着宇宙的加速扩张和元素的丰富化。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6)

蓝巨星

  • 在爆炸后的星际介质中又产生一代代新的恒星。我们的可见宇宙大约有两万亿个星系,就是在最初几代恒星的爆炸介质星云中形成的。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7)

一个维度的扩张结构图

大约121亿年之前,一颗巨大的恒星爆炸,向周围抛洒介质元素。介质元素中又产生无数儿代、孙代恒星形成银河系。
  • 银河系中间的银河母恒星爆炸,留下一个巨大的黑洞。作为银河系的吸积盘。而众多小星系都围绕着他旋转。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8)

银河式星系

  • 大约在46~49亿年之前,恒星太阳诞生。我们可以想象为一颗烟花在空中爆炸,经过几亿几十亿年后,每个火花点又爆炸一样。我们可以称恒星产生最多的时代为“烟花时代”。
  •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星云剩下的物质形成了八大星系及其他天体。

  • 由于星系之间、恒星之间存在爆炸时的碰撞和分裂。元素也从一个质子的氢演变为两个质子的氦、六个质子碳、八个质子的氧、26个质子的铁。直到我们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的其他91种元素为地球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准备。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9)

物质形成是一脉相承

  • 太阳能把自然法则投射到地球,并升华为复杂的万物世界。1953年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利用同位素法,最早测定地球的年龄约为45.5~46亿年之间。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0)

太阳系家族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1)

太阳带着行星运转

  • 在早期太阳星云中有铁镍等物质组成的地核在公转清理轨道时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气体、冰块等的过程是地球婴儿期。
  • 地球的婴儿期是熔融状态。重元素下沉,轻元素上浮,逐渐分层,外壳逐渐冷却。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2)

地球婴儿期

  • 现在最有说服力的是月球撞击形成说。大约44亿年前。忒伊亚小行星撞击原始地球使部分(大约是现代地球的太平洋到南极部分)脱离地球,形成月球。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3)

忒伊亚撞地球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4)

模拟忒伊亚小形星撞地球

  • 由于忒伊亚小行星的撞击,使地球自转轴倾斜。而他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从而意外使地球产生了四季气候。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5)

自转轴不变产生四季

  • 现在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3km,极半径为6356.89km,北极地区高18.9m,南极地区低24~30m。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形。
  • 地球地壳以下分为四层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密度,成分和厚度。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6)

地球结构

  • 其中上地幔分为三层,中间层为软流层。软流层在地下80~200km之间。软流层中间存在辐射物等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熔融状。其中的岩石变得有韧性,能对流形成流动。从地球内部向外辐射热量,是岩浆的发源地。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7)

地球分解图

  • 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圈在对流层相同的速率下表现为弹性、脆性。可能破裂导致断层,形成火山和地震。刚性岩石圈是在缓慢流动的软流层上“漂浮”和移动,造成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等现象。
  • 这就好比为岩石层按上了轮子,为大陆“漂移”提供了可能性。在地球自转离心力驱动下地壳缓慢移动。引力、重力做为刹车片,使他走走停停。副产品就是火山和地震。所以说跟据火山分布和地震带划分的板块本未倒置并不科学。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8)

软流层位置图

  • 三亿年前的劳亚古陆分裂西进太平洋和冈瓦纳古陆分裂南下南极洲,使地球自身更加接近于球形。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19)

计算计模拟古陆分裂

  • 对于地球的形状除几何性质,还应赋予其引力参数,如质量、旋转角速度、地心引力常数、引力位、重力位等。还要研究地球重力场、磁场、热场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等。
综合各种因素,简单来说,在地球被撞击后的四十几亿年里都在慢慢使自己变圆。即我说的“球型演变”。球形才能更稳定运转,为地球万物生灵的孕育提供稳定的环境。

宇宙上看地球的样子(科普宇宙之地球)(20)

中国地形图

喜欢爽文可以点赞观注,点赞过万下期讲讲地球的“造洋运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